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油棕Aux/IAA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ux/IAA基因家族是植物激素生长素(Auxin)早期反应的三大家族之一,研究Aux/IAA基因家族有利于深入探讨生长素信号转导分子机制,而油棕Aux/IA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分析尚无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油棕中鉴定到55个Aux/IAA家族基因,染色体定位分析表明其中50个分布在油棕的除第5、第13、第14、第15染色体外的不同染色体上;聚类分析将油棕Aux/IAA分为A、B两大类群,8个亚族;分析油棕Aux/IAA基因的表达模式,表明其Aux/IAA基因家族不同亚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一些基因可能与油棕的授粉受精过程相关。本研究将为油棕Aux/IAA基因家族各基因的具体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油棕育种研究和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油棕 Aux/IAA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菜籽饼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菜籽饼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探究菜籽饼肥施用后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设置2组实验,CN组为菜籽饼肥处理组,YN组为对照实验组。种植120 d后,统计各组的发病率;利用qPCR技术检测2组中的FOC4孢子数量;采集2组土壤,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CN处理组与YN对照组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实验研究发现:(1)施菜籽饼肥的CN处理组枯萎病发病率比YN对照组低63.33%;施用菜籽饼肥的处理土壤中FOC4的数量由2.94×104个/克土下降为1.96×103个/克土,YN对照组土壤中FOC4孢子的数量由2.94×104个/克土上升为4.55×105个/克土,CN处理组较YN对照组枯萎病菌数量下降了2个数量级;(2)土壤细菌宏基因组微生物分类测序结果显示,CN处理组的Alpha多样性指数均优于YN对照组,这表明施用菜籽饼肥后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及多样性;(3)在门水平上,菜籽饼肥处理增加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同时也降低了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Patescibacteria等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CN处理组中的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产黄杆菌属(Rhodan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奥托氏菌属(Ottowia)等菌属的相对丰度较YN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而酸热菌属(Acidothermus)、Bryobacter菌属以及Acidipila等菌属相对丰度较YN对照组有所减少。施用菜籽饼肥可以改变土壤中细菌的群落结构,显著降低土壤中FOC4孢子数量,从而降低香蕉枯萎病的发病率。本研究结果为菜籽饼肥用于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菜籽饼肥 香蕉枯萎病 高通量测序 土壤细菌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斑斜线天蛾在我国的适生性及限制性环境因子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云斑斜线天蛾是一种为害抗风桐的迁飞性昆虫,在我国西沙群岛多个岛屿发生.阐明云斑斜线天蛾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可为该害虫扩散预警与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MaxEnt模型对云斑斜线天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调整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建立最优模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云斑斜线天蛾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云斑斜线天蛾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位于海南、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北、四川、重庆、西藏;最冷月最低温(bio06)、昼夜温差月均值(bio02)、最暖季降水量(bio18)是影响云斑斜线天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云斑斜线天蛾在我国南海诸岛具有较高危险性,建议建立监测预警与防控系统,将该害虫控制在合理水平.

关键词: 云斑斜线天蛾;MaxEnt模型;适生区;南海诸岛;抗风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磷钾施用量对辣木生长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磷钾用量对辣木生长及养分吸收累积的影响,进一步了解辣木对氮磷钾养分的需求,为以采摘新梢为目的的辣木栽培提供施肥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氮磷钾施肥量为试验因素,每因素分别设计高、低2个水平:每千克土壤中氮纯养分用量为0.28和0.12 g,每千克土壤中磷纯养分用量为0.33和0.17 g,每千克土壤中钾纯养分用量为0.33和0.17 g,另设不施肥处理为对照,比较不同处理下辣木的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累积情况。【结果】高氮处理辣木新梢和茎秆的干物质累积量均显著高于低氮处理(P<0.05),分别为低氮处理的1.47倍和1.19倍。在氮磷钾纯养分组合用量分别为0.28、0.33和0.17 g/kg的处理下,植株单株整体养分累积量最高为19.02 g,单株新梢干物质累积量最高为103.53 g。【结论】氮用量显著影响辣木新梢生长,氮磷钾纯养分组合用量分别为0.28、0.33和0.17 g/kg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优处理。

关键词: 辣木 施肥用量 生长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仁茎叶和'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对其营养成分及发酵品质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热区农业废弃物砂仁茎叶及优质牧草资源,添加不同比例的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研究其对王草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以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按照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鲜重基础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和砂仁茎叶的混合比例依梯度分为100∶0(对照组)、90∶10(A1组)、80∶20(A2组)、70∶30(A3组),每组均加入10 mg/kg的EM菌,青贮30 d后开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酸(LA)/乙酸(AA)比值均大于2,均有少量丙酸(PA)和丁酸(BA)检出。A2和A3组感官品质为优良;随着砂仁茎叶比例升高,青贮料pH显著升高,各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均呈现上升趋势;铵态氮/总氮(NH3-N/TN)、LA和AA含量逐渐降低,且A3组NH3-N/TN显著低于CK和A1组(P<0.05);各处理组LA和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LA和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3组的DM、CP、EE和AS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且A1、A2和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从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考虑,建议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以30∶70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关键词: 砂仁茎叶 ‘热研4号’王草 营养成分 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克服'三月红'荔枝果皮"滞绿"现象的成因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克服‘三月红’荔枝果皮"滞绿"现象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三月红’荔枝的成年单株为试验材料,以叶面喷施混合钙镁肥为处理,以喷清水为对照(CK),观测其果皮色素、内源激素含量以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处理与CK的色调角(h值)、叶绿素和生长素(IAA)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糖酸比和花色素苷、乙烯(Eth)、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等含量及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叶绿素单加氧酶(PaO)、叶绿素酶(Chlase)等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处理果实的h值在3月29日、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花色素苷含量在4月5日至4月12日之间则显著高于CK;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在4月5日和4月12日显著低于CK;处理的糖酸比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Eth含量在3月29日及4月8日、15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果皮ABA含量在4月5日后显著高于CK;处理的IAA含量在4月1日显著低于CK,4月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UFGT活性在3月29日显著低于CK,4月8、12日显著高于CK;处理的PaO活性在4月1日、8日、12日显著高于CK;UFGT活性与ABA、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aO活性与Eth含量极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含量与ABA、Eth含量和UFGT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叶绿素含量与Eth含量和UFGT、PaO活性分别极显著负相关,与ABA显著负相关;处理与CK的GA3含量、Chlase活性全程同期间均无显著差异。可见,喷施混合钙镁肥处理可促进着色而克服果皮"滞绿"现象,主要是通过提高Eth与ABA等含量、进而提高UFGT和PaO活性等促进花色素苷的合成和叶绿素降解,使得果皮在果肉糖酸比最高时提前着色,成功克服了果皮"滞绿"现象。

关键词: ‘三月红’荔枝 滞绿 混合钙镁肥 果皮色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点始叶螨内参基因筛选及其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表达分析中的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和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雌成螨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根据geNorm软件分析得出6个候选内参引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ctin>β-tub>rpl13>α-tub>gapdh>18sRNA;根据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rpl13>β-tub>actin>α-tub>18sRNA>gapdh;根据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β-tub>rpl13>actin>gapdh>α-tub>18sRNA;最终根据RefFinder软件的综合分析结果,actin和β-tub是稳定性最佳的2个内参引物。分别以actin和β-tub为内参进行EsSOD基因表达量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后EsSOD表达量相比,不同龄期六点始叶螨取食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EsSOD表达量均降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六点始叶螨EsSOD表达量分析的稳定内参引物,为橡胶树种质抗螨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六点始叶螨 内参基因 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茉莉酸和水杨酸诱导胡椒抗瘟病中生理生化的变化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明确外源喷施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对胡椒抗瘟病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中国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苗为实验材料,给胡椒苗单独和混合方式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处理.[结果]处理第20天时,单独喷施SA和混合喷施JA/SA的试验苗幼嫩的茎叶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15 d和间隔2d喷施处理"热引1号"胡椒苗,接种病原菌后经表型鉴定.间隔2d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和JA/SA混合的3种方式抗病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这3种处理均使叶内源JA、SA增加,在接种病原菌后使叶片内源JA、SA、ETH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随着接种后时间延长,胡椒叶片内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一直降低,对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防御酶PPO、PAL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较优处理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1 mmol·L-1 JA和5 mmol·L-1 SA外源处理可通过调节防御酶活性等,减缓胡椒病斑面积的扩大,不同方式处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关键词: 胡椒;JA;SA;辣椒疫霉菌;内源激素;防御酶;次生代谢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对铅(Ⅱ)吸附性能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低酯果胶和CaCl2为原料,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果胶凝胶珠,然后在果胶凝胶珠表面组装聚间苯二胺,制备新型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并用于铅(Ⅱ)的吸附。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BET)和能量色散X射线(EDX)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初始pH、吸附时间、铅(Ⅱ)初始浓度、吸附剂添加量和共存其它金属离子等条件对铅(Ⅱ)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果胶凝胶珠相比,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的比表面积与热稳定性有着显著提高,在相同条件下其对铅(Ⅱ)的吸附性能更好。吸附过程与朗缪尔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非常吻合,表明吸附是单分子层并且吸附过程是由化学吸附主导的。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对铅(Ⅱ)的最大吸附容量为352.03 mg/g,远高于果胶凝胶珠(162.99 mg/g)。钠(I)和钙(Ⅱ)的共存对铅(Ⅱ)的吸附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三种重金属离子(铅(Ⅱ),铁(Ⅱ),铜(Ⅱ))体系下,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对重金属离子的亲和力为铅(Ⅱ)>铁(Ⅱ)>铜(Ⅱ)。吸附铅(Ⅱ)的机理可能是钙(Ⅱ)与铅(Ⅱ)的离子交换,与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的螯合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在5个吸附/解吸循环后,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显示出良好的再生能力(去除率为90%)。果胶/聚间苯二胺凝胶珠可以作为一种去除铅(Ⅱ)的吸附剂。

关键词: 果胶 聚间苯二胺 重金属 铅(Ⅱ) 吸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顶空气相-离子迁移色谱的不同品种番荔枝挥发性成分比较

食品工业科技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红番荔枝、刺果番荔枝四种番荔枝果实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番鬼荔枝、大目番荔枝及红番荔枝中含量较高的是柠檬烯、月桂烯、莰烯、γ-松油烯等萜烯类物质,刺果番荔枝中则以丙酸乙酯、辛酸乙酯、丁酸己酯、辛酸甲酯、己酸乙酯等酯类物质为主。四组样品在PCA图中离散性较好,前两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91.986%,PCA能有效区分四个番荔枝样品。通过比较不同番荔枝香气成分,找出其特征香气组分,为番荔枝全品种的品种香气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指纹图谱 气相-离子迁移色谱 特征风味 番荔枝 不同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