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东北黑土中CO_2和CH_4的排放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实验方法,研究了东北黑土中CO2和CH4的排放规律。田间测定结果表明,在东北黑土中有较大的CO2排放量,而且不同作物系统间的排放量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在整个生长期土壤CO2排放总量为5258.1~6025.3kg·hm-2,大豆整个生长期排放总量为6513.1~7484.7kg·hm-2,土壤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源之一。作物-土壤系统中CO2排放通量与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水分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CO2主要排放期出现在温度较高的6—8月份,温度是该地区CO2排放的主要限制因子。土壤-旱作系统中也产生CH4排放,不同作物系统中的排放量有显著差异(P<0.05),玉米地和大豆地中CH4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13~2.14kg·hm-2和0.62~0.71kg·hm-2,总排放量不大,农田旱作系统可能不是甲烷的主要源。CH4的排放通量与温度和水分无明显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和磷酸二氢钾混用对水稻的生理效应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CSCD
摘要:应用三十烷醇(TA)处理水稻,结果表明:TA能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促进光合速率.不同时期、不同质量浓度的TA对水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同,以幼穗分化初期喷施0.5mg/LTA+0.2%KH2PO4的效果最明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幼穗分化初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喷施TA均能提高光合速率,且以1mg/LTA和0.2%KH2PO4混和喷施效果最佳.该结果为水稻生产上喷施TA质量浓度和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三十烷醇(TA) 水稻 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生理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珍稀药用菌樟芝研究现状与进展
《食用菌学报 》 2003
摘要:樟芝(Antrodiacamphorata)是一种原产于台湾的药用多孔菌,腐生于台湾名贵树木牛樟树(Cinnamomumkanehirai)上。本文介绍了樟芝的分类学和形态学特征、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牛樟树和易与其混淆的近似种,以及福建和台湾樟芝研究的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展福建生态茶园之思考
《茶叶科学技术 》 2003
摘要:福建为我国茶叶主产省,现有茶园面积近200万亩,年产茶叶13多万t,出口创汇1亿美元左右,分别居全国各产茶省市的第三、第一和第二位:年实现茶叶总产值42亿元,营销总额110亿元,财税12多亿元;从事茶及与茶相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了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全省18个不发达县中,有松溪、政和、寿宁、周宁、屏南、柘荣、平和等12个县,主要依靠茶叶发展农村经济,占三分之二。茶业已被省政府列为我省优先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因而,茶业兴哀,事关重大。它不仅关系到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与否,而且悠关我省能否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几种主要红壤性水稻土的硝化与反硝化活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研究了4种红壤性水稻土硝化和反硝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氮肥在4种土壤中的硝化率差异极显著,表现为灰泥土>浅灰黄泥沙土>灰黄泥土>黄泥土,培养642h后硝化率分别为85.6%、24.3%、22.5%和6.7%。不同土壤的硝化率与土壤中硝化细菌数(主要是亚硝酸菌)显著相关(r2=0.95),pH值最高和最低的土壤其硝化率分别表现出最高和最低,但浅灰黄泥沙土在pH5.1条件下,硝化率可达24.3%。在施氮肥条件下,不同土壤的反硝化活性差异也极显著,其中黄泥土反硝化活性最高,氮肥反硝化损失量达25.16μgN·g-1土,占施氮量的12.12%,反硝化作用可能是该土壤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3种土壤间反硝化活性差异不显著,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仅占施氮量的-0.15%~0.27%。反硝化菌数量与氮肥反硝化损失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以认为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类型土壤氮肥损失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很大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和琯溪蜜柚果园养分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03
摘要:100个土样(0~30 cm土层)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平和琯溪蜜柚果园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含量偏低;速效氮磷钾含量较丰富.水解性氮大于120 mg·kg-1、速效磷大于30 mg·kg-1和速效钾高于100 mg·kg-1的土样分别占42%、77%和57%;钙镁及微量元素含量以中等到丰富水平的样品居多。除锌外,100个叶片样品养分含量大多数在适宜级水平以上,镁铁硼养分含量达过量水平的样品分别占66%、46%和75%。田间定位试验表明,平衡施肥比常规施肥平均增产15.4%,裂果率平均下降53%。适宜的氮钾钙比例和用量能显著降低裂果率,在单侏产量30~40 kg的生产水平下,每株适宜施氮量为0.9 kg,施肥比例为N:P2O5:K2O:CaO:MgO=1:0.5:1:1.1:0.4。因此,施肥上应坚持平衡施肥原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EGCG的茶树种质资源筛选简报
《茶叶科学技术 》 2003
摘要:EGCG(epigallocatechln—3—gallate,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是茶叶品质最关键的核心成分之一;是茶多酚具有生理活性和广阔用途的最关键的成分。迄今为止,高EGCG的茶树特异资源的筛选在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我国茶树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居世界之首,若能从中筛选出高EGCG(>13%)的品种或株系,对于EGCG的工厂化生产、茶树新品种选育、提高茶树鲜叶或干茶的品质、组织培养材料选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
《茶叶科学技术 》 2003
摘要:本文简述了作者90代初以来茶树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推广情况,介绍乌龙茶区和绿茶区典型示范基地的推广经验,通过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技术和切实可行的示范推广策略的灵活应用,使推广工作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茶青增产33%以上,防治成本下降约32%~24%;茶园生态平衡得到改善,蜘蛛数量提高178%以上;示范区农残达标,多个示范基地获得茶叶绿色食品认证,推广工作得到茶区的认可,推广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为我省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的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