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桑沟湾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碳埋藏通量的长期记录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取自桑沟湾北部和南部养殖海域2个站位柱状沉积物样品进行研究,测定了它们的总碳(TC)、有机碳(TOC)、无机碳(TIC)含量,估算了海源有机碳(Ca),结合沉积物年代序列测定,对碳的来源和埋藏通量(B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桑沟湾碳埋藏基本处于平稳期;20世纪初开始,伴随着中国工业革命兴起,湾内营养水平提高,大量天然小型贝类繁殖及残骸埋藏使桑沟湾碳埋藏量有大幅度突跃;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工养殖活动兴起及到90年代大规模养殖后,天然贝类繁殖受抑制且伴随养殖产品的不断收获,使此期间碳埋藏量又处于平稳期。20世纪60年代前BFCa/BFTOC和BFCa/BFTC的比值分别在20%和4%以下波动,其后随养殖活动增加呈显著增大趋势;但BFTOC/BFTC比值基本在40%以下范围内波动。并将该区与取自黄海中部一柱状沉积物的BFTIC/BFTC比值作对比,桑沟湾BFTIC/BFTC比值基本在60%~98%之间远高于黄海中部(约15%)的比值,桑沟湾TIC与TC含量高比值使仅应用TOC或Ca含量估算碳埋藏通量可能带来巨大误差。

关键词: 碳埋藏 海源有机碳 TIC 柱状沉积物 桑沟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慢性氨氮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组织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浓度氨氮长时间胁迫对组织细胞免疫指标和遗传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0.35、0.7、1.5和3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5、10、15、20d取样并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肝脏和鳃丝的丙二醛(MDA)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DA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氨氮对MDA的影响具有不同组织和不同时序的选择性。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鳃丝和肝脏Na+-K+-ATP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并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稳定。Na+-K+-ATP活性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尤其是3mg/L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在氨氮浓度0.7mg/L和1.5mg/L时,肌肉中RNA/DNA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浓度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高浓度(3mg/L)比值基本无变化。肝脏和鳃丝的Na+-K+-ATP酶的mRNA表达量,在氨氮胁迫第5d时检测到达最高,随后表达量缓慢回落,实验20d除3mg/L处理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外,其他处理组均降至对照组水平。Na+-K+-ATP酶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Na+-K+-ATP活性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氨氮长时间胁迫作用下,抗氧化免疫系统和肌肉中的核酸代谢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氨氮 鲻鱼幼鱼 丙二醛(MDA) Na+-K+-ATP RNA/DNA比值 mRNA表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研究初探——借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研究经验

农业科技管理 2014

摘要: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物质支撑。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借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研究经验,从需求、人才、设施、经费、管理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我国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基本模型,并提出了加大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运转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选址与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基本特征 基本模型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沉积率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关键词: 红罗非鱼 类胡萝卜素 沉积 虾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水电捕鱼工具性能研究与作用半径评估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电捕鱼工具使用现状,为国家制订渔业资源保护政策与导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地收集鱼具,测定电捕鱼工具可击昏鱼的作用范围、输出电压、波形,分析该类工具在性能上的演变,评价电捕鱼工具对水生资源的影响。[结果]现有电捕鱼工具以脉冲输出为主,直流输出为辅,没有收集到交流输出样品。现有电捕鱼工具的平均输出电压是1975年的1.6倍、1959年的3.0倍,平均击昏作用距离是是1975年的1.3倍,1959年的1.7倍;个别工具的输出电压达到1975年的4.3倍,1959年的8.0倍;可击昏作用半径达到1975年的2.3倍及1959年的2.9倍。研究结果还表明现有的电捕鱼工具通过提升输出电压、改为脉冲输出等方法,提升捕鱼效率、扩大作业范围,会引发鱼等水生生物资源的加速消亡。[结论]该试验分析方法及作用半径的评估方法,可用于电捕鱼工具对水生资源影响的评估,有利于推进我国农牧水产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捕鱼工具 性能 击昏 作用半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3种组织中的代谢情况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国对虾肝胰腺、肌肉及鳃中磺胺类药物的含量,磺胺类药物包括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及磺胺对甲氧嘧啶(SMD)。3种磺胺类药物单次口服剂量均为l00 mg/kg,养殖期间水温为(24.6±2.4)℃,比较3种磺胺类药物在中国对虾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CL、AUC(0—72)和Tmax等各主要参数。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23.067、34.162和16.559 h;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29.157、34.272和27.929 h;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T1/2β分别为47.657、55.271和32.237 h。在同一组织中,SM2的消除速度最快,SD次之,SMD的消除速度最慢。口服同一磺胺类药物,在肌肉中消除速度最快,鳃次之,肝胰腺中的消除速度最慢。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673、0.171和0.464 L/(h·kg);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496、0.214和0.463 L/(h·kg);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CL分别为0.29、0.082和0.362 L/(h·kg)。所以,同一组织中SMD的清除率最低,同一种磺胺类药物在鳃中清除最快。SM2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138.476、493.02和206.572 mg/(L·h);S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147.919、379.039和186.495 mg/(L·h);SMD在鳃、肝胰腺及肌肉中的AUC(0—72)分别为218.024、629.311和229.819 mg/(L·h)。口服同一种磺胺类药物在肝胰腺中的药物吸收量是最大的,比较同一组织中的3种磺胺类药物的吸收量,SMD较高一些。综上所述,口服3种磺胺类药物,72 h内中国对虾肝胰腺中的药物残留最为严重。本研究为在中国对虾养殖过程中更加科学和合理地使用磺胺类药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磺胺二甲嘧啶 磺胺嘧啶 磺胺对甲氧嘧啶 中国对虾 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鲟鱼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的研究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鲟是一种古老的大型珍稀鱼类,不仅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且食用价值好,全身除了骨板不能食用外,其余部分的营养价值都极高,尤其是它的卵可制成有"黑色黄金"之称的鲟鱼子酱,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对鲟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集约化养殖程度过高、滥用药物、水质恶化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山区浮游生态学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综述了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的现状。海山是大洋中常见的地形单元,在有的海山附近鱼类和底栖生物的生物量比周围大洋中要多,针对这些鱼类和底栖生物的饵料来源提出了三种假说,第一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特殊的物理环境导致初级生产力较高(经典假说),第二种假说认为海山区的饵料不是本地生产的,地形和流场使得外来的浮游生物在海山区富集或通量加大(外来营养补充假说),第三种假说认为海山上部的颗粒有机物营养较高,是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之一(颗粒有机物补充假说)。对海山浮游生态学的研究基本围绕这几个假说进行。目前只在9座海山进行了浮游生态学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单个假说并不能解释海山附近鱼类生物量较大的现象,海山鱼类和底栖生物的营养来源可能有很多,这些假说阐述的机制并不互相矛盾,海山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也比原来想象的复杂得多。已有研究都是针对其中某个假说进行验证研究,建议我国即将进行的海山浮游生态学研究针对三种假说进行海上调查,以提供完备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海山 浮游生态学 经典假说 外来营养补充假说 颗粒有机物补充假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渔船用防污漆的应用与监管现状及对策建议

渔业现代化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使用含DDT等防污剂的防污漆,可杀死在渔船船体表面自由活动的附着生物幼体而有效防止海洋生物对渔船船体的附着污损,使涂层表面保持光洁,达到保持船速和节省燃油的目的。然而,这些防污漆在防除污损生物的同时,对有益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也同时具有杀生作用,甚至对人体也有致畸、致癌作用,因而对生态环境具有持久的危害性,国际社会早已禁止使用这类防污漆。但由于DDT和TBT防污漆过去在中国使用比较普遍,要淘汰这类防污漆会受到一些因素的阻碍。本文阐述了添加有机污染物防污漆的危害性、渔船防污漆的应用及监管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有效监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渔船 防污漆 DDT TB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理利用增氧机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依据2012年渔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及前期研究成果,利用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提出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我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估算,计算和比较了增氧设备的合理利用带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在此基础上对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我国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0 461.83万t,占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17%;利用射流式增氧机取代叶轮式增氧机,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2 323.92万t,占增氧设备排放总量的22.21%;相比单独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将耕水机与叶轮式增氧机结合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2 061.17万t,占增氧设备排放总量的19.70%;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1.57 kg/美元,是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4.62倍。

关键词: 增氧设备 合理利用 二氧化碳排放 减排效果 节能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