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对普通丝瓜弱苗、僵苗和瓜过顶植株生长现象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普通丝瓜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及其原因。[方法]对112个普通丝瓜品种进行调查,研究弱苗、僵苗和瓜过顶的发生比例及其原因。[结果]112个品种内有13个品种出现弱苗现象,占总品种11.6%。弱苗植株长势弱、植株矮小,但无僵苗和瓜过顶现象。43个品种出现僵苗现象,占总品种38.4%,僵苗率100%的有8个品种。22个品种出现瓜过顶现象,占总品种19.6%。瓜过顶植株都是僵苗。干旱和频繁喷药是造成僵苗发生的主因。[结论]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催芽育苗可减少弱苗。为减少僵苗和瓜过顶现象,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地温;精细定植、中耕;施充分腐熟粪肥,均匀追肥;适时适度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拮抗细菌C8-8培养条件的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就拮抗细菌C8-8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A培养基上,拮抗细菌C8-8的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pH值范围为7.0~8.0;培养时间、初始接种量对菌株C8-8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培养27 h后菌液OD值最高;最佳初始接种量应是培养液体积的0.5/300~1/300;不同通气量对菌株生长无明显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卷叶性状QTL的初步定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水稻平展叶品种Ketan Nangka和剑叶中度卷曲的广超丝苗杂交F1衍生的185个F2单株为定位群体,利用110个微卫星标记(SSR)对卷叶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在全基因组内构建分子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QTL检测,在第4染色体长臂上定位到1个卷叶QTL(qRL-4-1)。它来自广超丝苗,与标记RM5473紧密连锁,加性效应为1.005,显性效应为-0.220,对表型的贡献率为7.27%,可能是一个新发现的QTL。同时在第5染色体长臂上定位到2个卷叶QTLs(qRL-5-9和qRL-5-10),两侧的标记分别为RM291-RM161和RM161-RM294,加性效应分别为1.812和1.347,显性效应分别为0.1196和0.1417,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是16.08%和27.98%,其卷叶效应也来自广超丝苗,这2个位点验证了前人的研究结果。广超丝苗生育前期叶片并不表现卷曲,至生育后期才表现卷曲,其叶片卷曲基因在水稻株型育种上可能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类型和抗毒素积累能力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赤霉病是我国小麦上的重要病害,品种抗病性利用是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明确小麦抗赤霉病资源的抗性类型,有利于小麦抗赤霉病育种。2003年和2004年对9个常用抗源在穗期进行单花滴注和喷雾接种,研究其抗侵染和抗扩展性,并对病穗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较好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其中望水白的抗扩展性最好;感染赤霉病后,DON在5个抗源穗组织中的含量差异显著,DON在望水白和繁60096穗组织中积累量明显比在苏麦3号、延岗坊主和翻山小麦低。通过对望水白/安农8455遗传群体两年的病小穗率和病穗中DON毒素含量的比较,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受环境影响比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场排放物病原微生物危险性调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粪大肠菌群和沙门菌为指标,采集江苏省内10家不同养殖类型畜禽养殖场的排放物及其周边水、土样共37个进行观察与计数,同时分析排放污水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以及禽畜排泄物对土壤和水体耐药细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的10家养殖场中有9家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或施于农田,且排放物的粪大肠菌群数全部严重超标,沙门菌检出率达19%,施新鲜粪肥的土壤中粪大肠菌群数(MPN,最大可能数)在105g-1以上,水体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抗生素抗性细菌总数也远高于未施新鲜粪肥的土壤及水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