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379条记录
酿造高粱肥料高效利用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探讨本栽培区域N、P、K肥对酿造高粱产量的影响,寻求获得高产的N、P、K肥配方,本试验采用"3414"设计方案,以‘晋杂23号’为试验品种,在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田研究了不同N、P、K肥配方对试验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高粱农艺性状、穗粒重、千粒重都高于对照(N0P0K0),但方差分析表明差异不显著;在一定的肥力基础上,增加肥料投入比不施肥可获得较高产量;施用氮肥和磷肥对于提高籽粒产量具有显著的作用,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高粱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施用量为96 kg/hm2,P2O5施用量为76 kg/hm2,K2O施用量为60 kg/hm2是高粱获得高产量、低成本、高收益的合理配方。

关键词: 酿造高粱 肥料 高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粒精播密度对幼龄果园间作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山西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单粒精播的最适密度,以晋花7号花生为试验材料,在幼龄果园间作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精播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单株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双仁果率和饱果率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当单粒精播密度为18.0和21.0万穴/hm2时,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速率均高于对照(双粒穴播处理)。由2014年试验数据结合产量趋势方程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19.18万穴/hm2,与对照双粒穴播相比,可节种20.8%,增产7.39%。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关键词: 无核葡萄 品质 芳香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不同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保证菊酯类农药防治桃小食心虫效果的基础上,降低乳油农药助剂和溶剂对环境的危害,开发农药新剂型。【方法】研究了含不同表面活性剂的4种2.5%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的配方、热稳定性、制剂粒度、稀释液表面张力及其在苹果叶面的接触角,并在苹果园针对桃小食心虫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采用4种不同表面活性剂(FMEE、IS-TEO、宁乳34、农乳700)配比组成的4种高效氟氯氰菊酯水乳剂1号、2号、3号、4号,配方热贮后分解率低于5%,符合国标热贮稳定性的要求;粒径D50在0.85~2.12μm处于水乳剂型理想范围;稀释液表面张力43.32~51.89 m N/m;稀释液在苹果叶面接触角为47.45°~74.38°,远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均能较好的附着于苹果叶表面。4种配方稀释2 000~3 000倍液对苹果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84.62%~100%,与对照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无显著差异,较乳油制剂有机溶剂用量减少70%。【结论】综合热稳定性、制剂粒径、稀释液表面张力、稀释药液在苹果叶面接触角、对苹果桃小食心虫防治效果及农药减量化使用等因素,推荐使用3号配方。

关键词: 高效氟氯氰菊酯 表面活性剂 桃小食心虫 表面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播期对晋西旱作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晋西旱作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采用3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对3个耐密型品种在4个种植密度和3个播期下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3个品种的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株高、穗位高的影响不显著;播期对株高、穗位高、最大叶面积指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并且决定了玉米产量。综合分析可知:‘先玉335’和‘大丰30’在67500株/hm2和5月中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分别为13914.17 kg/hm2、13487.67 kg/hm2;‘福盛园55’在75000株/hm2和4月下旬处理组合下,产量最高为16114.37 kg/hm2,本研究为3个玉米品种在本地区获得高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密度 播期 农艺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孔深松耕降低土壤紧实度提高棉花产量与种籽品质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期传统耕作导致土壤紧实形成犁底层是影响农田土壤质量和作物生长的关键障碍因子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于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山西运城南花农场开展为期1 a的大田试验,对比研究微孔深松耕技术和旋耕机旋耕15~20 cm的传统耕作方法对土壤紧实度以及棉籽品质性状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孔深松耕技术较传统耕作方式,棉花苗期犁底层40 cm处土壤紧实度由9 069.70降低到558.80 k Pa,吐絮期犁底层40 cm处的土壤紧实度由8 089.70降低到1 174.20 k Pa,吐絮期0~4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土壤容重最大为1.05 g/cm3,传统耕作最大为1.56 g/cm3;在>30 cm土层中,微孔深松耕的总根量比传统耕作方式多187.03%;微孔深松耕处理棉株棉铃的5室铃率较传统耕作增加15.00%,每个棉瓤的种子数平均增加1~2粒;棉籽的籽指、密度、绒长均明显增加,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株铃数比传统耕作增加6.34%,铃质量增加5.75%,皮棉产量增加10.12%。效益分析表明,采用微孔穴深松耕作种植棉花,每公顷净收益增加3 338.00元。该研究揭示了微孔深松耕作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疏松土壤紧实度,并提高棉籽品质增加棉花产量,为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土壤 品质控制 微孔穴深松耕 土壤紧实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镉存在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太原市污灌土壤镉污染现状,研究其存在形态特征与生物可利用性,本文采用Tessier A连续提取、石墨炉原子吸收等方法,测定了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镉的总量,研究了不同功能区、不同分层、不同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并对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相比,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已达太原市土壤背景值的3倍,镉在土壤表层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分层,均表明表层土壤有明显的镉累积.不同功能区土壤镉的含量大小不同,具体排序为:小店区>晋源区>清徐县.总体来看,研究区5种化学形态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残余态>可交换态.高的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灌溉区土壤偏碱性且铁锰含量较高直接相关.分层土壤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镉在表层土壤含量最高,随深度增加镉含量逐渐降低,该变化与分层土壤pH值的变化相反.与上一层相比,各分层土壤不同形态分布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生物可利用性评价结果表明,太原市污灌区土壤中镉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其潜在利用态的含量很高,因此,镉对环境的影响不能忽视.研究表明,太原市污灌区镉含量虽然没有超出土壤质量二级标准,但有积累趋势,形态分布特征表示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太原市 污水灌溉 形态分析 生物可利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水分对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了分析土壤水分对植物根系固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揭示根系固土力学机理和科学防治土壤流失提供基础理论研究思路,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对根系分布、根系抗拉特性、根系-土壤相互作用、根系-土壤复合体抗剪特性和根系固土力学模型的影响,探讨了根系固土力学性能对土壤含水量的响应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认为根系形态与根系固土效果紧密相关,目前缺乏土壤水分对根系形态及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的定量研究;对根系抗拉强度和拔出强度的影响因素等关注较多,但对土壤水分变化是否影响根系强度、根土界面摩擦和根系破坏模式研究非常少;土壤水分在植物固持水土的水文效应中研究较多,但其对根系固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评价根系固土力学性能的模型没有考虑或充分考虑土壤水分变化对固土效果的影响,且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关系尚不清楚。分析结果深化了对降水影响覆盖植被边坡稳定性机理的理解,为深入研究土壤水分与根系固土力学机制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根系固土 根系抗拉强度 土壤抗剪强度 根-土复合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缺磷胁迫下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对抗草甘膦大豆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缺磷条件下抗草甘膦大豆种植时合理使用草甘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RR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在RR1长出真叶时进行缺磷胁迫,第二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4.98 m L/L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处理,5 d后测定各生理指标,10 d后测量农艺性状。【结果】正常供磷条件下,草甘膦处理会降低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主根长、地上鲜重、根鲜重、根冠比、根系活力、根系磷含量和叶片磷含量,而株高、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但与清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P>0.05)。缺磷胁迫下草甘膦处理的RR1大豆的叶面积、总根长、地上鲜重、根系活力、叶片磷含量和根系磷含量降低,而株高、根鲜重、根冠比、叶片S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其中SOD活性变化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缺磷胁迫下喷施草甘膦,大豆的根鲜重、根冠比、叶片MAD含量和SOD活性增加,叶面积、地上鲜重、根系含磷量和叶片含磷量减少。

关键词: 缺磷胁迫 抗草甘膦大豆 草甘膦 农艺性状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播种过程板结疏松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为有效解除"旋耕播种镇压一体机"组件镇压辊在滚动过程中与表层土壤挤压形成的"鱼鳞状"板结,提升小麦抗逆节本播种保苗关键技术。通过制定技术方案,在重粘、轻粘及中壤土质的田间试验与示范,研制开发出了由支架、调节构件和疏松构件三部分组成的"小麦播种过程板结疏松装置",经播种期降雨较多年份的试用,可有效破除播种过程板结,为苗全、苗齐、苗壮提供了良好的表土微生境,符合农艺技术要求;该装置具有与"旋耕播种镇压一体机"安装拆卸简捷,生产成本低、作业效率高及机手易操作等特点。该项研究进一步完善了"旋耕播种镇压一体机"的结构与功能,拓宽了土壤适种期,为小麦抗逆节本播种保苗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小麦播种 表土板结 疏松装置 农业机械 保苗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