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沪白1号'的选育
《上海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沪白1号'采用品种(系)间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种子含油量45.0%,芥酸含量0.9%,硫苷含量18.0μmol∕g.在2017—2018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97.6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6.61%;在2018—2019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31.2 kg∕hm2,比对照'沪油21'增产1.67%;两年的上海区域试验平均单产2614.4 kg∕hm2,比对照品种'沪油21'增产4.14%.'沪白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种植.'沪白1号'可作为蔬菜食用,在30万—45万株∕hm2直播密度下,单株菜薹重30 g,产量达9000—13500 kg∕hm2,菜薹中蛋白质含量25.3%,可溶性糖含量20.9 g∕(100 g),维生素C含量3.02 mg∕kg.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双低;’沪白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是全球重要的蔬果作物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溶性固形物是衡量番茄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由可溶性糖、有机酸等营养成分组成.研究番茄果实糖和淀粉代谢关键酶及其基因的变化对于揭示控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影响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相关的QTL位点、可溶性固形物与番茄果实大小的关系、番茄果实糖分积累、影响糖代谢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番茄可溶性固形物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做了展望.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可溶性固形物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菌棒转色阶段CO2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食用菌 》 2022
摘要:目的:探究在工厂化可控环境下香菇菌棒转色阶段,环境CO2体积分数对香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香菇菌棒刺孔增氧后,分别在3种CO2体积分数(对照CK:0.2%~0.3%、T1:0.4%~0.5%、T2:0.7%~0.8%)的条件下培养出菇(菌龄90 d出菇),统计菇蕾数、产量,测定菇品质.结果:与CK比较,T1、T2条件下培养出菇,第1潮菇蕾数及产量显著下降,第2潮菇蕾数及产量则显著上升,第3潮均无显著差异;3潮菇总蕾数、单菇重及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CK相比,T1和T2的A级菇比例分别下降7.44%、22.05%,B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17%、5.23%,A+B级菇总和比例分别下降2.65%、6.87%,C级菇比例分别提高15.50%、3.40%.结论:香菇转色阶段可控制菇房CO2体积分数在0.4%~0.5%,此条件既可保证香菇产量及品质,又能降低能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新品 '金蜜1号'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哈密瓜类型甜瓜新品种'金蜜1号'是以wm-17为母本,13-5A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果实椭圆形,果皮奶白色,网纹密集均匀.果肉橘红色,肉质脆爽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以上.耐贮藏,不易发酵.对白粉病、霜霉病抗性较强.单果质量1.5kg以上,总产量34800~37500 kg·hm-2.
关键词: 甜瓜;杂交;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局调控因子LaeA对蛹虫草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的作用
《食用菌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克隆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野生型菌株Cm01的laeA基因(CmLaeA)、合成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的laeA基因(AsLaeA),构建不同过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转化野生型蛹虫草菌株LN9、Cm01,获得4个过表达菌株,分别命名为CmLaeALN9(CmLaeA基因转化菌株LN9)、AsLaeALN9(AsLaeA基因转化菌株LN9)、CmLaeACm01(CmLaeA基因转化菌株Cm01)、AsLaeACm01(AsLaeA基因转化菌株Cm01),结果表明: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过表达菌株CmLaeACm01、AsLaeALN9、AsLaeACm01的虫草素含量提高(2.5倍),CmLaeACm01的分生孢子产量提高(1.5倍)、出草时间提前5~7 d.LaeA的调控作用因不同来源的LaeA和不同的宿主菌而异.
关键词: 蛹虫草;LaeA;子实体发育;虫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源有机肥对黄桃产量、品质及桃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探明植物源有机肥对黄桃产量、品质及桃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特开展了植物源有机肥在黄桃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植物源有机肥可较施用化肥提高黄桃产量6.7%~10.7%,但施用商品有机肥和植物源有机肥对提升黄桃的单果重和糖度无明显效果.施用植物源有机肥可较施用化肥提高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5.2%~9.8%、速效N含量5.8%~6.7%、速效K含量1.4%~3.6%,但与施用商品有机肥相比,增幅无显著差异;施用植物源有机肥可较施用化肥提高桃园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R0.25)含量36.2%~47.7%,增幅高于施用商品有机肥.
关键词: 植物源有机肥 肥效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黄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育种与微生物液滴培养筛选技术应用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全和高效的微生物突变及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微生物功能发掘、功能创制和生物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及重要支撑.有效的生物育种技术及高通量筛选技术成为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其中,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因具有活性粒子种类多、操作可控性强、基因损伤强度高、诱变速度快、操作条件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已用于100余种微生物和动植物的诱变育种,成为微生物的高效育种新方法.微生物液滴培养(microbial microdroplet culture,MMC)可以快速生成大量微液滴并可实现独立控制单个液滴,每个液滴都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微生物培养,具有容量小、高通量、模块化、可操作性良好并可进行在线检测等特点,为面向微生物菌种高效选育的进化培养和筛选提供了高通量筛选平台,因此在微生物的高通量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在食药用真菌育种以及微生物液滴培养在微生物高通量分析分选领域的应用进展,以期为食药用真菌的育种领域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微生物液滴培养;筛选;食药用真菌;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