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氮、钾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目前冬季北运苦瓜生产上肥料过量施用问题,探讨氮、钾不同施用量对嫁接苦瓜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以苦瓜嫁接苗为试材,以6个不同的N、K施肥量为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累积量及氮、磷、钾养分累积吸收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期的延伸有不同程度增加,在幼苗期和初瓜期同等施钾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在盛果期,在同等施氮条件下,茎、叶、果干物质积累量随供钾水平提高而显著增加;其中T2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在盛果期干物质积累总量和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90.76g/株、43%。不同处理嫁接苦瓜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累积量变化随生育期的延伸呈上升趋势,嫁接苦瓜对钾需求量较高,其次是氮,磷最少;T2处理在各生育期氮、磷、钾累积量持续呈较高水平,成熟期累积量达到最高分别为每株20.9、3.5、27.3 g,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52.7%、43.2%、38.5%;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明显增强叶片(源)向果实(库)的养分供应能力,氮、磷、钾果实干物质分配率在成熟期分别为59%、48%、48%,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处理对嫁接苦瓜产量均有差异,同等施钾条件嫁接苦瓜产量与供氮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中T2处理嫁接苦瓜单瓜重、产量均显著较其他处理分别平均增加37.1%、46.4%。综合研究嫁接苦瓜生长量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性,T2处理(N 260 kg/hm2、K2O 430 kg/hm2)对嫁接苦瓜增产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可根据具体情况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实现农业绿色"加减法"。
关键词: 嫁接苦瓜 氮肥 钾肥 干物质积累量 养分吸收及分配 产量


辣木籽渣组分蛋白的理化与功能性质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木籽渣是辣木籽提取油之后的副产物,为了提高其综合利用价值,本文以辣木籽渣为原料,通过奥斯本(Osborne)四步法提取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分析比较了4种组分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的提取率分别为10.34%、0.69%、3.40%和3.65%,纯度均在82%以上,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的分子量均较低(5~25kDa),且清蛋白的蛋白条带浓度最高。此外,清蛋白的溶解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及起泡性均为最优,但泡沫稳定性最差,在静置120 min后消散。4种组分蛋白的持油性均受温度的影响,球蛋白受温度影响最小。本研究表明辣木籽渣是一种较优质的植物蛋白资源,可为其在食品工业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辣木籽渣 Osborne四步法 组分蛋白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橡胶树种质胶乳5种金属离子含量差异和年度变化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胶乳中的金属离子对胶乳稳定性和橡胶性能有重要影响,但这些离子在不同种质间的差异及其年度变化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种植的少花橡胶、光亮矮生橡胶、巴西橡胶野生种和栽培种共13份种质为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了胶乳中的Cu、Mn、Fe、Ca、Mg 5种离子含量及其年度变化。结果表明:Cu、Mn、Mg离子在种质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Ca、Fe离子在种质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5种离子在野生种和栽培种间无显著性差异;从年度(5—12月)变化看,Cu离子含量呈现从低到高的变化趋势,Ca离子含量年度内呈现从高到低的变化趋势,Mg、Mn和Fe离子含量年度内呈现小幅波动,推测这些变化趋势与天然橡胶年度割胶生产与产排胶有密切关系,也可为高性能天然橡胶的制备提供一定依据;对5种金属离子在种质间差异性和年度变异系数进行分析,认为Mn离子和Mg离子可以初步筛选作为胶乳特性的遗传指标,Mg、Mn、Cu、Ca 4种离子可以通过代表性月份或每月1次测定代表全年平均。


巴西橡胶树'RY7-33-97'不同级别死皮树皮结构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割胶,巴西橡胶树树皮中收集的胶乳被制成天然橡胶。橡胶树树皮的结构在天然橡胶的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死皮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目前对死皮橡胶树树皮结构系统的研究较少。以无性系‘RY7-33-97’健康树、三级死皮树和五级死皮树树皮为研究材料,利用光学显微技术,对不同级别、不同死皮程度树皮中的乳管、筛管、石细胞、单宁等的形态结构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乳管排列逐渐紊乱,不易统计列数;膨大乳管的列数显著增多,从最早出现的砂皮层逐步深入至水囊皮;乳管染色变浅为黄色,甚至出现中空;与直径高达40μm的膨大乳管相比,有效乳管的直径通常不足20μm,且死皮严重情况下,其直径会进一步减小。筛管的直径在死皮时会发生减小,尤其是树皮不排胶的部位尤为明显。随死皮程度增加,石细胞不仅数量增多,并且形成的位置明显内移,甚至可深达水囊皮,靠近形成层。单宁细胞在树皮中数量随死皮程度增强而逐渐增多,且在水囊皮等幼嫩组织中增加较明显。本研究对比健康树,分析了三级和五级死皮树树皮中多种组织的结构特征,旨在为阐明橡胶树死皮的发生机理提供依据,为死皮防治技术的研发奠定基础。


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抑制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浓度斜叶黄檀精油(0、5、10、15、20 mg/L)对制备的脂质体稳定性及其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影响。通过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包封率指标来表征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评价其在4℃下储藏4周的稳定性。结果发现,1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在储藏过程中最为稳定,包封率达到最大,为45.10%±0.27%。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可呈浓度依赖式的降低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20 mg/L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对斑马鱼胚胎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含量的抑制作用与30mg/L的斜叶黄檀精油的效果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构建了相对稳定的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载体,研究了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的褪黑效果,为斜叶黄檀精油脂质体作为皮肤增白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斜叶黄檀精油 脂质体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酪氨酸酶


石墨消解-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天然橡胶中14种元素的含量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石墨消解-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快速测定天然橡胶中铅、镉、铜、铬等14种无机元素的方法,旨在为天然橡胶中多元素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础。通过优化石墨消解法的前处理条件,再应用ICP-MS测定天然橡胶样品中14种元素(Ba、Na、Mg、K、Ca、Cr、Mn、Fe、Ni、Cu、Zn、Cd、Pb、Co)的含量,采用在线内标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检出限,检出限范围为0.0014~0.020 mg/kg,方法回收率86%~96%,RSD在0.53%~6.13%,得到的线性关系良好,充分满足实验要求。石墨消解法操作简便,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消解时间固定,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检测分析,同时,设备以及耗材成本较低。与传统干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本检测方法更适用于天然橡胶中14种无机元素含量的测定,具有耗时短、干扰小、检测范围宽、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橡胶样品的多元素检测分析。已应用本实验方法,快速测定了我国6个橡胶主产区中的天然橡胶样品。
关键词: 天然橡胶 等离子体质谱仪 石墨消解 元素 前处理方法


白木香聚酮合酶基因AsPKS02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沉香是一种名贵中药和天然香料.2-(2-苯乙基)色酮是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聚酮合酶(PKS)是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在白木香中克隆了一个新的聚酮合酶基因,命名为AsPKS02.该基因包含一个1185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395个氨基酸.AsPKS02具有典型的聚酮合酶结构特征,包含1个保守的结构域和7个保守的基序.AsPKS02蛋白与马来沉香(Aquilaria malaccensis)中的聚酮合酶蛋白具有91%的同源性,表明与马来沉香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AsPKS02基因的编码区包含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其启动子区含有12个响应环境胁迫和激素应答的调控元件.进一步的表达分析显示在结香剂处理下,AsPKS02基因的表达于白木香茎干中呈上调趋势,且表达量在第9天高达对照处理的7倍左右.表明AsPKS02可能参与了沉香2-(2-苯乙基)色酮的生物合成,为进一步揭示AsPKS02在2-(2-苯乙基)色酮积累和沉香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叶黄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黄素(lutein)是含氧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着色功能和强抗氧化作用,近年来在动物饲养研究中,作为添加剂被逐渐关注。反刍动物可以通过采食植物饲料获得,也可以通过采食补充到饲粮中的添加剂获得。叶黄素不仅对反刍动物机体代谢和健康具有积极作用,还可以显著提升畜产品品质。人类摄取富含叶黄素的畜产品有助于机体健康。探究粗饲料中叶黄素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粗饲料价值和合理利用,也有助于叶黄素制剂推广和高品质畜产品生产。本文综述了叶黄素在植物饲料中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对反刍动物机体代谢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了解叶黄素的功能,为其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动态超高压改性芒果皮渣膳食纤维对果酱流变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芒果皮渣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超高压技术处理芒果皮渣膳食纤维,研究其粒度、膳食纤维含量以及添加了该膳食纤维对果酱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压改性提高了芒果皮渣膳食纤维的溶解性;随着压力的增大,膳食纤维粒径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加,120MPa时粒径达到18.218μm。流变特性研究发现,芒果皮渣膳食纤维/果酱复配体系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果酱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存在明显的剪切稀化现象;动态粘弹性测试结果表明,果酱复配体系的贮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随角频率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损耗正切值也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150 MPa时流体性质最明显。


'热研34号'大叶千斤拔品种选育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国际热带农业中心引进的大叶千斤拔,经连续多次的单株选择和原原种扩繁,历时12 a,初步筛选出2009-4大叶千斤拔具有产量高、抗性丰富、较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特点,命名为‘热研34号’大叶千斤拔;品比干草产量15 021.30 kg/hm2,比亲本‘CIAT17407’增产51.96%,比对照品种‘山毛豆’增产78.10%;开花期较早,一般在8月中旬开始始花期,比对照提前30 d,比亲本推迟8 d;植株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和亲本;根系发达,耐干旱,在年降水755 mm的地区具有高产稳产的特点;对土壤的要求不严,能在pH 4.0~5.0的强酸性土壤和贫瘠的砂质土壤上良好生长。适合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适于华南地区大面积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