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牛磺酸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亲鱼繁殖性能及仔鱼质量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牛磺酸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亲鱼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卵子及仔鱼质量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5%的牛磺酸,配制3组(对照组T-0、T-0.5、T-1.5)等氮等脂的配合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63 d的养殖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饲料中添加0.5%牛磺酸,不仅能够提高半滑舌鳎亲鱼的相对产卵量,还能促进亲鱼体内睾酮和雌二醇的分泌(P<0.05);T-0.5组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卵径、油球直径、3日龄、7日龄仔鱼体长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0.5组和T-1.5组仔鱼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实验组仔鱼生存活力指数(SAI)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能够提高其肝脏和性腺中牛磺酸含量,降低肝脏中半胱胺双加氧酶活性;T-0.5组肝脏、血清、精巢、精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性腺和卵子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能够提高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抗氧化功能、卵子及仔鱼质量。在本研究条件下,牛磺酸含量为0.5%的饲料组为最佳饲料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扁舵鲣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区)全序列,对2013年3月~2015年4月采自中国南海6°N~20°N之间8个地理群体的200尾扁舵鲣(Auxis thazard)进行了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序列总长991 bp,包含184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191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南海扁舵鲣总体呈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99 5±0.000 6)和较高的核苷酸多样性(0.019±0.009)。系统发育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成对遗传分化系数(FST)分析显示,南海范围内扁舵鲣不存在与地理群体对应的支系,群体间存在很强的基因流,遗传分化不显著。种群动态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分析表明,南海扁舵鲣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结果表明,南海扁舵鲣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备较高的生态适应和进化能力;南海扁舵鲣属于同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渔业开发和管理上可视为一个单一的管理单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冻结方式对黄鳍金枪鱼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冻结保鲜方式对金枪鱼肉的保鲜效果,本文通过测定冻藏期间金枪鱼背肌的K值、TBA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色差,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液氮冻结、自制冷冻液冻结、-80℃超低温冻结和-18℃低温冻结等四种不同冻结方式对黄鳍金枪鱼背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氮冻结的金枪鱼背肌的K值、TBA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较其他三组低,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金枪鱼肉的新鲜度,从这一角度来说,液氮冻结为最佳冻结方式。但由于冻结速度极快,样品表面出现轻微裂缝,色差和感官评分指标比冷冻液浸渍冻结方式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水系洛氏鱥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水产学杂志 》 2015
摘要:在黑龙江流域绥芬河水系采捕野生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i,人工培育至3龄,研究野生洛氏鱥的繁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统计分析表明:洛氏鱥群体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每尾6738.50粒,变化幅度为1636.67~11623.33粒,主要分布在5000~9000粒之间;体重相对繁殖力平均为74.39粒/g,变化幅度为37.03~95.35粒/g,主要分布在50~90粒/g之间;体长相对繁殖力平均为360.08粒/cm,变化幅度为109.30~571.62粒/cm,主要分布在250~450粒/cm之间。个体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均随体长、体重、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与体重和肥满度无相关性(P>0.05),与体长呈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成熟系数极显著相关(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脊尾白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抗病力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5
摘要:为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脊尾白虾生长、存活、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能力的影响,采用4×3双因素实验设计(4蛋白水平:35%、39%、43%、47%,即P35、P39、P43、P47;3脂肪水平:5%、7%、9%,即F5、F7、F9),配成12种实验处理的配合饲料,每处理3重复,选用初重为(0.21±0.08)g的脊尾白虾180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显著受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影响(P<0.05),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之间无明显的交互作用存在(P>0.05)。其中,P39蛋白质组和F5脂肪组虾的相对增重率较高(P<0.05),P47蛋白组虾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P39F5处理组虾饵料系数较低(P<0.05),P39F5、P39F7和P43F5处理组成活率显著高于于其他组(P<0.05);(2)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血清酚氧化酶(P0)、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清SOD和丙二醛(MDA)有显著影响(P<0.05),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对血清PO、IZM、SOD和MDA活力均无交互作用存在(P>0.05)。(3)WSSV病毒攻毒实验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虾体抗WSSV病毒能力有显著影响(P<0.05),P39和P43蛋白组48h和72h内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蛋白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蛋白质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39%和5%~7%饲料可以满足脊尾白虾的生长、以及维持机体正常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营养需求。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生长 蛋白质 脂肪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水生态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主养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搭配少量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 nobilis)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为研究对象,2014年8-11月在人工湿地运行期间调查了该复合养殖系统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方法探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硅藻(Bacillariophyta)、绿藻(Chlorophyta)、蓝藻(Cyanophyta)、隐藻(Cryptophyta)、裸藻(Euglenophyta)、金藻(Chrysophyta)、黄藻(Xanthophyta)、甲藻(Pyrrophyta)共8门、9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绿藻种类最多,共5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58.24%;而蓝藻密度占绝对优势,占浮游植物总密度的79.82%。人工湿地运行期间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其密度变化范围为1.09×109~1.83×109个/L,均值为1.52×109个/L;生物量变化范围为8.76~11.03 mg/L,均值为9.80 mg/L;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共计10种,包括绿藻门的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苇氏藻(Westella botryoides),蓝藻门的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点形粘球藻(Gloeocapsa punctata)、泥污颤藻(Oscillatoria limosa)、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为首螺旋藻(Spirulina princeps)、不定微囊藻(Microcystis incerta);池塘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7~3.27,Margalef多样性指数为2.75~3.18,Pielou均匀性指数为0.45~0.55。浮游植物种类丰度与水环境因子的冗余度分析(RDA)结果表明,池塘中浮游植物种类丰度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四足十字藻等绿藻主要受温度、溶氧、p H的影响,而微小平裂藻和点形粘球藻等蓝藻主要受p H和氨氮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常见植物源饲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植物源饲料原料中营养成分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ADC),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种植物源蛋白原料(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菜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2种能量原料(小麦麸、面粉),分别与基础饲料按照3∶7的质量比配制成试验饲料,投喂体质量为(290.6±5.8)g/尾的吉富罗非鱼成鱼,1周后,采用网捞法收集成型完整的粪便,研究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总能、总磷和氨基酸的ADC。【结果】吉富罗非鱼成鱼对8种原料粗脂肪的ADC差异不显著(P>0.05),均高于89.42%;对8种原料粗蛋白、总能的ADC和氨基酸的平均ADC均以面粉最高,小麦麸最低;各原料氨基酸的平均ADC变化趋势与蛋白质的ADC趋势一致。在6种蛋白质原料中,吉富罗非鱼成鱼对其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总能和总磷的ADC分别为85.70%~94.41%,89.07%~95.87%,62.92%~94.64%和32.96%~83.39%;其中,对全脂膨化大豆、豆粕、棉粕、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粗蛋白的ADC均高于89%,且这5种原料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和全脂膨化大豆总能的ADC显著高于菜粕和棉粕(P<0.05),而与豆粕无显著差异(P>0.05);对玉米蛋白粉总磷的ADC显著高于其他原料(P<0.05)。【结论】玉米蛋白粉、花生粕、全脂膨化大豆、豆粕可作为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蛋白源,面粉则是吉富罗非鱼成鱼饲料中优质的能量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回顾与展望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5
摘要: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实施20年来,经过两次大的调整和数次微调,已经成为海洋渔业资源养护管理的核心制度之一,对改善东海渔业生态和渔业从业者民生、推动渔业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东海伏季休渔的产生背景,历史演进,指出了其主要特点;通过分析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取得的成就及其局限性,总结了东海伏季休渔管理的教训,研究认为限于各种原因,该制度在效果的长效性、持久性等方面还存有欠缺。为此,在总结已有经验和吸取以往教训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坚持东海伏季休渔制度、完善东海伏季休渔政策、管控东海海洋捕捞产能、加强修复资源和资源调查的政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养福瑞鲤盐碱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和现存量
《科学养鱼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养殖水体浮游动物不仅是鱼虾的饵料,也是水体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与池塘水质、系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池塘养殖品种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宁夏地区在盐碱池塘中主养福瑞鲤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动研究,旨在对主养福瑞鲤盐碱池塘的水质科学管理有所帮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