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环状RNA在雌性家畜生殖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由线性前体mRNA通过反向剪接产生的一种单链共价闭合的环状长链非编码RNA分子,参与调节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ircRNA在雌性哺乳动物生殖系统中被发现,但其在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circRNA的形成、特点、功能及其在雌性家畜生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究circRNA调控雌性家畜生殖发育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亚麻LuWRI1a在旱盐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分析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参与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的调控.前期我们从亚麻中克隆了一个WRINKLED1的同源基因LuWRI1a,蛋白序列分析发现,LuWRI1a包含2个AP2的DNA结合域,属于AP2/ERF转录因子家族.对LuWRI1a的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发现,pLuWRI1a包含响应光、干旱、低温和激素等多个非生物胁迫应激元件.本研究以亚麻栽培品种陇亚10号和LuWRI1a过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为试验材料,用200 mmol L-1NaCl营养液和25%PEG营养液模拟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相对株高、主根长度、侧根数目及叶片数均升高;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而MDA含量低于对照;非生物胁迫响应基因LuAREB、LuDREB、LuLEA和LuNCED的表达水平均上调.通过探究LuWRI1a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物学功能发现,LuWRI1a通过抵抗盐胁迫和干旱胁迫对亚麻生长的抑制,增强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膜脂的氧化损伤,激活逆境胁迫响应基因的表达等途径,增强了亚麻的耐逆性.综上所述,LuWRI1a可能是一个多功能基因,它不仅参与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还有可能参与植物非生物胁迫信号途径.本研究为亚麻耐逆品种改良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 19 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探讨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燕麦种子产量影响因素并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燕麦种子产量为 3 283.33~5 833.33 kg·hm-2,其中'Cinskinaly'的产量最高.种子产量与千粒重、成穗数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株穗粒重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显著负相关(P<0.0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穗粒数、单株穗粒重、千粒重是决定种子产量的重要因素.聚类分析将 19 份燕麦材料析划分为 4 个类群:第Ⅰ类可作饲草资源加以筛选利用;第Ⅱ类适合作高产抗倒伏产籽型品种;第Ⅲ类为优选裸燕麦材料;而第Ⅳ类生产适应性和田间表现差,可直接淘汰.筛选出综合表现较佳的两个裸燕麦品系'201006-01-01-9''201003-06-5'和 1 个皮燕麦品系'201113-03-05',可提升到甘肃省区域试验.
关键词: 燕麦 品种(系)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灰色关联度评价 聚类分析


玉米ZmEREB46基因调控耐渍性功能探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和发掘玉米渍水胁迫抗性基因,克隆玉米ERF家族成员ZmEREB46(Zm00001d015759)基因,同时对该基因进行重测序分析、功能变异位点鉴定以及表达模式分析,并进一步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初步探究ZmEREB46参与耐渍的功能。结果显示,ZmEREB46编码1个AP2/EREBP类转录因子;相较于耐渍自交系A3237,ZmEREB46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在渍水敏感自交系A3239中分别存在1个G/A的转换以及1个911bp片段插入,911 bp片段的插入显著抑制了渍水敏感自交系A3239中ZmEREB46基因的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ZmEREB46定位在细胞核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ZmEREB46受渍水胁迫诱导上调表达,渍水处理8 h后ZmEREB46在耐渍自交系A3237中的表达量是渍水敏感自交系A3239中的2倍。结果表明,ZmEREB46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提高了拟南芥苗期的耐渍性。
关键词: 玉米 渍水胁迫 乙烯响应因子 ZmEREB46 转基因拟南芥


植物应答线虫胁迫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观遗传调控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响应环境胁迫过程中,在不改变基因序列情况下发生的对基因表达的可遗传调控,主要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s和组蛋白修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在植物与线虫互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调控植物应答线虫胁迫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非编码RNAs在植物应答线虫侵染中的功能,讨论了线虫效应蛋白在植物表观基因组变化中的作用,以及线虫如何诱导植物甲基化组发生变化,并对未来植物与线虫互作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这些结果为阐明植物与线虫互作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奠定了基础,对于植物线虫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表观遗传调控 线虫胁迫 甲基化 非编码RNAs 组蛋白


新疆小麦品种(系)条锈病抗性与抗病基因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115份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当前条锈菌主要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及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选择CYR32、CYR34两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苗期鉴定,结合由CYR32、CYR33、CYR34、水源致病类群(Su11-4、Su11-5)、贵农22致病类群(G22-14)构成的条锈菌混合菌种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Yr5、Yr9、Yr10、Yr15、Yr17、Yr18、Yr48、Yr65、Yr67等9个已知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对115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病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成株期分别有63个(占54.78%)和60个(占52.17%)品种(系)对条锈菌生理小种具有中抗及以上水平抗性,其中拉瓦得朗、新春28号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从品种(系)来源来看,供试材料综合抗性表现为自育品种(系)>引进品种(系)>地方品种。经分子标记检测,供试小麦材料中携带Yr10、Yr17、Yr18、Yr65、Yr67的品种(系)分别有20个(17.39%)、104个(90.43%)、92个(80.00%)、114个(99.13%)和25个(21.74%),所有材料中均未检测到Yr5、Yr9、Yr15、Yr48基因。由此可见,115份供试小麦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抗条锈病水平,筛选出的60份表现稳定抗性的小麦种质可作为亲本资源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研究中加以利用。


甘肃省玉米瘤黑粉病菌交配型及遗传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肃省玉米瘤黑粉病病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特异性引物鉴定其交配型a位点,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以掌握甘肃省玉米瘤黑粉病原菌的交配型种类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瘤黑粉病原菌有3种交配型,即mfa1、mfa2和mfa1+mfa2交配型,分别有5株、11株和34株,其占比依次为10.00%、22.00%和68.00%,其中mfa1+mfa2为优势交配型.经过ISSR引物扩增,共得到203条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23条,其中182条为多态性的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达到89.66%.利用NTSYS-pc软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70-0.93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5时,可分为5个类群,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发现该病菌的遗传类群与交配型无明显相关性,且二者与该菌的地理分布也没有紧密联系.(图5表5参17)


窝圈距离影响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养分空间分布
《草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窝圈距离是对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变化的综合描述,反映了长期管理强度(牲畜移动)的变化和草地植物群落之间的功能连接性,能反映牲畜的移动模式和放牧强度。本研究以甘南高寒草甸冬季牧场为研究对象,以窝圈为中心、3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重度放牧(HG),6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中度放牧(MG),9 km为半径区域定义为轻度放牧(LG),研究窝圈距离(以下叙述为放牧强度,远的窝圈距离即低的放牧强度,反之亦然)对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群落物种丰富度以及可食牧草生物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 <0.05);2)全钾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3)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随着放牧强度显著增加(P <0.05);4)放牧强度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明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降低(P <0.05)。这些结果基本类似于直接放牧强度的试验结果,随着窝圈距离的增大,放牧强度降低,增加了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可食牧草生物量,也增加了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因此,窝圈距离可作为反映牲畜在当地景观中移动频次和强度的指标,用以表征放牧强度。
关键词: 窝圈距离 放牧强度 植物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