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与三疣梭子蟹增殖容量估算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增殖放流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与放流种类能流格局的变化研究,是进行增殖容量评估的研究基础.根据2012和2013年黄河口邻近海域的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黄河口邻近海域6、8、10月的Ecopath模型,比较分析了3个月份该海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变化,初步评估了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主要在营养级Ⅰ~Ⅲ之间进行,营养级Ⅳ以及以上的能量流动较小.6月第Ⅰ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最高,8月最低.第Ⅱ营养级整合系统流动的比例8月最高,6月最低.三疣梭子蟹相对能量流动和绝对能量流动均是第Ⅲ营养级最高,三疣梭子蟹的营养级3月平均为3.28.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有较高的剩余生产量,6月最高、8月最低,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TPP/TR)3个月份分别为5.49、2.47、3.01,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TPP/B)分别为47.61、33.30、29.78,同时具有较低的循环指数(FCI:0.03~0.06),黄河口邻近海域生态系统处于脆弱的不稳定期.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为7.3%~11.5%;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8月和10月有所下降,3个月份分别为3.23、2.97和2.82;总捕捞效率8月最高,6月最低.在黄河口邻近海域8月Ecopath模型基础上,初步评估三疣梭子蟹的增殖容量为1.5115 t·km-2.

关键词: Ecopath模型 黄河口邻近海域 能量流动 三疣梭子蟹 生态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柴油水溶性成分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选用中国目前应用最多的燃料油——0~#柴油为研究对象,阐明不同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diesel oil water-soluble fraction,DWSF)作用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几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0~#柴油水溶性成分作用下,菲律宾蛤仔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暴露的某些时段被显著诱导或抑制,总体而言鳃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响应比肝胰腺敏感。4种抗氧化酶中,CAT、SOD和POD对0~#柴油的响应较为敏感,尤其是鳃组织中POD的活性最高可被显著诱导至对照组的3倍。整合生物标志物(IBR)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高浓度0~#柴油水溶性成分的响应较为敏感。因此,0~#柴油水溶性成分胁迫会对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抗氧化系统造成损伤,其活性的变化可作为指示海洋石油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0#柴油 水溶性成分 抗氧化防御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育银鲫“中科3 号”、长丰鲢、松浦镜鲤分隔式高效混养模式

科学养鱼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传统内陆养殖池塘一般为长方形结构,存在着结构简单、养殖粗放、养殖池塘水质调控困难、养殖环境不易控制等缺点。传统池塘养殖中普遍采用的混养方式,虽然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不同生态位,但也存在着不同鱼类之间生长活动的相互制约影响。本文按照80∶20的池塘养殖技术构建了一种分隔式养殖功能池塘,可以将不同鱼类的立体混养按生态位分隔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纹石斑鱼幼鱼血清生化指标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置9、13、17℃3个温度梯度(17℃对照组),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幼鱼进行7 d的胁迫实验,检测了血清中生化指标和代谢酶活力。结果表明:血清总蛋白(TP)和葡萄糖(GLU)含量在温度骤降后虽有变化,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肌酐(CREA)含量在水温骤降至9℃和13℃,7 d后与胁迫前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代谢酶指标中碱性磷酸酶(AKP)、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随低温胁迫的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延长活力都呈上升趋势,且实验结束时均与胁迫前差异显著(P<0.05);乳酸脱氢酶活力在实验结束时各低温胁迫实验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认为,在耐受温度范围的下限云纹石斑鱼幼鱼遭受低温骤降胁迫时,短期内血清生化指标不发生显著变化;幼鱼通过血清代谢酶活力的升高来响应低温胁迫,以提高抗应激能力;但停食会导致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下降,因此实际生产中仍应降低胁迫强度和缩短胁迫时间。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低温胁迫 血清生化指标 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冻方式对冷冻秋刀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

摘要:目的比较流水解冻、静水解冻、室温空气解冻和低温空气解冻4种解冻方式对秋刀鱼鱼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智能温度芯片系统对秋刀鱼解冻过程温度变化进行测定,以感官评分、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硬度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活性巯基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值为指标评定秋刀鱼解冻后的品质,并对肌肉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4种解冻方式将冻结秋刀鱼完全解冻耗时依次为低温空气解冻>室温空气解冻>静水解冻>流水解冻;低温空气解冻对应的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而静水解冻和室温空气解冻之间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温空气解冻的硬度值显著高于其他解冻方式(P<0.05);4种解冻方式对应的TVB-N值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低温空气解冻对应的活性巯基含量最低;流水解冻和静水解冻对应的TBARS值较高,低温空气解冻可有效延缓脂肪氧化;从肌肉组织结构看,秋刀鱼经低温空气解冻后肌肉纤维紧密、空隙小,而室温空气解冻造成秋刀鱼肌纤维变得松散并出现了轻微断裂现象。结论从品质保持效果和经济效能考虑,低温空气解冻适宜作为实际生产中秋刀鱼的解冻方式。

关键词: 秋刀鱼 解冻方式 品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致病性溶藻弧菌的多重耐药与毒力基因分子分析

海洋渔业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发病的凡纳滨对虾中分离并经鉴定得到一株溶藻弧菌(命名为:V_A-76),通过对虾回感实验和药物敏感性实验分别对V_A-76菌株的耐药表型和致病能力进行了研究,并运用PCR方法检测了该菌的毒力相关基因、整合子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对虾感染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V_A-76能够导致凡纳滨对虾发病死亡。经PCR检测发现,该菌携带8种毒力相关基因:tdh、tlh、tox S、collagenase、fla A、omp W、asp A和fur。药敏结果显示,V_A-76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甲噁唑、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7种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且该菌包含1类整合子、4类超级整合子SXT和1型插入序列共同区(ISCR1)。此外,该菌携带arr-2、dfr A27、str A、str B、floR、cat和qnrv C耐药相关基因。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菌株V_A-76既具有一定的感染能力,同时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水平,提示应对养殖源致病性弧菌的耐药性现状予以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溶藻弧菌 多重耐药 整合子 ISCR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近岸水域棘头梅童鱼资源现状的评估

应用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长江口近岸水域棘头梅童鱼的资源状况,利用2012—2013年底拖网调查数据,基于体长频率分布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口近岸棘头梅童鱼的生长和种群参数.采用Fi SATⅡ软件中的ELEFAN模块计算了长江口棘头梅童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结合Pauly经验公式估算其自然死亡系数,并建立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预测其资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2—2013年共采集到棘头梅童鱼样本4201尾,体长范围18~155 mm,其生长系数(K)和极限体长(L∞)分别为1.1和162.75 mm,种群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4.040、1.683和2.357.当前长江口近岸水域棘头梅童鱼的资源开发率(E)为0.583,大于Fopt(0.5),年平均资源数量为1.33亿尾,对应的资源量为576.02 t.目前长江口水域棘头梅童鱼资源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关键词: 长江口 棘头梅童鱼 种群参数 资源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CDD对建鲤肝脏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2,3,7,8-四氯二苯并-p-二噁英(TCDD)对建鲤肝组织的影响。将建鲤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组30尾鱼。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处理组注射剂量分别为0.1,0.3,0.6,1.2,2.4μg·kg-1,空白组注射同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分别于给药后24,48,72,96,120 h采集血液及肝组织,测定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TCDD染毒72 h,各染毒组损伤程度较严重,GOT,LDH,GPT活性值显著升高(P<0.01或P<0.05),GST,GSH-Px,T-AOC活力显著降低(P<0.01或P<0.05)。这说明TCDD急性染毒后可以造成建鲤肝组织的损伤,引起建鲤肝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

关键词: 2,3,7,8-四氯二苯-p-二噁英 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乳酸脱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总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间甲氧嘧啶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休药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试验水温(28±2)℃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吉富罗非鱼单次药饵饲喂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后,采用HPLC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SMM在罗非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药物在各组织(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最大峰质量浓度(质量分数)Cmax分别为22.66、7.13、45.50、22.77μg/mL(μg/g);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52、7.02、1.00/8.00和2.00/10.00h(Tmax 1/Tmax 2);肝、肾组织中的药-时曲线有明显的双峰现象,并且第1个峰浓度高于第2个峰浓度,提示该药物在罗非鱼胃肠道中具有非齐性吸收现象;药物在各组织中(血液、肌肉、肝脏和肾脏)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5.21、4.84、14.12、6.80h,显示SMM在罗非鱼体内代谢较快,属于较为短效的磺胺类药物;并且在肌肉和血液中的消除快于肝脏、肾脏。在(28±2)℃温度条件下,按200mg/kg的剂量对罗非鱼连续5d药饵饲喂SMM,研究药物的消除规律;根据罗非鱼可食性组织肌肉的残留检测结果,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35号公告中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总量的MRL规定,以0.1mg/kg为残留限量,建议休药期不低于5d。

关键词: 罗非鱼 磺胺间甲氧嘧啶 药代动力学 休药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杆菌肽残留的微生物法检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为3/7)超声提取,旋蒸浓缩,用杯碟法建立水产品可食性组织(草鱼、鳗鲡和对虾肌肉)中杆菌肽残留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杆菌肽在草鱼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25μg/g,在对虾和鳗鲡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50μg/g,均达到了我国农业部和欧盟规定的杆菌肽在肌肉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检测要求。杆菌肽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1~10μg/mL范围内,药物质量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0),杆菌肽不同水产品肌肉组织添加质量浓度在0.5~2.5μg/g时,各组织的回收率均在70.45%~93.44%范围内,变异系数在2.02%~12.62%。并采用3种不同细菌制作的检定平板确定出残留物为杆菌肽,方法有效。

关键词: 杆菌肽 杯碟法 残留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