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船船员心理压力因素分析
《中国水运(下半月) 》 2015
摘要:通过对海船船员压力因素的鉴别,分析职业与非职业因素对船员心理的影响程度,选取了308名远洋运输(集团)公司船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测试者的年龄、海龄、服务船型与航线,部门与职务、已在船工作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现状与质量、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对已知的船员压力因素统计,分析船员个人特征与压力因素的关系。结果是在工作场所及家庭分离压力因素中,低压力水平人群平均年龄显著大于高压力水平人群。而在高级船员中,安全与经济压力较大的人群偏向于采用吸烟的方式作为缓解途径,而且通常为家庭有子女的人群。船员的职位与长工作日的压力水平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几个因素无相关。另外,工作场所高压力人群中,轮机人员占35.9%,甲板人员占54.2%;66.1%的甲板组人员认为工作单调的压力较大。工作场所、长工作日、家庭分离、工作单调、高职位人群的安全与经济压力是船员工作中最重要的五项压力因素。而职位状况、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态等是海船船员中心理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鲍养殖环境中弧菌密度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培养法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养殖水体中的弧菌(Vibrio)密度进行了测定,监测了主要环境因子(水温、溶解氧、p H、盐度、氧化还原电位、亚硝酸盐、硝酸盐、氨盐、磷酸盐),并探讨了弧菌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养殖水中弧菌密度全年变化范围为0.2×102~6.0×103cfu·m L-1,平均为1.7×103cfu·m L-1。水温≤25℃时弧菌密度与各环境因子均无相关性。水温>25℃时弧菌密度与水温显著相关(P<0.05),与氧化还原电位、硝酸盐、氨盐极显著相关(P<0.01),与其他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了解国外养殖概况 促进国内渔业发展-巴西水产养殖概况及中巴渔业合作建议
《科学养鱼 》 2015
摘要:2014年10月17日-11月2日,笔者随农业部国合项目-巴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与示范专家组赴巴西执行了"巴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和示范项目",项目组先后考察了里约热内卢、玛瑙斯、巴西利亚等地,实地深入到养殖场、项目示范基地、鱼市场等地,开展技术指导和调研,对巴西的水产养殖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教育与培训处承担了大量的援外培训项目,培训了大批国外学员,对传播中国水产养殖技术、促进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在给外国学员传播中国养鱼技术的同时,他们也深入了解了国外的水产养殖概况,因此本期我们主要介绍巴西的水产养殖情况,并邀请了教育与培训处的三位专家,介绍非洲水产养殖大国-埃及的水产养殖概况.充分了解上述国家水产养殖的基本情况,可以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有的放矢地开展中外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合作提供重要参考,也可让普通养殖者了解国外养殖概况,借鉴其先进的养殖技术,以提高自身养殖水平.
关键词: 水产养殖技术 巴西利亚 渔业发展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国外 合作 培训项目 国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外海渔场渔情分析预报的探讨
《渔业信息与战略 》 2015
摘要:南海海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众多的捕捞渔场。近年来,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相较于近海,中南部外海海域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渔情分析预报是渔场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已在多种大洋性鱼类预报中应用。渔情分析预报技术在南海外海渔场的开发利用、渔业生产的指导和渔业资源的优化管理上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南海外海特有的海洋环境特征、主要渔业资源分布及其捕捞作业方式,分析了适用于南海外海渔业资源的渔情分析预报方法和模型,并就现阶段南海渔情预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紫海胆6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南海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pina)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分别从广东大亚湾、鹅公湾、海陵岛、南澳岛和广西涠洲岛以及福建宁德的6个海域采集了紫海胆,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差异系数法、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4种多元分析方法对6者的6项形态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涠洲岛群体(WZ)与各群体间的6个形态指标均具有显著差异,且与海陵岛群体(HL)的差异系数达种间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亚湾群体(DY)、鹅公湾群体(EG)和南澳岛群体(NA)形态最接近,涠洲岛群体(WZ)和宁德群体(ND)与其他群体形态相差最远;判别分析结果中,判别准确率为47.8%~86%,综合判别率为65.3%。4种分析结果均表明,可能由于地理隔离和环境因素的差别,不同地理位置的紫海胆群体间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形态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天然产物立体构型研究进展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 2015 CSCD
摘要:海洋天然产物是发现重要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海洋天然产物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骨架和复杂的立体构型,而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往往与其生物活性息息相关。所以海洋天然产物的立体构型确定既是化合物结构研究的难点之一,也是天然产物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简要综述了目前海洋天然产物立体构型确定的常用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案例,旨在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杭州湾不同水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生态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09、2011和2012年秋季在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30.68°—30.83°N,121.67°—121.87°E)、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29.95°—30.24°N,121.60°—121.85°E)和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30.58°—30.77°N,121.31°—121.56°E)的海洋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及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杭州湾北岸西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4种,虫肢歪水蚤为绝对优势种,钱塘江径流是影响该水域浮游动物的主要水团,生态类群以亚热带河口半咸水种为主,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79.8%.杭州湾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19种,主要受长江冲淡水和东海外海水水团的影响,生态类群主要为暖温带沿岸低盐种和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分别占该水域总丰度的43.5%和31.1%.杭州湾南岸东侧水域浮游动物有25种,主要受东海外海水的影响,亚热带沿岸低盐种的丰度占总丰度的72.3%,为最主要的生态类群,其次是亚热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18.3%,其中亚热带沿岸低盐种左突唇角水蚤占总丰度的65.3%.聚类、排序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比较明显,与各自水域受到不同水团的影响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罗非鱼源新型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海南省文昌市多个养殖场的罗非鱼出现暴发性疾病,患病罗非鱼表现出体色发黑、打转游动、眼球突出或混浊等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从患病罗非鱼的肝、肾、脾、眼球和脑等组织中分离到19株病原菌,即TC-1、TC-2、BL1441~BL1448和WT1451~WT14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病原菌均为无乳链球菌。溶血试验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为β-溶血性无乳链球菌,而WT1451~WT1459菌株为不溶血无乳链球菌。进一步通过MLST、分子血清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检测等技术对这些分离菌株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表明TC-1、TC-2和BL1441~BL1448菌株是常见的I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ib A+-cfb+-hyl B+-iag A+-fbs B+-lmb–-scp B–-cyl E+-gbs20186–。而WT1451~WT1459菌株则是Ib-ST261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bib A+-cfb+-hyl B+-iag A+-fbs B+-lmb–-scp B–-cyl E–-gbs20186+。将分离菌株BL1441和WT1451分别对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WT1451菌株是强毒株,当其攻毒剂量为4.5×103CFU/m L时,罗非鱼累积死亡率可达85%。本研究将为我国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流行病学、疫苗研制以及疾病防控等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与展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 2015 CSCD
摘要: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日益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服务的种类和内容不断拓展。然而,其在海洋渔业领域还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鉴于这种背景,在总结归纳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的结构组成、服务过程和应用分类的基础上,从关键技术的选择、应用领域及其发展程度等角度对基于位置的海洋渔业信息服务进行了分析。总的来说,基于位置开展海洋渔业的信息服务主要可用于渔船船舶轨迹的动态管理、海上作业安全的信息化保障、渔业捕捞努力量的有效监控、渔场海况预报服务信息推送等四个方面;结合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要求,以渔船动态位置为基础信息,对渔业捕捞努力量进行有效调控并开展面向单船的海洋渔业信息可定制化精细服务是亟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海洋渔业 渔船位置 渔业资源管理 定位系统 信息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灯光罩网网口沉降与闭合性能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4年11月使用SDKN-500型网位仪所采集的罩网作业时网口深度和间距的实时数据,分析罩网网口沉降与闭合性能。结果发现:1)渔船绞收网口纲后,网口沉降和闭合速度不会马上突变,存在120.7 s的滞后时间;2)网口降至最大深度时(平均82.0 m),仍未完全闭合,此后深度相对稳定,直至网口完全闭合(平均68.0 s)并停滞一段时间(平均9.8 s)后网口才开始上升;3)渔船不同作业状态可分为开始放网(设为0 s)、开始绞收网口纲(平均104.0 s)、网口加速闭合(平均224.7 s)、网口达最大深度(平均266.6 s)、网口完全闭合(平均334.6 s),也是决定罩网性能的5个关键时间节点;4)4个时段的网口沉降速度分别为0.419 m·s-1、0.238m·s-1、0.233 m·s-1和-0.021 m·s-1,总体呈递减趋势,沉降中期存在波动;5)4个时段的网口闭合速度分别为0.103 m·s-1、0.105 m·s-1、0.253 m·s-1和0.424 m·s-1,总体呈递增趋势;整个沉降过程闭合速度在前期先变大后变小,在沉降后期明显加大。建议提高网口纲绞收速度以避免鱼群逃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