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甘露糖筛选体系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摘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9
摘要:[目的]构建以甘露糖为筛选剂的抗旱、抗盐碱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选育无标记的抗逆作物品种。[方法]利用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cDNA和大肠杆菌pmi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将抗逆基因与甘露糖正向选择系统结合。pmi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PMI)的构建:用XhoⅠ酶切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切除Kan基因,并用CIP酶进行去磷酸化,然后与XhoⅠ酶切后PCR产物连接转化。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甘露糖筛选体系植物表达载体(pPMI::CpTIP)的构建:用KpnⅠ和XbaⅠ酶切pPMI植物表达载体和克隆载体,并将酶切后pmi植物表达载体与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连接转化。转化鉴定均按Sambrook等的方法进行。[结果]成功构建了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甘露糖筛选体系植物表达载体pPMI::CpTIP。[结论]所构建的载体结合了抗逆基因和甘露糖正向选择系统的优点,将抗逆基因与环境友好型筛选体系很好的结合起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大豆资源利用与小粒大豆品种创新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利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改良与创新小粒大豆品种,此研究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引入与鉴定的基础上,以国内小粒豆品种龙小粒豆1号(龙9777)为母本,与日本小粒豆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对后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与试验,创新出合交05-1478(合丰54号)、合交05-1483(合丰58号)两个小粒大豆品种。概述了国外资源利用与小粒豆品种创新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引入与利用优异的国外小粒大豆品种资源,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创新与改良小粒豆品种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895.7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日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