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09
摘要:[目的]构建以甘露糖为筛选剂的抗旱、抗盐碱植物表达载体,进一步选育无标记的抗逆作物品种。[方法]利用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cDNA和大肠杆菌pmi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将抗逆基因与甘露糖正向选择系统结合。pmi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PMI)的构建:用XhoⅠ酶切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2301,切除Kan基因,并用CIP酶进行去磷酸化,然后与XhoⅠ酶切后PCR产物连接转化。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甘露糖筛选体系植物表达载体(pPMI::CpTIP)的构建:用KpnⅠ和XbaⅠ酶切pPMI植物表达载体和克隆载体,并将酶切后pmi植物表达载体与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连接转化。转化鉴定均按Sambrook等的方法进行。[结果]成功构建了腊梅花水通道蛋白CpTIP基因甘露糖筛选体系植物表达载体pPMI::CpTIP。[结论]所构建的载体结合了抗逆基因和甘露糖正向选择系统的优点,将抗逆基因与环境友好型筛选体系很好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甘露糖筛选体系
TIP
《中国农学通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利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改良与创新小粒大豆品种,此研究在国外大豆品种资源引入与鉴定的基础上,以国内小粒豆品种龙小粒豆1号(龙9777)为母本,与日本小粒豆品种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对后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与试验,创新出合交05-1478(合丰54号)、合交05-1483(合丰58号)两个小粒大豆品种。概述了国外资源利用与小粒豆品种创新过程与试验结果,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引入与利用优异的国外小粒大豆品种资源,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是创新与改良小粒豆品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国外大豆资源
利用
小粒大豆品种
创新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895.7kg.hm-2。
关键词:
半矮秆大豆
窄行密植
超高产
《农机化研究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东北地区常见的4种耕作方式(留茬覆盖、留茬无覆盖、旋耕和翻耕起垄),测定了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处理土壤温度较低,但并未低于出苗的最低界限温度;由于土壤含水量较高,出苗效果良好,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与提高。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土壤温度
留茬覆盖
东北地区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密度下专用型青贮玉米龙青1号的生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各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的是秃尖的长短,其次是千粒重和茎秆粗细,而对株高、行粒数、穗长及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关键因素。通过试验证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哈尔滨地区龙青1号青贮玉米密度不宜超过7.4万株.hm-2,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6.2万~7.4万株.hm-2。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中国马铃薯
》
2009
摘要:通过生物学方法、血清学方法、RT-PCR方法对黑龙江省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进行株系鉴定。该病毒侵染洋酸桨产生枯斑,在黄苗榆烟上表现系统花叶,并伴有坏死症状,血清学反应强烈,三重PCR特异性条带清晰,鉴定该分离物为PVYN。
关键词:
PVYN
生物学
血清学
RT-PCR
花叶
坏死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9
CSCD
摘要:按NCⅡ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从黑龙江省农家种选育的11个一环系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百粒重、出籽率、单株粒重等8个产量性状做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木兰白头霜等5个一环系的综合性状较优,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而青冈牛尾黄等6个一环系的部分性状较优,可作为玉米育种的基础材料加以改良利用。
关键词:
玉米一环系
配合力
遗传力
应用潜力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分析了在体外培养的猪成纤维细胞内分别添加终浓度为0.5,5,10,30μg/μL的维生素A后,分别作用12,24,48和72 h后,视黄酸受体γ基因(RARγ)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是分别作用24和72 h后,会出现抑制RARγ基因表达的现象。
关键词:
猪
视黄酸受体γ基因
成纤维细胞
RT-PCR
《大豆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寒地超高产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机理,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共设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生长发育动态。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尽管单株干物重、叶面积显著低于对照,但群体干物重显著增加,LAI早于G70对照8 d达到峰值,最高为8.081,在8月11日前LAI长时间保持在7.0以上,各生育时期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均为光合产物积累及4 895.7 kg.hm-2的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Z45处理虽然选用亚有限秆强品种,随着密度增加倒伏严重;G70处理应用高秆品种稀植栽培,个体发育较好,但群体性状较差。
关键词:
半矮秆大豆
窄行密植
超高产
生长发育动态
《北方水稻
》
2009
摘要:通过2 a田间试验(第二年定位试验),探讨包膜控释尿素(CRU)和普通尿素(PU)不同掺混比例对寒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量养分普通尿素比较,包膜控释尿素可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成穗率,产量提高6.0%~31.2%,氮肥利用率提高20.3%~96.5%,搭配比例以控释尿素占总氮量的30%~70%为好。单独施用控释尿素,后效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寒地水稻
产量
定位试验
控释肥
氮肥
氮素
肥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