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上部六片烟叶分类采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实现三门峡地区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采收后合理、精准的烘烤.[方法]结合上部烟叶成熟时不同叶位成熟特征差异,开展上部烟叶分类采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三门峡上部六片烟叶成熟特征存在差异,下三片烟叶成熟特征优于上三片烟叶;与常规上部六片烟叶一次性成熟混合采收相比,采用"上三片"和"下三片"分类采收、分层装烟烘烤,烤后烟叶油分增加,结构疏松,外观质量明显提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7.49%~13.34%和8.60%~18.76%,烟碱含量降低2.49%~4.71%,所有感官评吸质量指标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烤后上三片烟叶质体色素类降解产物提高5.51%,其他香气物质提高13.87%,而下三片烟叶棕色化反应产物提高100.7%,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提高122.11%.分类采收分层装烟下三片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较混合样提升61.57%,上三片烟叶与混合采收样品相当.[结论]上部六片烟叶分类采收、分层烘烤能够提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以及感官评吸质量,利于上部烟叶品质形成以及可用性的提高.


大别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通过综述大别山区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山区油茶产业发展具有资源环境好、产业体系相对完整、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发展空间大等有利条件,并从投入产出效益、加工、产品市场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1)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农业收益,(2)延长产业链、推进一体化发展,(3)坚持绿色发展、创新加工技术,(4)实施品牌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5)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期望这些建议能够助力山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山区创新发展新格局.


论文长度增长背景下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版面、下载与被引关系研究
《情报工程 》 2022
摘要:[目的/意义]为提升期刊传播力、影响力,部分编辑部期望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推出的期刊推广、精准传播服务等提升论文的下载频次.加之普遍认为长论文被引频次较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学术期刊论文长度不断增长的现象.在上述双重背景挟裹下,有必要对论文版面、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期刊——《中国农业科学》为研究对象,采用Kolmogorov–Smimov检验、曲线拟合、分段回归研究论文长度、下载频次、被引频次数据特征,不同长度论文下载频次、被引频次数据特征及三者间关系,构建被引频次预测模型.[结果/结论]结果显示,不同长度论文被引频次差异显著,二者间关系随论文长度发生变化.论文页数对被引频次有较大影响,但二者间不是因果关系.论文被引频次存在较大随机性,仅用论文页数不能很好地对论文被引频次进行预测.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极显著正相关.没必要有意提升论文版面,应注重吸引核心作者及培养潜在作者,构建优秀作者网络,获取优质稿源,并辅助多渠道、多环节的高效、高频、精准推送,从根本上长久提升期刊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 精准推送 版面数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


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干旱、高盐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的伤害,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对于作物而言会降低产量和品质,危害农业生产发展,因此植物抗逆育种研究已经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是一条优于传统育种途径的快捷有效的途径.bHLH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多种非生物胁迫反应(干旱、高盐、低温、缺铁等)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有研究者发现,很多bHLH转录因子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本文全面系统阐述了植物bHLH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抗旱、耐盐、耐冷、耐缺铁基因工程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bHLH转录因子的利用及植物抗旱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 bHLH转录因子 抗旱 耐盐 耐冷 耐缺铁 基因工程


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耦合关系研究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15—2019年河南省33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1)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并且两者的发展速度渐趋一致。(2)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子体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较高,环境友好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联程度逐年稳步提升,并逐渐迈向较高水平的关联程度。(3)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在2015—2019年由中度失调转向良好协调,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协调程度优于省级实验区。


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分子变异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侵染白附子的芋花叶病毒(dasheen mosaic virus, DsM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51个DsMV白附子分离物(DsMV-BF)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和3个分离物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和测定,DsMV-BF的CP基因大小有855个和942个核苷酸两种类型,51个白附子分离物之间CP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率分别为88.3%~100%和91.9%~100%,BF8、BF30和BF38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82.9%~95.9%和90.7%~95.9%,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之间多聚蛋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率分别为76.9%~99.4%和85.6%~99.0%;P1基因的分子变异较大,P1基因大小有987个和990个核苷酸两种类型;CP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侵染白附子的DsMV分离物可分为两个亚组;重组分析结果表明BF8和BF30分离物各检测到1个重组事件,BF38检测到2个重组事件。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氮高效品种筛选及增产潜力分析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1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河南浚县、河北赵县和山西定襄同时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低氮和高氮两个氮素水平,研究各品种在不同供氮条件下的产量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锦华228、C3288、潞玉1611、汉单169、迪卡653、C1210和汉单777为高产品种,潞玉1611、新单58和锦华228在3个试验点均为双高效型品种,金海2010、郑单958和C2235在河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ND1602、龙单81和敦玉323在河北和山西点为低氮高效型,浚单3136和农华5号在河北和山西点为高氮高效型。双高效品种的增产潜力为8.00%~13.58%。因此,在黄淮海地区,选择种植潞玉1611和锦华228等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进行合理田间管理,可实现黄淮海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和节本增效。


五种杀虫剂蘸根处理对烟蚜的防治效果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寻找投入低廉、简单高效的施药方式,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烟苗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对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的防治效果及对烟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移栽时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蚜酮蘸根处理,药后50 d内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均在97.84%以上;大田试验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持效期可达50 d,50 d内防效为20.41%~100.00%;移栽时用吡虫啉等农药蘸根处理,对大田烟草生长发育没有影响.5种杀虫剂可以通过蘸根的方式在烟草种植中使用.
关键词: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 农药 蘸根处理 防效


三维基因组学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维基因组学是近年兴起的研究基因组三维空间和结构的学科,是在基因组序列、基因结构及其调控元件的基础上对基因组序列在细胞核内的三维空间结构,及其对基因复制、转录、修复和调控等生物过程中的功能进行的研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出现和改进,三维基因组学相关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重点介绍三维基因组的发展历程、研究技术、结构层次,并总结近年来三维基因组学在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应用.


平菇菌株黑平16-1的选育及生物学特性
《中国食用菌 》 2022
摘要:以平菇P99和NY-2为亲本,通过单孢杂交选育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平菇菌株黑平16-1.该菌株子实体叠生,菌盖蓝黑色,短柄,肉厚,韧性强,现蕾集中,出菇温度5℃~28℃,适宜出菇温度10℃~15℃;工厂化瓶栽,单瓶产量达到185 g,一茬菇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4%,显著高于对照菌株(CK1、CK2、CK3)及亲本菌株(P99)10%、13.3%、10%、11.6%;单瓶最重220 g,生物学效率为88%.每100克干菇总氨基酸含量17.12 g,蛋白质含量25 g,粗脂肪含量1.6 g,粗纤维7.72 g;蛋白质含量高于3个对照菌株(CK1、CK2、CK3)1.3%、3.4%、2.7%,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
关键词: 平菇;工厂化;选育;生物学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