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多功能列当生防镰刀菌的筛选及种类鉴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烟草上采集的感病弯管列当植株,从中分离得到20株镰刀菌,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根和灌根法对小麦、玉米、棉花、向日葵、番茄、烟草、辣椒、茄子、西瓜、甜瓜等作物和蔬菜进行了安全性检测,筛选出对主栽作物和蔬菜安全且具有促生作用的4个菌株。其中菌株Br-2对烟草、辣椒、西瓜有显著促生作用,且对弯管列当的防治效果最好:施用菌株Br-2后烟草、辣椒、西瓜增高分别为123.53%、62.16%、28.95%;其发酵上清液对弯管列当种子萌芽抑制率为71.79%;小区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0%,寄生度防效为79.38%;田间试验中对弯管列当的寄生率防效为58.27%,寄生度防效为75.70%。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r-2为尖孢镰刀菌。

关键词: 弯管列当 生物防治 镰刀菌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飞虱传播的一种小麦病毒病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中利用灰飞虱接种小麦时出现一种新的病毒病症状,鉴定表明其病原为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采用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该病毒的粒体特性、危害症状及田间发生情况。接种试验表明该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接种7~10 d后小麦新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斑驳,继而发展成黄色条纹,叶片对生且细而窄,重病株新叶扭曲,叶鞘不能伸长,病株矮化。对小麦病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弹状病毒粒子,病毒粒体大小为(315~353)nm×(46~57)nm。利用特异性引物从病株总RNA中扩增出565 bp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striate mosaic virus,BYSMV)Zanjan-1分离物聚合酶(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97%,与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78%~79%。对采自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的31株样品进行RT-PCR检测,25株检测到BYSMV,7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5株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结果表明BYSMV的田间分布较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YSMV-Lab/TS/ZX/QY 4个分离物与本研究的BYSMV亲缘关系密切。BYSMV是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弹状病毒,并已形成危害,暂定名为小麦黄条纹矮缩病,应加强流行动态监测。

关键词: 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小麦 病原鉴定 症状 系统发育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ω-黑麦碱基因沉默对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ω-黑麦碱是造成小麦1B/1R易位系加工品质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探索解决这一问题,构建了ω-黑麦碱基因沉默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品种金禾9123,获得3个T_0代转基因植株,再经连续的扩繁和PCR检测,获得纯合转基因T_4代株系。酸性PAGE检测结果表明,这些纯合转基因株系中ω-黑麦碱的总表达量平均下降53%。这些ω-黑麦碱基因沉默的转基因株系的面筋指数、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显著提高,而其农艺性状,如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均没有受到不良影响,说明沉默ω-黑麦碱基因可以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小麦1B/1R易位系的加工品质。

关键词: 小麦1B/1R易位系 黑麦碱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加工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湾扇贝多糖的纯化、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热水浸提法提取的海湾扇贝多糖采用乙醇沉淀法、TCA法、乙醇沉淀法+TCA法等方法脱除海湾扇贝多糖中的蛋白质并纯化,结果表明,乙醇沉淀法+TCA法有很好的脱蛋白效果,累计蛋白质脱除率达到91.8%,而多糖损失率只有10.96%。脱蛋白的海湾扇贝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得到两种组分,其中酸性多糖为主要成分。利用纯化分离的海湾扇贝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经20 mg/m L海湾扇贝多糖处理,SKOV3肿瘤细胞的微观结构和超微结构均发生改变,表现为细胞皱缩,透明度降低,细胞密度降低,膜结构改变,核结构改变,核内染色质固缩等,并可对细胞周期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作用。海湾扇贝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多糖 纯化 分离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弱光对番茄不同品种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国内外搜集了8个番茄品种,测定其低温雾霾后生理生化及田间抗病性、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低温雾霾天气期间,日光温室自身的环境条件远远不能满足番茄对温、光、湿度的需求。在逆境条件下,不同品种番茄自身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有金鹏8号和粉宴1号,其落果率为2.5%,3.7%;死秧率分别为38.8%,25%;发病率为35.5%,35%,这几个指标与其他品种比较均在较低水平。且金棚8号产量最高,为54 300 kg/hm2,其次为粉宴1号、T1701,产量均在50 000 kg/hm2以上。果实品质,金鹏8号的糖酸比值最大,其口感最好;粉宴1号的硝酸盐含量最低。整个雾霾天气,叶绿素降幅最小的品种为金鹏8号,其次为粉宴1号;生理生化指标,SOD值和POD值较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积累较多的品种也是金鹏8号、粉宴1号;丙二醛含量在此试验中,品种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故在低温寡照条件下,自身调节性,适应性较强的品种有金鹏8号、粉宴1号;生理指标检测结果与田间试验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番茄 耐低温弱光 品种 生理指标 品质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细胞超低温保存存活机理

植物生理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超低温保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保存技术本身外,一些因素如材料的选择及细胞生理状态的调控等也直接影响着保存后细胞的存活与再生。本文以芒果子叶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和愈伤组织细胞为试材,采用组织学观察、流式细胞分析和冷冻切片荧光观察等手段比较了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存活特性。结果表明胚性培养物细胞与愈伤组织细胞相比具有明显不同的细胞学特性,从而导致其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耐脱水和低温能力,脱水处理30 min及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分别为96.7%和94.7%,而愈伤组织存活率则为0。利用二乙酸荧光素(FDA)荧光染色法和冷冻切片技术,观察到超低温保存后胚性培养物内存活细胞的分布。本研究结果证明试材细胞的生理状态对超低温保存的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未来如何更准确地评价超低温保存的效果和确定最佳的超低温保存程序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芒果 超低温保存 愈伤组织 胚性培养物

水胁迫条件下冬小麦各部位的全硅含量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冬小麦‘邯4589’为材料,测定了不同水胁迫条件下15个部位全硅含量。结果表明:茎秆的全硅含量,无论以百分含量计、以单位地上物干重计,均表现出较其他暴露部位更加明显的随水胁迫程度加重而降低的趋势。茎干中全硅含量为0.4%~1.5%,变幅较麦糠(2.9%~3.3%)大,随水胁迫变化的稳定性较各级叶片(1.3%~3.8%)和叶鞘(1.5%~2.4%)好,可作为研究全生育期水胁迫等的重点取材对象。

关键词: 冬小麦 全硅含量 水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品种间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黄淮海北部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的差异,为玉米籽粒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早8号玉米杂交种为材料,华美1号和郑单958为对照品种,研究灌浆过程中不同品种籽粒体积、水分含量、籽粒干质量以及灌浆特性的变化,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授粉后20 d是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快速增速期,在授粉后45 d左右3个玉米品种籽粒体积达到最大,衡早8号籽粒体积最大,郑单958最小。授粉15 d内3个玉米品种籽粒干质量增长较为缓慢,授粉15~55 d是籽粒干质量增长快速期,衡早8号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最快,郑单958最慢,授粉55 d后籽粒干质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3个玉米品种灌浆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灌浆峰值衡早8号最高,郑单958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体积与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含水率呈负相关,灌浆速率与含水量呈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含水率在57%左右时3个玉米品种达到各自灌浆最高峰值。运用Logistic模拟方程拟合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增加过程,衡早8号最大灌浆速率(G_(max))、平均灌浆速率(G_(mean))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衡早8号活跃灌浆期、籽粒质量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均低于其他2个品种。3个玉米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千粒质量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衡早8号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活跃灌浆期则短于其他2个品种,有利于早熟高产。

关键词: 玉米 灌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花苜蓿不同茬次及年际间生产性能的动态规律

草地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海河平原区,先后选取22个、14个苜蓿(Medicago Stiva)品种,雨养条件下通过7年和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茬次干草产量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每年刈割4次:第1茬>第2、3茬>第4茬;刈割5次:第1茬>第2茬>第4茬>第3茬>第5茬;前2茬苜蓿年平均干草产量均占全年总产量的52%以上,第3茬干草占全年总产量的25%以下;随茬次的增加,株高总体上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第2茬草的叶茎比极显著高于第3、4茬(P<0.01),第4茬草的叶茎比最低;粗蛋白含量为第2、3茬>第1、4茬,并且差异极显著(P<0.01)。苜蓿在海河平原区存在明显的"夏眠"现象,造成了光、温、水资源的浪费。7年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在海河平原区紫花苜蓿适宜的利用年限为4~5年。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不同茬次 年际间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砧木对河北昌黎产区赤霞珠葡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7个砧木嫁接的赤霞珠和自根为材料,研究不同砧木对河北昌黎产区赤霞珠葡萄生长、结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C和5BB显著提高赤霞珠主干粗度,5C显著提高赤霞珠主梢粗度;188-08、5BB和5C显著提高赤霞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8-08和5BB显著提高还原糖含量;101-14M和3309C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5C和101-14M显著提高果皮多酚和花青素含量,101-14M显著提高果皮单宁含量;3309C、110R、5C和101-14M显著提高赤霞珠单株产量.采用模糊评价法综合评价7个砧木对赤霞珠生长、品质和产量等因子的影响,在河北昌黎地区独特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7种砧木嫁接赤霞珠的综合评价均优于自根,适宜砧木顺序依次为5C、101-14M、3309C、5BB、188-08、110R、SO4.

关键词: 砧木 赤霞珠 品质 生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