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粟负泥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了探讨粟负泥虫(Oulema tristis)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与幼虫取食选择之间的关联度,选取谷子、高粱、糜子、玉米、小麦和狗尾草6种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笼罩法测定了成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行为,采用叶碟法测定了1~4龄幼虫对不同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雌成虫对不同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结果表明:粟负泥虫最喜欢在谷子上产卵,在谷子上的落卵量是狗尾草上的6.9倍,是高粱、糜子、小麦、玉米上的20.7~165.3倍;粟负泥虫1~4龄幼虫对植物的取食选择性相同,均对谷子的选择性显著高于其他植物;雌成虫对谷子挥发物的趋性最强,与其产卵的选择性一致.本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粟负泥虫严重为害谷子并成为谷子主要害虫的原因,为制定该虫的绿色防控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粟负泥虫 产卵选择 取食选择 植物挥发物 趋性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以具有不同分蘖能力的糜子品种冀黍3号(弱)、冀黍2号(中等)和农家种二紫秆(强)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主处理为穴距,副处理为每穴留苗数)裂区试验设计,其中穴距设3个水平(16、20、27 cm)、每穴留苗数设4个水平(2、3、4、5株),糜子行距45 cm,在覆膜双垄沟穴播条件下研究了12个处理(种植密度16.0万~66.7万株/hm~2)对3种类型糜子品种分蘖力、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糜子的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总体趋势为二紫秆>冀黍2号>冀黍3号。随着群体密度的降低,参试糜子品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成穗数和分蘖成穗率均呈增加趋势,说明稀植有利于糜子分蘖与成穗。种植密度通过影响与产量相关的直接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穗数和间接因素——倒伏程度而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的产量产生影响。种植密度与单位面积穗数和倒伏级别呈正相关。不同分蘖力品种的产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这个密度范围与倒伏对产量造成影响的群体密度密切相关。通过对3个品种12个处理的产量进行分析,明确了覆膜穴播条件下不同分蘖力品种高产的最佳栽培模式和种植密度:弱分蘖力品种冀黍3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5株/穴(种植密度66.7万株/hm~2),产量为4.4 t/hm~2;中等分蘖力品种冀黍2号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16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6.7万株/hm~2),产量为4.1 t/hm~2;强分蘖力品种二紫秆的最佳栽培模式为穴距20 cm、留苗2株/穴(种植密度20.0万株/hm~2),产量为3.7 t/hm~2。

关键词: 糜子 覆膜穴播 种植密度 分蘖力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胡转录组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柴胡转录组中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为开发多态性良好的、功能基因相关的SSR标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温度处理的柴胡种子为材料,经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后,使用Trinity对测序结果进行de novo组装,并利用MISA对组装得到的Unigenes进行SSR位点搜索,最后统计分析SSR的分布及序列特征。【结果】从转录组数据组装获得244194条Unigenes,其N50值为1036 bp,平均长度791 bp,总长度193138105 bp。从Unigenes序列中共检测到50303个SSR位点,去除20405个复合型SSR位点,以29898个单一型SSR位点为后续分析对象。转录组SSR的出现频率为12.24%,平均分布距离6.46 kb,主要重复基元类型为二核苷酸,共17105个,占SSR总数的57.21%,其次为三核苷酸和单核苷酸,分别占SSR总数的20.75%和20.46%,四核苷酸~六核苷酸重复基元数量均较少。转录组SSR中,共有97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分别以AT/AT和ATC/GAT为主,分别占SSR总数的33.33%和3.98%;重复次数5~10次的SSR位点数量最多,共27942个,占SSR总数的93.46%。转录组SSR序列长度存在明显差异(12~76 bp),平均长度15.28 bp。【结论】柴胡转录组的SSR位点出现频率较高,类型较丰富,具有开发出高多态性SSR分子标记的潜力,将其用于柴胡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评价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

关键词: 柴胡 转录组 SSR 分布 序列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对7种作物的产卵与取食偏好选择

河北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禾本科、豆科和锦葵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采用罩笼选择试验和叶蝶法,分别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7种作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差异,并探究了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盆栽和田间罩笼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均对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其次是高粱,在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上的产卵选择性均较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有显著差异,偏好在玉米中上层叶片上产卵.草地贪夜蛾幼虫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具有差异,初孵幼虫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其次是高粱,对花生、大豆和棉花的取食选择率均较低.分别用玉米、高粱、谷子、花生和大豆幼苗饲养繁殖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相似,均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对不同作物的选择性不同,其中对禾本科的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好性,其次是高粱,对豆科的花生和大豆以及锦葵科的棉花选择性均较差.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寄主植物 玉米 产卵选择 取食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亮点及对策建议

河北农业 2022

摘要:河北省具有发展强筋小麦所需光温等气候优势,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加工带动等持续增强,走进全国前列,为全省强筋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前进机遇。本文就目前全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发展经验,梳理存在短板,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全省优质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东地区黍子(Panicum miliaceum L.)不同品系(种)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2

摘要:为了筛选出冀东地区适宜栽培的黍子(Panicum miliaceum L.)新品系,以晋黍8号为对照,对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供的5个黍子高代新品系(JKS274,JKS711,JKS1025,JKS2143,JKS2869)的株型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黍子品系的产量、千粒质量、主穗粒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株高和主穗长差异较小。JKS2143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增产12.60%,其次为JKS2869,较对照增产1.94%,JKS1025和JKS711显著低于对照。JKS2143和JKS2869的千粒质量显著高于对照,JKS274和JKS1025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JKS711显著低于对照。主穗粒质量最突出的为JKS274,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余4个品系均显著低于对照。黍子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千粒质量,穗粒质量,主茎节数,分蘖数,主穗长,单株穗数,株高,成穗率。5个黍子高代品系中,JKS2143和JKS2869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冀东地区栽培。

关键词: 黍子 农艺性状 品系筛选 冀东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中国棉花 2022

摘要:我国棉花产不足需,特别是高品质棉严重缺乏,对进口棉依赖程度较高.河北省是植棉大省和主要优质棉产区,同时也是传统纺织大省.从河北省高品质棉产需情况、河北省审定品种纤维品质情况、河北省新体制棉花公证检验数量和质量情况等方面对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河北省高品质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品质棉 河北省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新品种‘冀锦’

北方果树 2022

摘要:‘冀锦’是以日本优良品种‘金二十世纪’为母本、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优系80-2-2 (‘小冬果’ב锦丰’杂交后代)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梨新品种,2019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1品种特征特性树姿开张,主干纵裂。果实卵圆形,平均单果重300 g,果面光滑,绿黄色,阳面着红晕;果肉白色,肉质细、松脆,汁液多,石细胞及残渣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酸甜适口。与亲本‘金二十世纪’、‘80-2-2相比,成熟期介于二者之间,属于中熟品种。室温下可贮藏20d以上,低温条件下可贮至翌年2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板栗种质资源叶片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燕山板栗资源保护、开发和科学利用提供数据基础和依据,对燕山地区11个群体的149份板栗资源的28个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群体间23个数量表型性状中仅有4个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5个质量性状均无显著差异,但在群体内所有数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燕山板栗叶片表型在群体间变异处于较低水平,在群体内存在丰富变异.(2)群体间叶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7.80%,远小于群体内变异在总变异中的占比(92.20%),认为燕山板栗叶片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3)燕山板栗28个叶片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和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5.91%和1.24,5个质量性状中以叶片形状的CV和H'最高(34.44%,0.82)、叶缘特征最低(只有具锯齿表型);23个数量性状的CV在4.52%(气孔宽)~28.32%(锯齿深度)之间,H'在1.97(叶片长/宽)~2.09(叶柄长)之间.生理指标、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这3类性状的平均H'分别为2.05、2.04和2.04,CV为外观形态(12.61%)>生理性状(12.53%)>解剖结构(10.29%).(4)叶厚、栅栏组织厚度、叶片面积、叶片长/宽、气孔长、气孔密度、比叶质量、锯齿与叶缘间角度和锯齿深度这9个表型性状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可作为燕山板栗叶片多样性分析的典型性状.(5)基于9个典型叶片性状,在欧氏距离为5时可将149份燕山板栗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

关键词: 板栗 资源 燕山地区 叶片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现代农村科技 2022

摘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我国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根据具体情况,针对一定区域作物的主要病、虫、草害在需要和可能的范围内,优先选择安排能起预防作用的防治措施或方法,防患于未然。综合防治是将多种可行的和必要的技术措施合理地协调运用,把有害生物的群体数量与为害程度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该植保方针在葡萄病虫害防治中同样适用,在不同葡萄产区,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种植模式和气候特点,不同类型的防治措施综合协调配套使用,是做好葡萄病虫害防治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