科研产出
甘蔗F1群体构建及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群体是进行作物遗传图谱构建、性状遗传研究、性状调控关键基因挖掘和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崖城94-46’和‘新台糖22号’杂交获得了209个杂交单株,通过SSR标记鉴定真假杂种和剔除病死单株,获得了1个包含145个杂交后代的F1群体。F1群体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分析表明,8个性状都存在双向超亲现象,变异系数范围为9.23%~56.78%,8个性状的频数分布均呈连续正态分布,均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甘蔗丛重与株高、茎径和丛有效茎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为0.92;丛糖含量主要由株高、茎径、锤度和丛有效茎4个因素决定,决定系数为0.94。研究结果为利用甘蔗F1群体开展遗传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甘蔗育种中重点选择性状确定提供参考。


XTH基因家族在'妃子笑'荔枝花穗不同处理方式的表达分析
《广西植物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XTH)是一类重要的糖苷水解酶,在促进植物细胞壁延展以及响应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荔枝XTH家族基因在不同花穗处理方式下的表达情况,该文以‘妃子笑’荔枝为实验材料,对‘妃子笑’花穗进行疏花和喷施烯效唑处理;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29个LcXTH家族成员,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LcXTH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处理后花穗的表达进行研究,分析XTH家族基因对不同花穗处理方式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LcXTH家族基因成员表达在对照、疏花处理和烯效唑处理后花穗不同发育阶段表达规律不同,且不同基因存在表达量的差异。其中LcXTH亚家族Ⅲ、LcXTH亚家族Ⅳ(LcXTH2、LcXTH3、LcXTH4、LcXTH5、LcXTH6、LcXTH7、LcXTH9、LcXTH10、LcXTH11、LcXTH12、LcXTH13、LcXTH22和LcXTH23)成员及LcXTH20表达量较高,推测在花穗发育中起关键作用。‘妃子笑’花穗疏花处理14 d后LcXTH家族大部分成员表达上调,推测疏花对LcXTH的表达起到正调控作用;‘妃子笑’花穗喷施烯效唑后LcXTH家族成员的表达下调,推测烯效唑处理对LcXTH的表达起到负调控作用。
关键词: 荔枝 不同处理 XTH基因家族 RT-qPCR 基因表达


外源赤霉素调控胡椒花穗形成及增产机理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穗数目是影响胡椒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前人研究发现喷施赤霉素可以增加胡椒花穗数目,但是增穗机理尚不明确。为了揭示赤霉素调控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机理,选用幼龄胡椒为试材,设置不同浓度赤霉素(20、40、60、100 mg/L)和赤霉素抑制剂多效唑(1500 mg/L),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喷施试验。研究测定胡椒的产量、花量,叶片的形态、光合生理、糖类物质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外源赤霉素浓度为60mg/L时,胡椒产量相对于对照显著提高了1.46倍,花穗数目增加了1.26倍。分析花穗数目增加的原因,发现喷施60 mg/L赤霉素提高了胡椒叶面积、促进了胡椒叶片光合作用,这有利于源器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增加,该处理还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源叶中的淀粉分配,降低叶片蔗糖淀粉比。海藻糖代谢的反馈调控可能是促使碳水化合物向淀粉分配的原因之一,淀粉合成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能是促使淀粉累积的又一原因,所以,喷施赤霉素可以适度降低胡椒叶片海藻糖含量,提升淀粉合成酶活性,使淀粉累积实现促花。研究结果为生产中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促进成穗,获取高产胡椒提供实用的理论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拓展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海南岛西部植胶区水质状况及其评价
《环境科学与技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胶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是开展热带地区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基础。作者于2019年5月-2020年3月对海南岛西部植胶区无遮挡雨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河水、池塘水、湖水和井水等样品进行采集与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水体的化学特征,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水质现状及主要污染物,并初步探讨了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和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体pH的季节特征整体表现为雨旱交替期<雨季<旱季,电导率和TDS为雨季<旱季<雨旱交替期。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层对水质的影响明显:穿透雨、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a2+、HCO3--K+和HCO3--Ca2+-K+,河水以HCO3--Ca2+为主,池塘水和湖水分别为HCO3--Ca2+-Na+和HCO3--Ca2+,4处井水分别为HCO3--NO3--Ca2+、HCO3--Ca2+-Na+、HCO3--Cl--NO3--Ca2+-Na+和HCO3--Cl--SO42--Ca2+-Na+。目前,雨水及全部地表水为Ⅰ~Ⅱ级水质,水体清洁;井水为Ⅲ级或Ⅴ级水质,pH、Mn、F-、NO3-和NO2-是主要污染物。究其原因,酸性岩石和土壤是造成研究区地下水酸化以及Mn和F-等超标的直接原因,而施用化肥和农药等人类活动会使NO3-和NO2-等浓度累积进而加剧地下水酸化。因此,必须控制植胶区农业面源污染、完善饮用水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做好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关键词: 水化学类型 污染物 内梅罗污染指数 橡胶林 海南岛


水心病菠萝果实生理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水心病菠萝果实生理指标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菠萝主栽品种‘巴厘’为材料,采用液质联用(L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测定了不同发病程度的水心病菠萝果实中主要内源激素、单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V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分析了水心病发病程度、内源激素和抗氧化酶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发病程度水心病菠萝可溶性固形物、Vc和糖含量、SOD和POD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玉米素(ZT)、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含量均比对照显著下降,且随着发病程度的加深下降幅度增加;不同发病程度水心病菠萝CAT酶活性、MDA含量和SA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在轻度发病果中含量较对照明显增加,在中度发病果中含量显著降低,而1-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变化趋势与其刚好相反。相关分析表明,菠萝水心病病害级别与内源激素ZT、JA和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8和–0.94;与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3。一方面水心病降低了菠萝果实糖酸比和Vc含量,导致果实品质下降;另一方面菠萝通过调节内源激素ZT、JA、ABA和SA含量,进而调控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对水心病的防御反应。


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扩展直径、最大持留量、室内毒力、田间防效为评价指标,测定添加0.05%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药剂物理性状、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的影响,评价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增效作用.结果 表明,添加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后,药剂扩展直径由1.45~1.82 mm增大至2.10~3.15 mm,增减率45.31%~73.15%;药剂浓度越高,增减率越高,药剂在苗期嫩叶、小喇叭口期及大喇叭口期叶片上的持留量均明显提高.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草地贪夜蛾室内毒力增减率6.34%~21.12%,低龄幼虫的增减率明显大于高龄幼虫,田间防效增减率2.67%~9.56%,添加有机硅助剂明显提高了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速效性.有机硅silwet 408助剂通过增加药剂扩展直径,提高药液持留量,增加了氯虫苯甲酰胺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玉米;有机硅助剂;silwet 408;氯虫苯甲酰胺;草地贪夜蛾


饥饿胁迫下龙眼落果与果皮和离区糖、AB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饥饿胁迫"诱导龙眼果实脱落的调控机制,以‘储良’龙眼为试材,在果实发育早期对结果母枝进行环剥去叶处理,模拟中断果穗碳素供应所引发的饥饿胁迫,测定处理后0、1、3、5、6 d果皮及果柄离区的糖与脱落酸(ABA)含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果实在处理后5~6 d发生大量脱落;果皮中可溶性总糖及各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显著下降,以3 d内的降幅较大,且蔗糖与葡萄糖的降幅显著大于果糖;离区的可溶性总糖及蔗糖含量也发生类似的变化。处理后ABA含量在果皮中的变化不明显,但在离区中显著增加。饥饿胁迫总体上减弱了果皮与离区中糖与ABA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果实脱落早期有关蔗糖代谢基因(NI、SS1、SPS1)、糖信号基因(HXK2、TPS1、SnRK2)及ABA代谢基因(AAO3、NCED、BG)的表达均明显下降,但在大量落果时期NI、SS1、HXK2、SnRK2、AAO3、NCED等基因的表达一度增强,使得蔗糖急剧减少,导致糖信号的产生和ABA的积累。以上结果说明,糖与ABA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与碳水化合物饥饿胁迫诱导的龙眼果实脱落有关。
关键词: 龙眼 环剥去叶 饥饿胁迫 碳水化合物 脱落酸 果皮 离区 落果


冷冻对椰肉质构特性以及榨汁后流变学和脂肪球粒度分布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冻贮藏保鲜是目前普遍公认的最为安全的食品保鲜方法之一,已被工业化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冷冻贮藏食品中常用的4种温度(-80、-40、-18、-10℃)对椰肉进行冷冻处理,经过自然解冻后对椰肉质构、榨汁后椰浆流变学和脂肪球粒度特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冷冻后椰肉硬度明显减小,且随着冷冻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椰浆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征,冷冻使椰肉榨汁后的椰浆黏度、剪切应力和脂肪球粒度都增加,且随着冷冻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脂肪球颗粒均匀度下降。


橡胶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述评
《生物学杂志 》 2021 CSCD
摘要: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参照"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工作组"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方法,并结合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实际,重点综述和分析了橡胶林生态功能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基于现有研究分析得出,橡胶林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且能长期地为人类和环境带来益处。今后对橡胶林生态系统研究应探索分析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多功能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和建立一门橡胶林生态系统学。
关键词: 橡胶林 生态功能 生态修复 生态补偿 多功能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