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不同磷酸盐的活化作用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化学浸提法研究了有机酸对不同合成磷酸盐 (Ca2 -P、Ca8-P、Ca10 -P、Fe -P和Al-P)的活化作用。结果表明 :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能明显促进不同磷酸盐中磷的释放 ;有机酸对磷酸盐的活化与有机酸种类、浓度和磷酸盐种类关系密切 ,磷酸盐的活化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不同有机酸活化磷酸盐能力从大到小的次序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苹果酸 ,不同磷酸盐活化的难易程度是Ca2 -P >Ca8-P >FePO4 >Ca10 -P >AlPO4 。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磷酸盐 磷活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近年来免疫分析技术在检测农产品及环境中的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残留分析上的研究及应用 ,阐明了农药残留免疫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免疫分析 农药 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黄萎病抗性的杂种优势及遗传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 6份对黄萎病具有抗感差异的茄子材料 ,利用半双列杂交第 2种设计方法配制组合 ,调查人工灌根后的抗病指数。结果表明 :茄子对黄萎病的抗性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 ,F1与双亲均值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且至少受 2对显性基因组控制

关键词: 茄子黄萎病 抗性遗传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逆境对不同品种黄瓜幼苗膜保护系统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CSCD

摘要:温度逆境胁迫后 ,黄瓜幼苗体内 O- ·2 的产生速率和 MDA含量均明显升高。温度逆境胁迫和常温恢复 2 d后 ,O- ·2 的产生速率都与各品系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的耐性呈负相关 ,说明在温度逆境胁迫过程中 ,活性氧确实是对黄瓜幼苗产生毒害的重要方式。在遭受温度逆境胁迫后 ,黄瓜幼苗体内酶促和非酶促防御系统均遭到破坏。As A含量、CAT和 POD活性均显著下降。低温胁迫后 ,对低温耐性强的品系 SOD活性上升 ,对低温耐性弱的品系 SOD活性降低。高温处理后 ,各品系 SOD活性均降低。表明膜系统的损伤与细胞内自由基引发的膜脂过氧化有关

关键词: 温度逆境 黄瓜幼苗 膜保护系统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土壤硫素状况的系统诊断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 ,通过室内分析、吸附实验、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对天津市农田土壤的硫素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76 %的土样有效硫含量超过临界值 ,缺硫和潜在缺硫土壤占 2 4 % ;不同土壤对硫的吸附差异较大 ,应针对不同吸附特性推荐施肥 ;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证实 ,土壤缺硫在部分区县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 ,硫肥投入已成为这些地区增产的必要措施之一

关键词: 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 土壤硫素 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其对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食品科学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葡萄籽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考察了该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对含水率8%的葡萄籽,60%~80%的丙酮溶液为最佳提取剂。在20℃~50℃的范围内,温度对提取率无明显影响。进行一次或两次提取操作时,料液比以1∶20,每次浸提30min为宜;提取三次时,最佳料液比为1∶5。该葡萄籽提取物对葡萄籽油及猪油均有着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且效果优于BHT。

关键词: 葡萄籽 多酚类物质 提取 抗氧化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麻叶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园艺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核型雄性不育系 3A作为不育源 ,以青麻叶材料黑 2 2 7为目标亲本 ,经过杂交、自交、兄妹交、测交等转育手段 ,将雄性不育基因转育到青麻叶结球白菜上 ,获得了青麻叶类型雄性不育系S10 ,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 10 0 % ,蜜腺正常 ,结籽正常 ,农艺性状与青麻叶类型结球白菜基本相同。对育成的雄性不育系S10进行了配合力测定 ,并对所配组合做了品比试验

关键词: 结球白菜 青麻叶类型 雄性不育系 转育 杂交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单倍体与双单倍体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辣椒单倍体和双单倍体植株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 ,单倍体植株净光合速率均明显比双单倍体低。在弱光照下 ,气孔的限制作用是单倍体植株净光合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而在正常光照下 ,非气孔限制因素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单倍体植株在强光下受到明显的光抑制 ,单倍体植株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表观量子效率均较低 ,在正常光照条件下羧化效率较低 ;光补偿点和细胞间隙CO2 补偿点较高等均是单倍体植株的重要特征

关键词: 辣椒 单倍体 双单倍体,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抗晚疫病的研究 (英文)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的严重病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以增强抗病性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能激活植物自身防御系统的无毒基因与适合于植物背景、非专一性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组合成嵌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通过农杆菌或基因枪的介导转化植物 ,可筛选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和细菌病害的转基因植株。本研究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syringaePV .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 (0·93kb)和从病原真菌Phytophthoraparasitica中获得的无毒基因Elicitin(0 2 94kb)分别与非专一性病原物诱导启动子Pill和BG组成含 2个嵌合基因 (Pill -avrD ,BG -Elicitin)的植物表达载体pYH144和pYHEt。通过农杆菌LBA4 4 0 4介导转化马铃薯 ,其中用pYH144载体转化 2个品种 (克新 1号 ,2号 ) ,用pYHEt载体转化 3个品种 (Desiree ,克新 2号 ,4号 ) ,通过组织培养分别获得潮霉素 (HygromycinB)标记的转基因马铃薯试管苗。将转基因试管苗扩繁 ,应用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技术获得转无毒基因微型薯 ,在温室 (15~ 2 5℃和湿度高 )条件下 ,观察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植株中对晚疫病菌自然感染的抗性。 1998年和 1999年 (每年的 3-

关键词: 无毒基因 晚疫病 转基因马铃薯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 10个黄瓜亲本 ,通过RAPD分析计算其分子遗传距离 ,然后配制遗传距离大、中、小的杂交组合 15个 ,田间测定它们的 16个园艺性状 .对所得园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并计算园艺性状与分子遗传距离间各种相关曲线的相关系数 .结果发现 ,黄瓜园艺性状与分子遗传距离间的各种相关曲线中 ,以抛物线的相关系数最优 ,其中座瓜率、收获始期与分子遗传距离的抛物线相关系数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

关键词: 杂种优势 分子遗传距离 DNA 黄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