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根瘤菌、微肥和作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氮磷钾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根瘤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单一及复合肥料应用试验,研究其增产效果,寻找最佳增产方案。在全俄大豆研究所的2年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处理N、P2O5和K2O的积累量与地上部干物重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大豆对N、P2O5和K2O吸收比例为8.34:1.00:3.42;各处理产量均比对照(CK)明显增加,增幅达12%~25%。表现最佳的处理为混合制剂(钼酸铵、根瘤菌、生长调节剂),其干物质积累比CK提高55.4%,产量增加25%。


中国粮食安全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思考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摘要: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当前,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粮食形势不容乐观。黑龙江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应充分发挥农业生产优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贡献。


4个猪种线粒体DNA D-loop区PCR-RFLP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野猪、民猪、大白猪和杜洛克共4个猪种的线粒体DNA D-loop用25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野猪在EcoR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民猪和大白猪在HinfⅠ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TaqⅠ在猪种间存在多态性。本研究认为猪线粒体DNA D-loop酶切多态性丰富,但尚不能用于猪的品种鉴定。


基于回归分析的黑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区域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的稳定及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且更为艰巨。依据近几年黑龙江省城乡收入数据,针对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运用SPSS回归分析法,以城乡收入扩大现状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未来几年的城乡收入状况做出预测,并找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给出几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小豆新品种龙小豆3号
《中国种业 》 2009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种植小豆最适宜的区域之一,目前黑龙江省可利用于生产的小豆品种较少,为了拓宽小豆种质资源和为生产提供优良新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选育了适宜春播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小豆新品种龙小豆3号。


保护地蔬菜土壤氮素研究的现状
《北方园艺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我国保护地土壤氮素养分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氮素养分积累、硝酸盐累积、氨态氮挥发及硝态氮淋失以及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累积和损失的因素等方面。长期过量施肥及大水漫灌等措施是造成土壤养分累积、硝酸盐淋失严重、肥料利用率低的根本原因。今后应在加强保护地土壤氮素循环研究的基础上,将氮的形态转化及土壤供氮能力研究作为保护地土壤氮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水稻抗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北方水稻 》 2009
摘要:倒伏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水稻茎秆倒伏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稻谷品质,倒伏发生越早,损失越大。从施肥方法和肥料组成等方面,综述了防止水稻倒伏施肥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有待拓宽和深化研究的内容。


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综述了土壤氮矿化的研究方法,详述了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肥、耕作、土壤质地、pH、温度、湿度、温度与湿度交互作用等,并提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研究应加强的方面。


扁茎大豆材料的利用与新品种创新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改造与利用扁茎大豆材料,挖掘与转化有益基因,改良与创新品种,此研究以当地主要推广品种为核心亲本,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为改良亲本,连续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育种后代基因重组、累加与互补及突变等遗传效应,通过正确识别与确定扁茎大豆后代选择个体目标与连续定向选择,创新出合丰51、53号两个新品种和一批优良品系。概述了扁茎大豆材料改造与利用及创新品种的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育种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梯级杂交、定向选择与连续改良是改造扁茎大豆及其后代材料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