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与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相关的几个遗传学问题
《果树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有缓慢生长保存和超低温保存两种方法。综合有关文献综述和讨论了香蕉种质离体保存过程涉及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适应等遗传学问题。在开展香蕉种质离体保存的过程中,对离体保存所带来的遗传学方面的影响加以重视并设法减少其影响十分重要:(1)香蕉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香蕉种质的离体保存主要以始于吸芽茎尖的培养物作为保存材料;为减少取样环节样本容量较小带来的影响,建议保存数量较大的种质份数。(2)离体保存尤其是缓慢生长保存会引起香蕉种质的遗传不稳定性,因此有必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目前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形态鉴别、超微结构的观察、同工酶分析和分子标记等。(3)与缓慢生长保存相比较,超低温保存除了在保存过程中香蕉种质遗传稳定性较高,在实现对香蕉种质的长期保存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 香蕉 种质 离体保存 遗传多样性 遗传稳定性和完整性 适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改良剂对龙眼的增产效应
《果树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3年定点试验表明:龙眼果园施用土壤改良剂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量可达0.11~2.96kg/株。还能改善果实质量,增加单果重和果肉率,提高果肉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固形物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代换性Ca和Mg含量,在肥力水平低的土壤上施用土壤改良剂能使土壤有效N、P2O5和K2O含量分别提高1.28、9.0、4.0倍。改良剂适宜施用量为6kg/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及其衍生系统的株型和品质理想模式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对青六矮 1号→绿珍占 8号→绿源占衍生系统早季性状和晚季性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早季产量和食味品质与 15项农艺性状和 9项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着粒密度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不完善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胶稠度、粒型呈极显著正相关 ;2 )晚季产量与结实率、穗长和剑叶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倒 2叶长和倒 3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倒 2叶宽和倒 3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品质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 ,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 :1)早季垩白度因子对食味品质有极显著负线性关系 ;2 )晚季穗长因子对产量有极显著正线性关系 ;整精米率因子对食味品质有极显著负线性关系。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华南籼稻早晚兼用型品种 (系 )同一套品种 (系 )早季种植和晚季种植时 ,大多数性状及其相互关系有显著差异 ,同一套育种材料在早季和晚季的株型和品质理想模式有显著不同。讨论了供试材料品种改良的综合育种指标。
关键词: 核心种质 理想模式 衍生品种 性状 米质 水稻 种植季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米质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选取广东省2000~2002年育成的140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米质分析样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检验方法,测定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粒型、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等7项指标,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米质性状优质达标率的高低顺序为糙米率>粒型>垩白粒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垩白度大、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低是制约我省稻米品质全面提高的瓶颈;整精米率早、晚稻品种差别最大,提高整精米率是从整体上提高早稻品种米质的关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堆型艾美耳球虫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堆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acervulina)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的c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孢子化12h的E.acervulina广东株卵囊的总RNA为模板,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其子孢子表面抗原基因cSZ1(cSZ1(Gd))的cDNA。所克隆cSZ1(Gd)的cDNA全长940bp,其中第3~512位是其阅读框架,共编码170个氨基酸,两端为非编码区。与已报道的cSZ1基因的cDNA序列相比,cSZ1(Gd)有4个位置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即原序列中第294、443、569、586位的G、G、G、A在cSZ1(Gd)分别为A、A、A、G,二者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57%(936/940),其中阅读框架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508/510)。比较根据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第294位的变异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异亮氨酸(I),而第443位的变异则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41%(169/17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