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化肥减施对热带地区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热带地区蔬菜轮作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展田间定位试验,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驱动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与全量化肥配施有机肥(M100NPK)相比,化肥减量75%配施有机肥(M75NPK)提高了土壤SOM、TN、NH4+-N和NO3–-N的含量,化肥减量50%配施有机肥(M50NPK)处理提高了土壤TK和AK的含量.3种施肥处理(M50NPK、M75NPK和M100NPK)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的丰度.与M100NPK处理相比,M50NPK和M75NPK增加了细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而降低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同时也增加了真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古菌群落主要优势菌门中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的相对丰度在M75NPK处理呈现增加趋势,在M50NPK处理呈现降低趋势.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M50NPK、M75NPK和M100NPK增加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而降低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的Simpson指数,同时也增加了土壤古菌的Simpson指数,但降低了土壤古菌的Shannon指数和Ace指数.可是施肥处理之间Alpha多样性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组成对不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响应无显著性差异.土壤pH、TP、TN、SOM和AK是导致细菌、真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与M75NPK和M100NPK相比,M50NPK不会改变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但可降低过量化肥施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因此,M50NPK是热带地区蔬菜种植的优化施肥方式.

关键词: 热带地区 宏基因组 化肥减量 有机肥 微生物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系统编辑拟南芥dcl2drb4的双链结合蛋白7.1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拟南芥dcl2drb4drb7.1三突变体,本研究构建基于CRISPR/Cas9系统靶标Drb7.1基因保守序列的重组质粒,并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拟南芥双突变体dcl2drb4.T1代转基因植物Drb7.1扩增产物测序分析,发现有9个样品在Drb7.1第二个靶位点出现双峰,可能已发生编辑.对第13号转基因T1代植株单克隆测序分析表明,在Drb7.1第二个靶位点分别插入了一个碱基(C或者A).T2代转基因植株测序分析表明,有9株植物为纯合的Drb7.1被编辑的dcl2drb4drb7.1突变体,为研究DRB7.1是否参与DCL4介导的抵御TCV病毒的RNA沉默信号通路提供了实验材料.

关键词: 双链结合蛋白7.1 转基因拟南芥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现状分析与建议

中国蔬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梳理我国豇豆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概况,对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涉及豇豆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了归纳分析。同时,分析了目前我国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豇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研究与制定的合理化建议与对策。豇豆〔Vigna unguiculata(L.)Walp.〕,又称豆角,属蔷薇目豆科菜豆族豇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降雨对草地贪夜蛾羽化出土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降雨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羽化出土的影响,本试验在室内条件下模拟不同级别降雨,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在不同模拟降雨量下的水分状况对草地贪夜蛾土中蛹历期和羽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对于草地贪夜蛾土中蛹历期无显著性影响;蛹期模拟降雨处理对草地贪夜蛾蛹羽化率的影响显著,蛹期土壤相对含水量维持在40% ~60%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羽化出土,土壤相对含水量过低(<20%)和过高(>80%)均极不利于草地贪夜蛾的羽化出土;砂壤土比砂土更适合草地贪夜蛾蛹羽化出土.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草地贪夜蛾在相对干旱的大田环境下暴发为害的可能性更大;适时进行大田漫灌,营造高湿土壤环境可有效降低草地贪夜蛾蛹的羽化率.本研究结果可为草地贪夜蛾灾变规律、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模拟降雨;羽化出土;预测与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海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在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对滨海植物草海桐盐胁迫诱导的Cu/Zn-SOD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为揭示草海桐适应盐碱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盐胁迫的草海桐为材料,运用RACE技术克隆草海桐Cu/Zn-SOD,命名为SsCS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构建pBinGlyRed-SsCSD重组质粒.[结果]通过RACE技术获得SsCSD基因全长共1148 bp,其最大开放阅读框(ORF)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氨基酸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保守结构域,属于SOD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定位于叶绿体中,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与已知植物叶绿体Cu/Zn-SOD的氨基酸残基高度同源.同时将SsCSD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BinGlyRed进行重组,并成功转入农杆菌GV3101中.[结论]草海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通过转基因验证该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草海桐;Cu/Zn-SOD;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油对海南黑山羊羔羊瘤胃氢代谢、甲烷生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椰子油对羔羊瘤胃氢代谢、甲烷生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用24只10日龄、体重(2.05±0.16)kg的海南黑山羊羔羊(公母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重复,分别添加0、4、6、8 g/d椰子油,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椰子油能够降低羔羊瘤胃液中溶解H2(dH2)浓度(P<0.05),6 g/d和8 g/d椰子油组溶解CH4(dCH4)均降低(P<0.05),4 g/d和8 g/d椰子油组瘤胃pH升高(P<0.05),6 g/d和8 g/d的椰子油能够增加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浓度(P<0.05),瘤胃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增强(P<0.05);椰子油组羔羊瘤胃液中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增强(P<0.05),8 g/d椰子油还可增加羔羊丙酮酸脱氢酶活性(PDH)(P<0.05),添加椰子油对瘤胃微生物蛋白、氧化还原电位、NADH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MDH)和羟酯酰辅酶A脱氢酶(AADH)活性无影响(P>0.05)。结果提示,添加6~8 g/d椰子油能降低羔羊瘤胃液中dCH4和dH2分压浓度,使NADH、NADP+和NADPH浓度显著升高,增强LDH、PDH和SDH活性,改变瘤胃发酵中间氢的传递,从而抑制瘤胃甲烷的生成。

关键词: 椰子油 羔羊 瘤胃发酵 氢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玉米间作模式对木薯产量、薯构型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木薯‖玉米间作的栽培行距,设置木薯的等行距单作(MS_1)、宽窄行单作(MS_2)以及等行距间作1行玉米(MI_1)、宽窄行间作1行玉米(MI_2)、宽窄行间作2行玉米(MI_3)共5个模式处理,测定木薯和玉米的地上部农艺性状、产量,并测定木薯的薯构型、薯肉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结果表明,MI_3比MI_1、MI_2玉米株高增加9.5%~11.5%、茎粗增加14.4%~18.1%、总穗数增加45.1%~59.7%和鲜穗产量增加70.9%~76.4%。与单作相比,间作的木薯茎粗存在“竞争-恢复-反超”现象,间作可使鲜薯产量增加31.4%~56.2%、薯干产量增加34.7%~58.4%、淀粉产量增加37.5%~60.1%,收获指数提高35.1%~40.5%;其中,MI_3处理的增加幅度均为最大。各模式处理的薯构型为垄向半幅宽30.2~36.2cm、垂直垄向半幅宽20.6~26.4cm、薯深22.5~24.7cm;垄向0~40cm分布着95.1%~98.5%薯数和98.1%~99.8%薯重;垂直垄向0~30cm分布着≥86.9%薯数、≥97.2%薯重;0~25cm土层分布着93.7%~99.2%薯数、97.6%~99.9%薯重,以MI_3分布最广且最深。各模式的薯肉养分含量和食味差异不显著。收获木薯后的土壤理化性质表现间作优于单作、宽窄行优于等行距,以MI_3最优。综上,宽窄行木薯间作2行玉米模式在木薯地上部长势、薯构型、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方面优势最大,建议在海南省木薯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木薯 玉米 间作 薯构型 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枣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贮藏方法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椰枣雄株花粉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筛选最佳观察椰枣花粉萌发时间和适宜椰枣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研究椰枣花粉干燥时间、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椰枣花粉萌发最佳观察时间段为2~4 h;处理1培养基50 g/L蔗糖+0.1 g/L硼酸+0.05 g/L氯化钙效果最佳,其中3因素对椰枣花粉萌发影响大小依次为硼酸、蔗糖、氯化钙;花粉在35℃中干燥8 h最适宜贮藏;当贮藏时间为10~50 d时,常温贮藏的花粉萌发率低甚至无萌发的现象,低于4℃条件下贮藏花粉萌发率均保持较高,无显著差异;当在4℃条件下,10、20、30 d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差异,当在-20℃,-80℃条件下,10、20、30、40 d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差异,花粉均保持较高的萌发率,在低温贮藏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率逐渐下降。本研究可为椰枣花粉活力检测和贮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今后在椰枣引种推广中的花粉贮藏和人工授粉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椰枣花粉 离体培养 低温贮藏 萌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质食用木薯的田间病害及对细菌性萎蔫病的抗性

中国植保导刊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木薯是我国热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其食用化是当前主要发展方向.从国内外收集了 42份具有代表性的食用木薯种质(品种),连续两年调查其田间发病情况,发现参试种质均受细菌性萎蔫病和褐斑病危害,发病率均高于40.4%,部分种质还受白点病和花叶病危害.综合两年的田间调查和人工接种试验结果,TCGRI005等4份种质对细菌性萎蔫病表现中抗,TCGRI006等11份种质为感病,TCGRI002等27份种质和非食用木薯品种桂热4号为高感.

关键词: 食用木薯 细菌性萎蔫病 褐斑病 白点病 花叶病 抗病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袋对油梨果实品质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海南本地3个油梨品系为试材,选取2种不同类型果袋(白色纸袋和外黄内黑牛皮纸袋)进行油梨果实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在套袋后100 d,油梨成熟时采集样品,进行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测定.观察并测定套袋对油梨果实品质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外黄内黑牛皮纸袋套袋处理后的果实表皮变黄,白色纸袋套袋处理后的果皮颜色与不套袋处理差别不大.一方面,套袋对油梨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重、种子质量、种子纵径和种子横径这些外观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是套袋能减少病虫害及枝叶摩擦对油梨果面的损伤,提升果实外观品质.另一方面,套袋对油梨果实的可食率、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这些内在指标无显著影响,但是2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油梨果实的套袋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通过测定油梨果肉中8种脂肪酸成分,比较分析得出套袋对油梨果实脂肪酸成分无显著影响,但套袋能提高油梨果实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9种处理在3个主成分上的得分,根据表达式计算得分后,每个品系的3种套袋处理均以套白色果袋的果实品质性状表现最好.综上所述,在油梨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果实套袋处理,可为油梨生长发育提供一个新的微环境,减少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提升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本研究初步筛选出适合油梨套袋的白色纸袋,可在油梨生产中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档果品的需求.

关键词: 油梨;不同果袋;果实品质;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