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研经费“放管服”管理工作思考
《经营管理者 》 2022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和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建立,本文结合单位实际,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推动农业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的落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提高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旗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析河南省育成小麦品种旗叶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河南省审定的96个小麦品种为材料,2019年在河南省南阳市、安阳市、新乡市原阳县3个环境下对旗叶长(FLL)、旗叶宽(FLW)和旗叶长宽比(FLFW)进行鉴定,并利用小麦90K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长和旗叶长宽比在3个环境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00、0.799、0.729);旗叶宽与旗叶长宽比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334、-0.597、-0.606).筛选到6个旗叶较宽(开麦21、中育9398、豫农202、花培1号、郑育麦9987、郑麦583)和7个旗叶较长(温9629、郑农16、豫农201、新麦9号、平麦998、豫麦34、豫农202)的小麦品种.检测到59个与旗叶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其中与旗叶长显著关联的SNPs有8个,分别位于2B、2D、4A、4B、7B染色体上,可解释11.96%~15.43%的表型变异;与旗叶宽显著关联的SNPs有41个,分别位于1A、2A、2B、3B、3D、4B、5A、5B、6A、6B、6D、7B染色体上,可解释12.18%~21.57%的表型变异;与旗叶长宽比显著关联的SNPs有10个,分别位于2B、4A、6B染色体上,可解释12.85%~15.60%的表型变异;6B染色体上的Ku_c32100_105位点同时与旗叶宽和旗叶长宽比显著关联.经比较发现被定位在2B染色体上的位点可能是1个新的位点,研究结果为从遗传水平揭示小麦旗叶发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小麦品种 旗叶性状 相关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河南省


红花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CtDFR1的克隆与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基因在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花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在分析红花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以红花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方法从红花的管状花中克隆得到一个红花DFR基因家族的成员,命名为CtDFR1.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包含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具有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结构域,属PLN02650超基因家族.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红花与矢车菊、斑点矢车菊DFR的氨基酸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5.06%和95.0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tDFR1基因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叶和苞片,在根和茎中检测不到该基因的表达.对不同花色红花品种的表达分析表明,CtDFR1基因在橙色和白色红花中表达量最高,在黄色和红色中表达量较低,预示了 CtDFR1与红花的花色差异具有相关性.本研究获得了 CtDFR1基因的序列及表达情况,为深入研究CtDFR1基因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氢黄酮醇4-还原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芸苔素对紫云英生长、结实特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为探讨芸苔素(BR)对紫云英生长发育、结实特性及种子产量的调控效应,以信紫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喷施BR对紫云英生长发育、结实性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BR处理可显著促进紫云英茎粗、单株分枝数、单株质量和叶片SPAD值的增加;2019—2020年喷施BR处理紫云英主茎枝的花数、结荚数、籽粒质量、籽粒数、荚果结实率和结荚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1.79%、26.35%、26.71%、1.68%以及0.44、5.07百分点,其中,花数、结荚数、籽粒质量、结荚率与对照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析产量构成发现,2019—2020年BR处理的千粒质量较对照显著提高20.97%;籽粒数较对照提高3.68%,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荚数较对照显著提高3.19%;种子产量达551.72 kg/hm2,较对照显著提高19.02%.在现蕾期叶面喷施芸苔素主要通过促进荚数和粒质量的增加,从而显著提高紫云英最终种子产量,叶面喷施芸苔素对紫云英籽粒数的增加作用不明显.


花生根和荚果对外源钙的吸收特性研究
《核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花生根和荚果对外源钙的吸收特性,本研究选取对钙敏感性不同的豫花37和豫花23为试材,利用自主研发的花生根果分区培养装置开展试验,设置不施钙(CK)、根区施0.20 g·kg-1CaO(RL)、根区施0.80 g·kg-1 CaO(RH)、荚果区施0.20 g·kg-1 CaO(PL)、荚果区施0.80 g·kg-1 CaO(PH)共5个处理,探究根区和荚果区不同外源钙处理对土壤钙含量、花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钙吸收积累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饱果成熟期,同一基因型花生根区施钙土壤钙含量低于荚果区相同施钙量处理,且以酸溶态钙为主,占土壤全钙的37.97%~64.52%;与根区施钙相比,荚果区施相同量的外源钙提高了花生的饱果数、出仁率和荚果产量,降低了籽仁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油酸/亚油酸比值(O/L)和粗蛋白、粗脂肪、蛋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根区施钙花生根茎叶的吸钙量占花生植株总吸钙量的87.39%~91.11%,果壳和籽仁占8.89%~12.61%,荚果区施钙花生根茎叶占74.10%~84.85%,果壳和籽仁占15.15%~25.90%;与根区施钙相比,荚果区施钙显著提高了钙利用效率,豫花37荚果和籽仁钙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2.35%~49.28%和37.73%~43.89%,豫花23分别提高了32.43%~46.17%和21.05%~47.09%.总体来看,荚果区施钙较根区施钙显著提高了花生产质量和钙的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为指导花生钙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荧光探针PCR检测牛嵴病毒的方法建立
《中国兽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嵴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oV)是与犊牛腹泻密切相关的病原,试验针对BKoV 3D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快速检测BKoV的实验室方法。该方法仅能特异性扩增BKoV,对其他犊牛腹泻病原无扩增,特异性较强;对BKoV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出限为11.0拷贝/μL,灵敏性较强;且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较好。对采集自河南省的221份犊牛腹泻临床样本进行检测,BKoV的核酸检出率为9.05%(20/221)。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为BKoV的临床快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效手段。


烟叶烘烤匹配性及烘烤工艺互换对烟叶品质的影响-以云烟116和云烟87为研究对象
《昆明学院学报 》 2022
摘要:为探究云烟116中部叶的烘烤特性,以云烟87和云烟116中部成熟鲜烟叶为材料,设置暗箱试验和不同工艺烘烤试验.结果显示,云烟116完全变黄时间和开始变褐时间分别较云烟87晚12 h和24 h,二者烘烤匹配度达0.828 5.云烟116和云烟87采用设定的云烟116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含青程度降低、感官评吸质量提高;云烟116采用设定的云烟87烘烤工艺,烤后烟叶成熟度降低、含青程度增加,感官评吸质量下降.综上所述,云烟116与云烟87具有较高的烘烤匹配度,在云烟116烘烤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云烟87烘烤工艺,更有利于提升云烟87烤后烟叶品质.
关键词: 重庆丰都 云烟116 云烟87 烘烤匹配性 烘烤工艺


不同光强LED黄光对灰茶尺蠖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索LED黄光不同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种群发展的影响,为茶园防蛾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室内鲜叶饲养的灰茶尺蠖第5代1龄幼虫为材料,设置黄光组6个处理和对照组1个处理,每个处理80头幼虫。具体处理方法为:白天(7:00-19:00)均用普通日光灯(150-200 lx)持续照射12 h,夜间(19:00-7:00)黄光(波长为590-600 nm,光照强度分别为17、27、37、40、80和120 lx)持续照射12 h。对照组持续黑暗12 h。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灰茶尺蠖幼虫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成虫羽化率、产卵前期、产卵历期、产卵量、寿命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0 lx黄光处理下幼虫发育历期延长至13.28 d,存活率降低至1%。4龄和5龄幼虫延迟进入蛹期。不同处理组显著影响成虫的羽化率、产卵量及产卵历期,其中120 lx强度照射后对灰茶尺蠖成虫影响最大,与对照组相比,成虫羽化率和产卵量分别下降50%和34.68%,产卵历期缩短了3.14d。不同处理组灰茶尺蠖卵孵化率均大幅度降低,其中,经40、80和120 lx强度黄光照射后,卵孵化率分别下降了83.77%、82.00%和86.89%。【结论】通过光照强度为40、80和120 lx的黄光处理后,显著缩短了灰茶尺蠖成虫的寿命,降低了羽化率,抑制灰茶尺蠖的产卵量及孵化率,从而抑制灰茶尺蠖种群的发展速度,为茶园灰尺蠖绿色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的4种硒形态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22
摘要:本文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土壤中硒酸根[Se(Ⅵ)]、亚硒酸根[Se(Ⅳ)]、硒代蛋氨酸(SeMet)和硒代胱氨酸(SeCys)的分析方法.土壤中的4种硒形态用0.08 mol/L NaOH溶液采用超声30 min后振荡16 h提取,使用Hamilton PRP-X100色谱柱分离,流动相采用60 mmol/L的磷酸氢二铵溶液(pH为6.0).Se(Ⅳ)、Se(Ⅵ)、SeMet和SeCys的定量限分别为0.25、0.25、0.50、0.50 mg/kg,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1~0.9995.对土壤空白样品进行3个水平5个重复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为72.3%~94.6%,相对标准偏差为4.3%~8.7%.采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抽取到的全硒含量在0.68~5.49 mg/kg之间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Se(Ⅳ)、SeMet和SeCys均未检出,Se(Ⅵ)含量在0.17~2.36 mg/kg之间,占对应全硒含量的23.6%~43.0%.本方法简单、准确,可以用于土壤样品中4种硒形态的测定.
关键词: 硒形态;土壤;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


核桃壳基生物炭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吸附研究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摘要:以农林废弃物核桃壳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了多孔生物炭材料(BC).用BC吸附水中残留的农药阿特拉津,考察了吸附剂BC投加量、废水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探究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核桃壳生物炭比表面积高达489.7 m~2/g,优于其它农林废弃物基生物炭;在阿特拉津农药废水的pH值为7、 BC投加量为2.0 g/L、温度为318 K时,吸附540 min达到最大吸附量29.76 mg/g.吸附过程遵循伪二阶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中氢键作用力、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生物炭表面的孔隙位点起主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