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混贮模式对高丹草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高丹草因水分高造成青贮发酵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干草(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和苜蓿干草)及干草添加量(12.5,25.0,37.5和50.0kg/t)对混贮高丹草营养价值、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青贮高丹草的丁酸含量较高,弗氏评分等级仅为"可",添加干草混贮可显著提高青贮高丹草的发酵品质,从添加干草的种类来看,添加小麦秸秆组青贮发酵品质最高,添加苜蓿干草组营养价值最高,苜蓿干草组的体外72h干物质消失率(IVDMD)、产气速率(c)和达到最大产气量1/2时的产气速率(AGPR)均为最高,3种干草在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从干草的添加量来看,添加25.0kg/t干草的青贮发酵品质最优,达到产气量1/2所需要时间也最长,添加50.0kg/t干草的营养价值和IVDMD最高,添加37.5kg/t干草的产气速率和AGPR最大,添加不同重量干草对混贮高丹草的72h累积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以及产气延滞时期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青贮发酵品质和饲料营养价值,得出最佳的混贮模式为在高丹草中添加37.5kg/t小麦秸秆,添加50.0kg/t苜蓿干草混贮高丹草的体外干物质消失率最高,添加37.5kg/t苜蓿干草组产气速率最快,添加50.0kg/t小麦秸秆组的72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最高。
关键词: 高丹草 混合青贮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品质 体外产气动力学特性


不同矮化中间砧对‘宫崎短枝富士’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矮化中间砧对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为筛选燕山地区适宜砧穗组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SH3’‘SH6’‘SH18’‘SH38’‘Mark’‘11-8’‘77-34’‘GM310’‘辽砧2号’为中间砧,‘宫崎短枝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Miyazakifuji’)为接穗品种,比较各砧穗组合树体生长势、早花早果性和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Mark’‘辽砧2号’的树高、冠径较其他组合明显减小,矮化性最强,树势偏弱,其他组合各有不同,但总体差异不显著,矮化性相近;‘GM310’‘Mark’‘辽砧2号’的"大脚"现象严重;‘Mark’在定植第2年成花株率最高,‘77-34’最低,‘SH3’累计产量最高,‘Mark’最低,果实品质各指标各有大小,单果质量以‘SH6’最大,‘11-8’最小,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形指数、着色指数均以‘SH3’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形指数以‘11-8’最低;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不同砧穗组合在生长势、早花早果性、果实品质方面的综合性状排序为:‘SH38’‘SH3’‘SH6’‘11-8’‘SH18’‘Mark’‘辽砧2号’‘77-34’‘GM310’。【结论】综合分析后认为燕山地区‘宫崎短枝富士’适宜的砧穗组合以‘SH38’最佳,其次是‘SH3’‘SH6’。
关键词: ‘宫崎短枝富士’苹果 矮化中间砧 树体生长 产量 品质


晚熟桃新品种‘秋燕’
《园艺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燕’是从‘燕红’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晚熟桃新品种。果实发育期约130 d。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97 g,最大410 g;果实表面90%以上着深红色;果肉黄白色,具红色素,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粘核;果实硬度12.2 kg·cm~(-2),耐贮运。自花结实,丰产。


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对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评价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25%环氧虫啶WP对棉田绿盲蝽的防治效果和对天敌瓢虫的安全性。[方法]利用田间试验评价了25%环氧虫啶WP和5种对照药剂对绿盲蝽的种群控制作用。[结果]25%环氧虫啶WP 12.5 g a.i./hm~2处理对绿盲蝽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8.54%和83.49%,显著高于5.7%甲维盐SC,但与其他对照药剂无显著差异;且该药剂对棉田捕食性天敌瓢虫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25%环氧虫啶WP可作为一种综合防治棉田绿盲蝽的轮换药剂,大面积推广应用。


甘薯爪哇黑腐病的病原鉴定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爪哇黑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薯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之一。2013年我们从广东湛江采集的甘薯中,发现病薯薯块由两端向中间变黑变硬,切开发病薯块,在伤口处会逐渐长出黑色或灰色的菌丝。发病薯块室内放置30d后表面龟裂,裂口处有大量的黑色粉末溢出,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量褐色有隔膜孢子。经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依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rDNA-ITS及β-tubulin基因序列,确定该病害为甘薯爪哇黑腐病,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致病性测定发现该病具有较强致病性,对于贮藏期甘薯具有较大威胁。这是国内首次对该病进行的报道。


中红侧沟茧蜂寄生对粘虫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明确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Haliday)寄生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取食和发育的影响及评价其田间应用价值。【方法】比较研究了中红侧沟茧蜂寄生不同日龄粘虫对粘虫幼虫取食量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被寄生的粘虫4、6、8日龄幼虫与未被寄生的同龄期幼虫取食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被寄生的4、6、8日龄粘虫幼虫间的取食量差异不显著。被寄生的幼虫,5 d前体重缓慢上升,之后缓慢下降,所有被寄生的幼虫均不能化蛹。4、6、8日龄粘虫幼虫被寄生后,中红侧沟茧蜂幼虫在其体内的发育历期不同,不同日龄间差异显著,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缩短。【结论】表明该蜂不仅能有效地控制粘虫当代危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抑制粘虫的种群数量。


聚磷酸铵水溶肥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以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番茄的农学效应,该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秋冬茬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磷(化肥磷P2O5)量为29 kg/hm2时,番茄单果重和产量均达到最高;番茄品质的各个指标均表现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到适宜施磷量为29 kg/hm2;不同施磷量处理之间番茄根的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番茄叶、果实和全株的磷吸收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番茄果实和全株磷吸收量最高时对应的施磷量分别为21.17,25.79 kg/hm2。综合分析,该试验条件下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为42.88 t/hm2时,聚磷酸铵水溶肥的适宜施磷量是29kg/hm2。


修剪省工板栗新品种‘替码明珠’
《林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替码明珠’是实生选优获得的板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树体矮小,枝条自枯,修剪省工等特性。坚果均质量8.41 g,9月中旬成熟。适于中国北方丘陵山地密植栽培。


梨渣固态发酵培养多粘类芽孢杆菌的工艺
《农业工程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充分利用梨渣这一资源,该文以新鲜鸭梨渣为主要原料,采用固态发酵方式,研究了梨渣与麸皮比例、外加氮源、无机盐、装瓶量、培养温度和时间对生防用多粘类芽孢杆菌D1生长及产芽孢的影响。研究发现,梨渣是一个良好的固态发酵原料,适合培养多粘类芽孢杆菌。当梨渣与麸皮的质量比为5∶2时,获得最大活细胞数,为2.5×109 cfu/g。向梨渣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尿素、硝酸钠和豆饼粉可明显提高活菌数和芽孢数,其中添加豆饼粉的效果较好。培养基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5%磷酸二氢钾极大地促进了菌体生长和芽孢的形成。随着培养基装瓶量的增加,芽孢数也随之明显减少。多粘类芽孢杆菌D1的较适培养温度为34°C,较适培养时间为120 h。适宜培养条件下的活菌数、芽孢数和芽孢率分别为5.09×109 cfu/g、4.78×109 cfu/g和93.9%。该研究结果为利用梨渣发酵生产多粘类芽孢杆菌菌剂提供参考。


根修剪对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管栽和盆栽试验研究了返青期根修剪对冬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设置3个根修剪处理:返青期小切根、返青期大切根和未切根对照(CK)。结果表明,根修剪可降低叶片SPAD值,尤其大切根处理生育后期叶片持绿性较差。切根对小麦单株分蘖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小切根可促进有效蘖的生长,使成熟期单株分蘖较高,但大切根处理分蘖及成熟期分蘖均较低。小切根通过对根系的适当调控,使0~140 cm根系冗余量减少,根冠比降低,但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促进浅层根系(0~60 cm)的生长,抑制了深层根系的生长。小切根可促进地上部生长,使叶面积和地上部干质量增加,因而使单株粒重增加;大切根处理由于根系过度修剪,根干质量和地上部干质量均降低,因而单株粒重明显减少。适度的根修剪(小切剪)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提高,尤其是在限水条件下适度根修剪可使产量和WUE增幅更大,但大切根处理由于粒重较低,尽管耗水量减小,但WUE大幅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