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基于卫星定位的玉米高位精播种子着床位置预测方法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植株的精确空间位置分布信息可为中耕、植保、对行收获等田间精准作业提供数据支撑,是玉米精细化生产的基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的玉米高位精播种子着床位置预测方法。基于卫星精准定位播种机组位置,结合播种机结构特点构建播种机组与播种单体相对位置模型,基于EDEM数值模拟和动态仿真,构建高位精播种子着床补偿模型,搭建种子着床位置预测系统,实现了玉米播种环节种子着床位置的精准预测。田间试验表明,作业速度、定位数据更新率对着床位置偏差影响极显著(p <0.01),播种株距对着床位置偏差影响显著(p <0.05);作业速度对着床位置预测准确率影响显著(p <0.05),播种株距、定位数据更新率对着床位置预测准确率影响不显著(p> 0.05)。着床位置偏差随着作业速度的减小、播种株距和定位数据更新率的增大而减小;着床位置预测精确率随作业速度的减小而增大。作业速度、播种株距、定位数据更新率为3 km/h、0.4 m、10 Hz时,着床位置预测最准确,平均着床位置偏差和着床位置预测准确率分别为24.3 mm和88.9%。该系统能将玉米高位精播种子着床位置的预测控制在厘米级。

关键词: 玉米 高位精播 卫星定位 EDEM仿真 着床位置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马铃薯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快速无损获取马铃薯株高和地上生物量信息,分别获取马铃薯现蕾期、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的高光谱影像,实测马铃薯株高H、地上生物量(AGB)和地面控制点(GCP)的三维空间坐标,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结合GCP生成试验田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利用DSM提取马铃薯的株高Hdsm;然后,对马铃薯AGB与原始无人机冠层光谱和高光谱指数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优光谱指数和前10个光谱指数,利用指数回归(Exponential regression,ER)构建单变量模型;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PLSR)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 3种方法构建不同生育期的估算模型,并进行对比,挑选出马铃薯AGB估算的最优模型。结果表明:将提取的马铃薯株高与实测值进行线性拟合,R2为0.84;在单变量模型中,每个生育期以ER估算AGB得到的验证精度高于相应的建模精度,其中构建模型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最优光谱指数、Hdsm、H,块茎增长期以CIrededge指数估测精度最高(R2=0.45);在多变量模型中,每个生育期采用3种方法构建AGB估算模型,每种方法以光谱指数加入Hdsm的模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每个生育期利用MLR以光谱指数和Hdsm为变量的AGB模型(R2为0.64、0.70、0.79、0.68、0.63)效果优于PLSR(R2为0.62、0.68、0.75、0.67、0.60)和RF(R2为0.56、0.61、0.67、0.63、0.53)模型。利用MLR模型进行马铃薯AGB填图,5个生育期的AGB空间分布与实际生长情况一致。利用融入Hdsm的MLR模型可估测大面积马铃薯AGB,为精准农业定量化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马铃薯 株高 地上生物量 无人机 高光谱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脂肪水平对杂交鲟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抗氧化水平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A. schrenckii Brandt♂)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D15)和20%(D20)的等氮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152.83±0.67) g的杂交鲟,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杂交鲟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 D15组杂交鲟幼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D05、D10和D20组(P<0.05),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杂交鲟幼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及肌肉、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ADCd)、蛋白质(AD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D10、D15和D2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ADCf)显著高于D05组(P<0.05)。D15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中最高,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外,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也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肌肉中的各脂肪酸含量与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90, P<0.05)。综合各指标因素判断,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5%, P/E为23.54 mg/kJ。

关键词: 杂交鲟 脂肪需求 生长性能 表观消化率 抗氧化 脂肪酸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网民关注度与情绪对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新冠疫情期间百度指数与新浪微博大数据的分析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研判新冠疫情期间网民关注度及情绪对畜产品价格的影响,本文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等方法,研究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白条鸡5种主要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下,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本身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但网络关注度和情绪对畜产品价格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且对不同种类畜产品价格的影响情况不同。在猪肉价格上,网络情绪贡献度达到3.06%,网络关注度贡献度为2.65%。综合来看,受影响最大的是猪肉价格,其次是白条鸡价格,牛肉和羊肉价格受到的影响最小。

关键词: 网络关注度 网络情绪 畜产品价格 新冠疫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攻坚日记》:现实题材纪录片宏大主题的叙事表达

电视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播出的《攻坚日记》系列纪录片,构建了全景式的叙事框架,实现了对30个扶贫场域共时性及历时性的影像叙事;将叙事内容高度聚焦于扶贫场域中真实的"惯习"和"关系",通过对贫困户"惯习"的真实表现,刻画人物形象,表现叙事背景,通过记录贫困户的"惯习"在场域"关系"中的真实改变,形成叙事的"钩子";展现扶贫场域中有意味的细节,表达创作者真实的叙述态度,由此实现了现实题材中国家主流话语和宏大主题的表达。

关键词: 《攻坚日记》 场域 惯习 关系 细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国县域复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复种指数是衡量耕地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的基础性指标,提高复种指数是粮食持续增产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分析全国复种指数变化特征、空间差异、重心迁移,系统收集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数据,基于GIS空间展示与分析,应用重心分析法、全局空间自相关、局部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全国复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1998年,全国复种指数最高,达到165%,目前保持在123%左右。(2)从空间上看,复种指数呈现从北到南逐渐增加的趋势;从时间上看,复种指数大多数地区呈现"上升—降低—上升"的趋势。1995年,复种指数在201%~300%之间的区域范围最大,之后2005年和2015年不断减少,同时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1985—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上升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四川盆地农作区,下降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低中高原、长江中下游(东南部)、江南丘陵、华南农作区。(3)1985—2005年空间上的聚集态势增加,2005—2015年降低。与1985年相比,2015年全国复种指数重心向西南移动33 km,其中复种指数<100%的重心向东南移动433 km,复种指数100%~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104 km,复种指数>200%的重心向东北移动319 km。我国复种指数存在空间上的自相关性,南方地区复种指数降低、重心向西南迁移,是我国复种指数变化的最重要特征。

关键词: 复种指数 时空变化 县域 空间相关性 重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激光雷达的树形靶标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园靶标冠层叶面积有效探测是施药量在线计算的基本依据。针对树形靶标稠密和稀疏2种冠层类型,搭建叶面积测量三维立体试验平台和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探测移动试验平台,构建不同厚度和稠密度树形靶标,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算法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PLSR算法获得稠密厚冠层、稀疏厚冠层、稠密薄冠层和稀疏薄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2 6、0.413 0、0.889 6、0.269 9;BP神经网络算法获得模型的R2依次为:0.972 7、0.530 2、0.899 3、0.429 0。基于Li DAR的冠层叶面积探测模型对稠密冠层探测精度较高,R2不低于0.889 6,对稀疏冠层探测精度较低,不高于0.530 2,该探测方法可用于稠密冠层叶面积在线计算,指导果园精准变量喷药。

关键词: 果园喷药 叶面积探测模型 LiDAR 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 BP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色型异色瓢虫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色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之间产生生理学差异的机制,通过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黄底多窗型、黑底两窗型和黑底四窗型3种不同色型异色瓢虫雌雄成虫的18个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比较不同色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结合GO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注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定量比较发现,与黄底多窗型相比,2种黑底型异色瓢虫雌雄成虫的下调基因明显更多;GO功能分类结果显示,不同色型的异色瓢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差异表达基因所属分类基本相似,并未见显著富集现象,且主要属于细胞过程、单组织活动和细胞等类别;通过KEGG数据库比对分析发现不同色型异色瓢虫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功能主要与环境适应和能量代谢通路相关。其中,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的基因在2种黑底型异色瓢虫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黄底多窗型异色瓢虫,这种差异在雌成虫中更为显著。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色型多样性 转录组 能量代谢 氧化磷酸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苔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草地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苔草(Carex)为莎草科(Cyperaceae)苔草属(Carex L.)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荫、自繁能力强、多年生、种质资源丰富等特点,在园林绿化、草牧业生产、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苔草属植物的广泛应用,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新品种选育成为当前的重点,而遗传多样性研究是基础。本文综述了苔草属植物在形态、细胞及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此外,还介绍了苔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在新品种选育、品种鉴定、物种起源及亲缘关系、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最后对苔草属植物基因组开发、新品种培育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苔草的遗传育种及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苔草 遗传特性 形态水平 细胞水平 分子水平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弥渡县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效果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外来入侵性害虫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Meyrick)于2018年3月26日在云南弥渡县被发现,为明确其发生为害情况,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阻止该虫的发生和蔓延,本研究采用性诱剂进行田间调查分析了番茄潜叶蛾的发生情况,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噻虫嗪、噻虫胺、虫螨腈、苏云菌杆菌、乙基多杀菌素、阿维·氯虫苯甲酰胺、噻虫·高氯氟和阿维·灭蝇胺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番茄种植区域均有发生,大棚番茄地发生尤其严重,为害株达100%,百叶幼虫量55.00~101.67头/百叶,周诱蛾量4.70~61.20头/板,果子的为害率达19.33%,最高达40%.田间药效的结果表明:33%阿维·灭蝇胺SC防效较好,药后3 d防效达74.30%,其次30%虫螨腈SC、6%阿维·氯虫苯甲酰胺SC和6%乙基多杀菌素SC药后3 d防效64.25%、67.98%、54.85%,药后5 d防效79.08%、79.00%、73.45%,药后7 d防效81.60%、80.45%、65.70%.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在弥渡县大棚发生为害较为严重,性诱剂对成虫有良好的诱集效果,虫螨腈、阿维·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灭蝇胺可作为幼虫的防治药剂.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发生情况;田间防效;云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