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黑龙江水稻冷害Ⅴ冷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基于黑龙江省稻作区1961~2006年每年7月10日~8月10日逐日平均气温、5~9月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发生的规律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6年间,在黑龙江省稻作区,延迟型冷害发生频率由北向南减少,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最易发生的地区,牡丹江半山区为延迟型冷害较易发生的地区,三江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易发生的地区,松嫩平原地区为延迟型冷害轻发生地区。黑龙江省北部稻作区、东部稻作区和中部稻作区为障碍型冷害重发区,南部稻作区为中等发生区,西部稻作区为轻发区。

关键词: 延迟型冷害 障碍型冷害 空间特征 黑龙江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PRL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选择野家杂交猪(大白猪和野猪杂交)F1代猪群261头,采用PCR-RFLP法进行了PRL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检测及不同基因型的仔猪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有效乳头数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B型个体仔猪的初生重、30日龄体重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而CC型个体的有效乳头数略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 催乳素基因 初生重 30日龄体重 有效乳头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对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萌发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2009

摘要:对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系)种子在0、0.2%、0.4%、0.8%、1.0%浓度NaCl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盐害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5个草地早熟禾品种(系)的发芽率、发芽势都随着NaCl浓度的递增而下降,相对盐害率则随着NaCl浓度递增而增加,表明盐胁迫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各指标综合评价后筛选出耐盐材料2份031315和031322草地早熟禾;敏盐材料3份031310,031312和031318草地早熟禾,均来自黑龙江省,其他为中等耐盐材料。

关键词: 草地早熟禾 NaCl胁迫 种子萌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杆菌介导的BnCS基因对黄瓜遗传转化研究

北方园艺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为受体,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同源克隆的抗冷基因BnCS转入黄瓜,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化的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和后代进行PCR鉴定,证明BnCS基因已经转入黄瓜。对T0种子和T1植株进行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后代耐冷性有所增强;试验获得的耐冷材料已应用于育种中。

关键词: 农杆菌介导 BnCS基因 黄瓜 遗传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种方式对合丰50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合丰50在不同播法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品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播法对品质、产量和所有产量性状的影响均不显著,其中穴播对产量、脂肪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的正向效应均是最大的。密度对百粒重、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性状均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在不同密度处理下,26万株.hm-2、23万株.hm-2与20万株.hm-2之间产量差异显著,26万株.hm-2为合丰50高产的最佳密度。

关键词: 合丰50 播种方式 种植密度 品质和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大白猪前体脂肪细胞培养方法。[方法]选用出生3 d的仔猪脂肪组织,采用原代消化细胞法进行分离,培养后,研究猪脂肪组织增生的生物学特征。[结果]结果表明,培养的原代细胞经传代后成分均一、生长旺盛充脂率高,培养细胞含有可被油红O染色的脂滴,具有前脂肪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试验建立的培养方法适用于脂肪细胞的培养和纯化,脂肪细胞特征典型。

关键词: 前体脂肪细胞 细胞培养 脂肪组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品种的粒厚特征及其对食味品质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006年收获的71份北方粳稻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糙米粒厚的分布及粒厚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品种间糙米粒厚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6.57%,粒厚在1.81~2.10 mm的品种占参试品种总数的78.88%。糙米粒厚与米饭食味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用粒厚分级机对其中5个粳稻品种进行粒厚分级,测定同一品种不同粒厚样品的米饭食味评分值、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谱特征值。结果表明,粒厚对稻米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米饭食味评分等指标有显著影响,同一品种随着粒厚的增加,食味品质得到改善。讨论了粒厚作为品种选育指标的必要性。

关键词: 粳稻 粒厚 食味品质 淀粉糊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药剂处理对羊草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9 CSCD

摘要:研究了300μg.g-1的PEG(聚乙二醇)、pH为8的NaOH溶液、300μg.g-1IAA(吲哚乙酸)和300μg.g-1GA3(赤霉素)4种药剂对2种基因型羊草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PEG、赤霉素GA3和NaOH溶液3种药剂均可提高羊草的发芽率,吲哚乙酸处理后发芽率低于对照,其中GA3处理后芽率增加最大,均达到显著水平;(2)赤霉素GA3处理后羊草种子萌发速率最高,分别为0.345个.d-1和0.467个.d-1,羊草发芽主要集中在发芽的5~15 d;(3)4种药剂处理均可促进羊草幼苗的生长,抑制根部发育,其中赤霉素GA3的促进作用最明显,NaOH溶液的抑制作用最大。

关键词: 羊草 发芽率 药剂 赤霉素 幼苗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大豆SMV的采集与分布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2002年和2003年在黑龙江省各市县地区所采集的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样品所表现的症状,利用MVSP3.1.2版本的软件分别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大豆花叶病毒在黑龙江省各市县地区的症状表现规律以及分布规律。聚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各地区SMV表现的主要症状为皱缩型,其次为黄化型的,只有极少数表现为畸形。在2003年的223份样品中有一半的样品表现为皱缩,在2002年的126份样品中有80%的样品表现为皱缩。这些说明黑龙江省的大豆花叶病毒主要以1号株系为主。为进一步研究黑龙江省各地区的发病情况,将黑龙江省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块。分别对各部分的病毒样品的症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也基本以皱缩型SMV为主,大致规律与黑龙江省的整体发病规律相吻合。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 症状 株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综合措施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化与否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介绍了提高实验动物质量的措施,包括遗传控制、环境控制、微生物、寄生虫控制、饲养控制,以期为实验动物的饲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质量 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