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46条记录
紫羊茅高频植株再生系统的建立与GUS基因的转化

草业学报 2005 CSCD

摘要:以紫羊茅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材料,研究了2,4-D、有机物及光照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生长状态及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5mg/L2,4-D为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基的适宜浓度,诱导率为46.6%~57.9%,并使愈伤组织保持胚性状态。在继代培养基中添加脯氨酸和天门冬酰氨,并且每培养1~2个月给予15d左右的散射光培养,使培养了2年多的愈伤组织仍保持99%以上的绿苗分化率。利用基因枪将GUS基因转入继代2年多的愈伤组织,通过组织染色法检测到了高频率的GUS基因瞬时表达。

关键词: 紫羊茅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GUS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兔引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养兔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新品种晋谷36号的选育及应用

杂粮作物 2005

摘要:晋谷36号(原名太选2号)是山西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所育成的谷子新品种。200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审委员会谷子新品种认定,命名为“晋谷36号”。2005年通过国家谷子新品种鉴定。该品种优质高产、耐旱抗倒、抗红叶病、黑穗病、白发病,后期不早衰,绿叶成熟。太原地区生育期120 d。适合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及陕西、甘肃、河北、北京门头沟等无霜期150 d以上丘陵山区旱地种植。

关键词: 谷子 新品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西北小杂粮发展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摘要:对山西省晋西北地区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明了要从提高杂粮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产业化水平三个角度促进晋西北杂粮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晋西北 杂粮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穗部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杂粮作物 2005

摘要:以相关分析法研究了27个高粱品种产量与6个穗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个因素中除二级枝梗数、穗长与产量有负相关外,其他4个因素均为正值。其中,千粒重、穗粒重、穗粒数均为大的正值,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穗粒数与千粒重。由此得出优良的穗部性状应该是穗长适中,千粒重保持一般水平,有较高的穗粒重。对品种的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进行选择,就可达到对高产品种的选择目的。

关键词: 高粱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粒系小麦的微卫星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普通小麦A基因组含有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在3种一粒系小麦的部分同源微卫星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59%的小麦A基因组微卫星位点的引物对可在3种一粒系小麦的多个种质中检测到部分同源微卫星位点,表明A基因组含有的微卫星位点在普通小麦和一粒系小麦间并不完全保守。一粒系小麦的微卫星位点之间在扩增条带数目以及扩增条带长度上均存在广泛差异,同一微卫星位点在不同一粒系小麦种质中的扩增条带数目以及扩增条带长度上也表现明显差异。

关键词: 一粒系小麦 微卫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2001~2003年对隔坡水平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利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年际间,不论雨水丰欠,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均有所增加,3年平均,水平沟玉米田增加92.0mm,马铃薯田增加132.1mm;雨季降雨量多的年份,水平沟土壤储水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大,丰水年比平水年和欠水年平均值多增加50.1mm;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沟玉米田比坡耕地玉米田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1.53%,土壤储水量增加50.4mm。年份内,全年降雨分布的不均匀,引起隔坡水平沟作物土壤水分反常变化,欠水年的严重春旱,使水平沟0~200cm土层储水量到播种时比坡耕地还少18.6mm;平水年和丰水年的严重伏旱,使雨季隔坡水平沟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低于欠水年,水平沟玉米田低3.42%~4.50%,马铃薯田低2.99%~3.25%。作物收获后,进行隔坡水平沟玉米整桔秆覆盖,既能减轻冬前土壤水分散失,又能缓解春旱,土壤冻结和播种时测定,水平沟覆盖田比不覆盖田0~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2.11%和1.19%。3年试验,与坡耕地相比,隔坡水平沟玉米比坡耕地玉米增产100.2%,降水利用提高9.3kg/mm·hm2。

关键词: 隔坡水平沟 坡耕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储水量 利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遗传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2005

摘要:采用 Griffing方法 ,分析粒叶比、叶面积及穗粒数的遗传特性 ,结果表明 :三性状的遗传均由基因效应控制 ,遗传决定度在 89%以上 ,不易受环境改变的影响 ;粒叶比属显性遗传 ,加性基因效应为0 ,应从其相关性状进行选择 ;叶面积的狭义遗传力较高 ,可作为选择高粒叶比的间接指标。

关键词: 小麦 粒叶比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红外分析方法在玉米轮回选择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CSCD

摘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对玉米HS-1群体的淀粉含量进行了两轮混合选择。两轮选择后群体的淀粉含量由68.15%增加到69.27%,实际增益为1.64%,提高了1.02倍,平均每轮增益0.84%。并对粒重的相关响应做了简要分析,分析发现,两轮粒重增益不同,C0为0.356g,C1为0.340g,C2为0.363g,两轮选择后的实际增益为1.97%。

关键词: 玉米 淀粉 近红外 轮回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舍饲周岁波尔山羊行为习性观察

中国草食动物 2005

摘要:2004年5月份对4只舍饲周岁波尔山羊公羊进行连续5昼夜行为习性观察,结果表明:周岁波尔山羊在舍饲情况下,每昼夜反刍时间为431.5分钟±48.73分钟,睡眠时间为381.0分钟±8.04分钟,采食时间为333.0分钟±43.16分钟,其它行为时间为64.0分钟±5.23分钟,自由活动时间为230.5分钟±39.92分钟.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1.3∶1.0.反刍、睡眠多发生在夜间,采食多发生在白天.波尔山羊白天排粪、排尿次数多于黑夜.试验结果可为波尔山羊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波尔山羊 舍饲 行为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