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泽泻18S-26SrRNA及其ITS片断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2004

摘要:对采集自福建、江西、四川3个地区4个泽泻样品的18S-26SrRNA及其ITS片断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高叶泽泻、福建矮叶泽泻和江泽泻的18S-26SrRNA及ITS片断的序列完全一致,与川泽泻则有2个碱基的区别。

关键词: 泽泻 克隆 测序 IT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福建茶叶 2004

摘要:化感物质通过化感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抑制或促进作用,诱导植物产生直接抗性或间接抗性,从而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这种作用在茶叶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化学生态学 化感物质 化感作用 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铁珊瑚状根及根周围土壤中蓝细菌的PCR指纹图谱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以福建苏铁(Cycas revoluta)珊瑚状根及根周围土壤的蓝细菌分离物的悬浮液作为PCR反应的模板,用引物STRRmod、STRRspecial和Hip TG对分离物进行PCR扩增,比较其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苏铁珊瑚状根内蓝细菌的指纹图谱不同于其周围土壤中蓝细菌的指纹图谱;也证实了同一地方不同株苏铁根周围的土壤蓝细菌具有多态性,苏铁珊瑚状根的不同分支的蓝细菌也具有多态性。

关键词: 蓝细菌 苏铁 PCR指纹图谱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芥蓝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4 CSCD

摘要:采用正交设计方法对影响芥蓝植株再生体系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芥蓝植株再生的最主要因素是外植体类型,其次依次为NAA,BAP,蔗糖和AgNO_3。结果进一步显示,最利于芥蓝再生植株的培养基条件为:MS+BA P 2 mg/L+NAA 0.03 mg/L+1%蔗糖+AgNO_37.0 mg/L+0.8%琼脂,最适宜的外植体类型为下胚轴,植株再生频率高达97.5%。

关键词: 芥蓝 Brassica oleracea 再生体系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荔枝古树资源及其保护与利用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Ⅱ耆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表达产物ISCOMs的研制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摘要:嗜水气单胞菌β-hemA重组菌PCB的培养上清液经硫酸铵梯度沉淀粗提毒素蛋白质,并在pH2.5的柠檬酸缓冲液里酸化处理以暴露其疏水区,经Mega-10裂解后与QuilA结合制备ISCOMMs,电镜下可观察到30~40nm的多面体的笼格状颗粒结构.经鳗鱼的免疫保护试验证实.ISCOMs组(每尾40~80μg)保护率高达100%,同剂量的溶血素+弗氏佐剂组可达62.5%,未加佐剂的溶血素只有50%.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s)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肉脐橙在福建沿海地区的引种表现

中国南方果树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伪印刷中的版纹防伪技术

印刷世界 20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萎病尖孢镰刀菌的RAPD-PCR多态性分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PCR),对采自我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和同一寄主不同植株的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到6个多态性随机引物,共产生了72条RAPD带,其中86.1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RAPD组,确定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瓜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分类提供有利的分子证据.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枯萎病原菌 RAPD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茶叶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茶学 乌龙茶 做青强度 香气组分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