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休克蛋白在鱼类生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热休克蛋白(Heatshock protein,HSP)对鱼类生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鱼类产量与影响鱼类繁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对热休克蛋白在鱼类生殖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从鱼类生殖细胞的发生发育、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机理、热休克蛋白在生殖中的调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今后热休克蛋白在鱼类生殖中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我国鱼类人工繁殖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水养殖鱼类种苗生产提供可控性强的工艺流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四川动物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丰年虫Artemia salina、鲫鱼Carassius auratus卵和2种不同配方的人工饲料饲养川陕哲罗鲑Hucho bleekeri开口仔鱼(20日龄),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仔鱼开口后的0~10 d内,丰年虫投喂的川陕哲罗鲑仔鱼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15~20 d丰年虫组仔鱼出现负增长(-0.38%),而10 d以后2个饲料组的生长速度迅速提升。在整个试验期内,水丝蚓组和鲫鱼卵组的生长较为平稳,特定生长率均介于丰年虫组和2个饲料组之间。试验结束时,丰年虫组的存活率最高,为(91.11±5.09)%,水丝蚓组的存活率最低,为(43.33±6.67)%。基于本试验的结果和川陕哲罗鲑的摄食特性,推荐最适的开口投喂方案为:0~10 d投喂丰年虫,10 d后逐步添加人工饲料进行转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主机遥控单元的设计与实现
《船电技术 》 2015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套基于ARM控制器的主机遥控单元的设计。本文采用基于Cortex-M3内核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完成主机遥控单元的控制器设计,并成功使用于某型游船上,具有高可靠性、高智能化、小型化、成本低等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裂峡鲃繁殖生物学特征
《动物学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2010和2013年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腊县境内的南腊河共收集大鳞裂峡鲃(Hampala macrolepidota)样本438尾。研究结果表明:大鳞裂峡鲃雌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28 mm、体重270.3 g,雄性群体初次性成熟体长205 mm、体重172.5 g,对应年龄均为4龄。大鳞裂峡鲃雌、雄繁殖群体的成熟系数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成熟系数值在1月、3月、4月呈逐渐增大趋势,5月显著上升,6月达到最高峰,7月急速下降,8月至9月趋于平缓。繁殖活动每年4月开始,一直可持续至10月,主要集中在5~6月。大鳞裂峡鲃雌雄性比为1︰1.19,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的情况相反;繁殖盛期则雌性数量多于雄性。繁殖群体由4~8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群体均以5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大鳞裂峡鲃属单次产卵鱼类。平均卵径1.18 mm;绝对繁殖力为63 393粒,相对繁殖力为70.04粒/g。与鲃亚科其他部分鱼类比较,大鳞裂峡鲃的卵径相对较小而繁殖力较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部湾西北部饵料浮游动物季节变化及其与鱼卵、仔稚鱼的关系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2年在北部湾西北部广西近海冬、春、夏和秋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浮游动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及鱼卵仔稚鱼的丰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丰度在春夏、秋冬季变化较大,而在冬春与夏秋季变化较小,浮游动物在冬、春、夏、秋四季的平均丰度分别为337.35 ind/m3、280.01 ind/m3、4.32ind/m3和14.78 ind/m3,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高峰季比东海提前了一个季节。冬春两季,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相近,在湾内和沿岸水域数量高于近海水域。相反,在夏秋季,丰度在近海水域明显高于沿岸及湾内水域。浮游动物在各季节不同的分布特征与该海域沿岸水、外海水和混合水的季节性变化有关,优势种经历了由春季的沿岸暖温种到夏季和秋季的外海暖水种到冬季的沿岸暖水种更替的过程。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冬季为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春季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夏季和秋季同为肥胖软箭虫(Flaccisagitta enflata),主要优势种类的生态适应性决定了浮游动物总数量的分布特征。鱼卵、仔稚鱼在冬、春、夏、秋季的丰度为6.83 ind/m3、3.09 ind/m3、0.05 ind/m3、0.20 ind/m3,季节变化趋势与浮游动物一致,由高到低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两者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食物饵料充足对鱼卵仔鱼的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促进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科技创新导报 》 2015
摘要:根据前期探析我国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评价、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管理体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农业产业型科研院所在科研定位、评价体系的建立、促进成果转化、加强与企业合作、科研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应采取的建议与措施,旨在探索产业型科研院所的发展模式,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达到科技为农业产业服务的目标。真正做到坚持以科研目标为导向,突出社会生产的科研需求,完善科研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胁迫对细角螺幼螺呼吸排泄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细角螺苗种对低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幼螺养殖盐度自27逐渐降低至22、18和14,测定处理后不同时间细角螺幼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盐度27降至22后幼螺耗氧率先显著降低,在第二天升至对照组水平,此后略有波动但均与盐度27无显著差异;盐度降至18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盐度降至14,细角螺的耗氧率先有显著升高,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盐度从27降至22后,幼螺的排氨率在第一、第二天显著升高,其后逐渐降低,盐度自22降至18和14,排氨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盐度22处理后幼螺的氧氮比先降低后升高,盐度18和14处理组先升高后逐渐降低,说明低盐胁迫影响细角螺幼螺能量物质分解代谢的比率,胁迫条件下幼螺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要供能物质。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次低盐处理对幼螺呼吸排泄的影响较大,此后再逐渐降低盐度,幼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本实验结果可为细角螺养殖和放流前盐度驯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3D-BAC池构建及性别连锁标记的物理定位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属于雌配子异形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ZW/ZZ),其W染色体包含的大量重复序列阻碍了W染色体序列的精确组装。目前只有物理图谱可以有效地解决由重复序列所造成的组装难题。本研究在已有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利用3D(three-dimensional)-BAC(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池构建和PCR筛选策略进行了性别连锁标记的物理定位。首先将所选44个384孔板的BAC克隆进行接种和预培养,再接种到4个96孔深孔板中。将每两个384孔微孔板的BAC克隆分别汇集获得相应的板池、行池和列池,在提取DNA后,再将相应板池的部分DNA混合得到超级池。最终构建的3D-BAC池,共包括22个超级池和440个基池,覆盖半滑舌鳎基因组4.2倍,完成一个阳性超级池的基池筛选只需24个反应(20个BAC基池和4个对照)。然后选用159个半滑舌鳎性别连锁标记对这些克隆池进行两步PCR筛选。在对超级池的筛选中,有142个标记获得阳性扩增。对这些阳性超级池进行基池筛选后,最终有100个标记得到准确定位。定位到半滑舌鳎物理图谱的84个重叠群(contigs)和20个单个克隆(singletons)上,共计1 760个克隆,包含有21 927个共享条带,物理长度为42.4Mb,覆盖半滑舌鳎基因组约5.3%;确定一个定位关系(contig与标记之间的)平均使用了2.2个克隆。在这些标记中,有17个同时定位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contigs上,有11个标记同时定位到contigs和singletons上。另外有19个contigs定位了2个或2个以上标记。这些性别连锁标记的物理定位将有助于半滑舌鳎性染色体基因组序列的精确组装。
关键词: 半滑舌鳎 物理图谱 3D-BAC池 性别连锁标记 物理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