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花粉管介导的转抗冻蛋白基因(AFP)水稻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和冷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创造和培育具有强耐低温特性的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从胡萝卜中克隆的抗冻蛋白基因(AFP)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B I121(pB I121∶AFP)后,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其转入籼稻品种NR158,获得了转基因后代。对T3代和T4代转基因植株的苗期耐冷性鉴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后代已经整合并且AFP基因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耐低温性。

关键词: 水稻(OryzasativaL.) 花粉管通道法 耐低温性 抗冻蛋白基因(AFP)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菌株C8-8产几丁质酶的条件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生防菌菌株C8-8 几丁质酶 产酶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对番茄和黄瓜苗期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以牛粪、食用菌下脚料、草炭、蛭石为供试材料,按体积比分别为2∶2∶3∶3和2∶3∶0∶5复配成两种基质(A、B),以1∶1的草炭和蛭石作为CK1,以菜园土作为CK2,通过人工接种发病的方式,研究盆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番茄、黄瓜苗期生长与发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A的番茄、黄瓜出苗率分别为99.7%和92.8%,与CK1无明显差异,显著高于CK2;盆栽28 d,番茄、黄瓜的干物重、根活性等以CK1为最高,基质A次之,CK2再次之,基质B最差;基质A对番茄、黄瓜苗期猝倒病具明显的抑制作用,发病率均显著低于两个对照,相对于CK2番茄发病率仅为25.7%,黄瓜发病率仅为34.3%。

关键词: 基质 黄瓜 番茄 病害 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两系杂交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我国新近育成的10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3个优良恢复系按NCⅡ交配设计,对11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除单株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的非加性效应不明显外,其他性状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均有显著作用,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但穗长、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3个性状的非加性效应较大。②F1大多数农艺性状受不育系影响比恢复系大,仅株高、每穗总粒数、千粒重等受恢复系的影响较大。③不育系以208S、培矮64S和02-142最好,恢复系以扬稻6号最好,其次是E 32和宁108。④11个农艺性状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播始历期、株高、结实率、每穗实粒数、相对日产量、千粒重、穗长、着粒密度、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单株穗数。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农艺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溶性糖在高等植物代谢调节中的生理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植物体内糖参与渗透调节及信号转导的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 可溶性糖 信号 渗透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青贮玉米及高丹草品种的生产性能比较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对4个国外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INAGVA、RM37X、VER ITIS、PR IOR,4个国内青贮玉米品种新青2号、白顶1号、科多4号、SN-3,以及2个引进高丹草品种革命高丹和精华高丹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玉米品种的表现均好于国外引进的玉米品种,其中新青2号叶片宽大,叶数多,植株高度适中,叶茎比高,生物产量最高,综合表现最好。国内品种中科多4号、白顶1号与新青2号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科多4号和白顶1号的叶茎比低于新青2号;2个高丹草品种中,革命高丹表现优于精华高丹。

关键词: 青贮玉米 高丹草 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角果裂角力的定量测定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的角果容易开裂,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也不利于油菜的机械化收获。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对油菜裂角性的研究和选育耐裂角油菜十分必要。采用了拉裂法定量测定油菜角果的开裂力。为了保持不同测定值的可比性,收获的油菜角果在25℃,50%湿度的环境下平衡2周,使测定材料含水量保持相对一致;测定时,在离角果基部2.5cm处,用金属线缠绕固定角果,使不同的测定,都拉裂2.5cm长的角果。使用物性仪,拉裂角果,角果开裂时,物性仪探头受到的最大力即为角果开裂的力。用拉裂法,测定了47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角果的开裂力在0.77~3.7N之间,裂角性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因此,在甘蓝型油菜中选育适宜于机械化收获的耐裂角油菜品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定量测定 拉裂法 裂角 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抗性的配合力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正确评价抗病亲本和选配杂交组合,本研究选用3个感病亲本和3个抗病程度不同的抗性亲本,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9个组合,用播种沟接菌法对各组合杂种F1进行纹枯病诱发鉴定,研究小麦纹枯病抗性的配合力。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病情指数都一致倾向于病害较轻的亲本;品种之间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差异明显。一般配合力效应变幅范围在-9.59%~14.54%之间,既有正向又有负向,亲本P1中N iavt14的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值最低,为-9.59%,其次是AR z,为-4.95%,在抗性育种中,这两个品种可以作为抗性亲本利用。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12.66%~19.15%,组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AR z×宁麦8号、N iavt14×宁麦8号、水涝麦×徐州25、水涝麦×扬麦158,这些组合的特殊配合力较低,可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抗性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小麦与玉米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的研究进展

麦类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玉米(Zea maysL.)进行远缘杂交,通过玉米染色体的消失而获得小麦单倍体胚,再经幼胚离体培养及染色体加倍诱导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是小麦单倍体育种的一种重要途径,用这种方法创建的DH群体是进行小麦分子标记研究和QTL分析的重要遗传材料。本文对DH群体创建过程中影响单倍体胚产生、单倍体及双单倍体植株形成等因素以及双单倍体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亲本选配原则、花期调节技术、2,4-D处理、玉米花粉和小麦柱头发育状况以及环境因素等对诱导单倍体胚效果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状况,同时对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诱导小麦双单倍体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单倍体 双单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ET构架的安全猪肉全程可追溯系统实现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追溯系统是构建食品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内外可追溯系统研究的现状、个体标识和系统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的阐述,运用二维条码技术、RF ID(无线射频电子标识)技术和组件技术,构建了肉用猪及其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实现了基于.NET构架的猪肉安全生产的追溯系统。

关键词: .NET技术 安全猪肉 全程监控 可追溯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