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澄湖似刺鳊(鱼句)个体繁殖力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澄湖48尾产卵前成熟似刺鳊(鱼句)雌鱼的个体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和体重相对繁殖力(FW)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与体型若干形态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似刺鳊(鱼句)样本由1~5龄鱼组成,F主要变幅在1.71×104~3.83×104粒之间(平均为2.45×104粒);FL主要变幅在0.94×103~1.52×103粒/cm之间(平均为1.13×103粒/cm);FW主要变幅在95~155粒/g之间(平均为119粒/g)。F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分别呈二次函数、直线和三次函数相关,FL与体长、体重均呈三次函数关系,FW与它们相关不显著。综合分析,在进行渔业生产时以体长21~23 cm、年龄2~3龄鱼为人工催产亲本为宜。采用SPSS软件的曲线回归分析其F和FL均与体长、体重和成熟系数密切相关,而FW仅与成熟系数相关,在实际中可直接用体长、体重同繁殖力的关系来预测似刺鳊(鱼句)的绝对繁殖力。

关键词: 似刺鳊(鱼句) 个体繁殖力 澄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综述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全世界范围内鱼类遗传改良研究的概况及其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述,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性别控制、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和细胞融合、低温保存技术、DNA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技术等方面系统介绍了鱼类遗传改良的方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和已取得的成就,并对鱼类遗传改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鱼类遗传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遗传改良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性别控制 多倍体诱导 DNA分子标记 转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鲳繁育生物学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虾生物体中甲苯咪唑及代谢物的残留

分析试验室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鱼、虾生物体中甲苯咪唑及代谢物-氨基甲苯咪唑和羟基甲苯咪唑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水和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去脂、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重点研究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对各种不同的固相萃取柱的净化效果和准确度进行了研究。甲苯咪唑及代谢物在5~2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1.4%~95.3%,相对标准偏差为1.9%~8.6%,方法线性范围为10~2000ng/mL。方法检测限为甲苯咪唑:5μg/kg,羟基甲苯咪唑:5μg/kg,氨基甲苯咪唑:10μg/kg。

关键词: 甲苯咪唑 代谢物 固相萃取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伯利亚鲟卵巢发育过程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与血脂代谢的研究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微创手术检查的方法对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的卵巢发育期进行鉴别,根据卵巢发育期将西伯利亚鲟分为Ⅱ期、Ⅲ期、Ⅳ期、Ⅴ期和Ⅵ期共5个实验组。对5个实验组血清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及血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卵巢发育,血清LPL活性、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甘油三酯(TG)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LPL在Ⅴ期达到最高值,VLDL-C、TG均在Ⅳ期达到最高值;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随卵巢发育表现为上升趋势。血清TG与LPL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卵巢发育 脂蛋白脂酶 血脂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18个RAPD随机引物对每个群体8尾鱼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06个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较好的RAPD标记,片段大小在200~2 000 bp之间,江黄颡(♀)和乌苏里拟鲿(♂)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7.92%、18.87%和25.47%,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940 8、0.936 8和0.928 0,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2、0.063 2和0.072 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075 4、0.073 8和0.103 6,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108 7、0.108 1和0.150 1;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遗传距离较近,而与父本遗传距离较远。结果分析表明:杂交子代继承了双亲的优良性状,但从母本中继承的遗传物质稍多于父本;杂交子代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杂交一代基因杂合性增强,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江黄颡 乌苏里拟鲿 杂交子代 遗传差异 RAPD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母源免疫研究现状和展望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母源免疫是提高养殖动物幼体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病害防控方面,具有防御在先、操作便利、安全环保等优点,对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鱼类母源免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及评析,阐述了母源抗体动态传递、代谢变化规律、保护效力、抗体分子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补体、凝集素、溶菌酶等多种母源免疫因子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鱼类母源免疫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深化鱼类母源免疫机理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鱼类 母源免疫 卵子 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长江口及南黄海水域春季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级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氮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对2005年4-5月长江口及南黄海毗邻水域拖网渔获物的营养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主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处于3.19~5.11,集中在3.70~4.65;南黄海海域主要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处于2.46~4.88,集中在3.90~4.40。基于系统基线生物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影响,相对南黄海,长江口海域55%生物的相对营养级增加,增加幅度为0.01~0.63,集中在0.01~0.06,其生物数量占了总生物数量的30%;40%生物的相对营养级减少的,减少幅度为0.02~0.74,集中在0~0.21,其生物数量占总生物数量的30%;以上结果接近用胃含物分析法得到的生物营养级空间变幅绝对值。将营养级的胃含物分析结果与氮稳定同位素计算结果相比,长江口9种鱼类2种方法计算结果变幅绝对值为0.01~1.21;南黄海11种鱼类2种方法计算结果变幅绝对值为0.08~1.26;两海域的计算结果变幅绝对值差异较小。结论认为,两海域生物资源种类的营养级存在空间差异,随生物种类差异有所不同;稳定同位素法与胃含物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差异较小。

关键词: 长江口 南黄海 营养级 氮稳定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芩苷对牙鲆肝CYP1A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中药黄芩苷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不同剂量和作用时间下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肝CYP1A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体内实验,将黄芩苷按低(50mg/kg·d)、中(100mg/kg·d)、高(200mg/kg·d)3个剂量分别口灌牙鲆,连续给药,并分别于给药3d、6d、9d后取样,测定CYP1A酶活性。结果表明,较空白组而言,给药3d,黄芩苷各剂量组鱼肝中EROD酶(CYP1A标志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给药6d,高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极显著增加(P<0.01),中剂量组的则显著增加(P<0.05);给药9d,高、中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均极显著增加(P<0.01),低剂量组的EROD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且黄芩苷对该酶的诱导作用与剂量和药物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半定量RT-PCR结果表明,各药物剂量组的CYP1A基因表达水平都发生了上调,且这种表达上调的幅度同CYP1A酶的活性一样,随给药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加强,提示黄芩苷作为诱导剂对CYP1A酶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CYP1A的转录水平有关。

关键词: 黄芩苷 牙鲆 CYP1A 酶活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药动模型中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建立体外药动模型的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药动-药效(简称PK-PD)参数.结果表明: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2MIC(最小抑菌浓度)、4MIC和8M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16M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2M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4MIC、8MIC和16M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42.43±9.21, Cmax/MIC(峰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15.78±0.22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IC>41.87±10.16,Cmax/MIC>4.79±0.11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体外药动模型 诺氟沙星 嗜水气单胞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