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08年南黄海西部浒苔暴发区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
《环境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8-08-09~2008-08-13在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结果表明,DOC的浓度范围为1.55~3.22mg/L,平均值为2.44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11~0.68mg/L,平均值为0.27mg/L.DOC与POC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趋势.POC与TSS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S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TSS的浓度和来源是控制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POC与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沿岸大部分海域POC/PON的平均值<8,结合POC/Chl-a比值,表明沿岸海域POC主要是海洋有机质来源,并且存在降解有机物,这可能是调查期间处于绿潮暴发后期,部分浒苔开始腐烂被降解所致.应用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167~2017mg/(m2·d),平均为730mg/(m2·d),该区域日固碳量达到2.95×104t.换算至整个黄海,日固碳量为28.03×104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铜、镉对鲫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定量RT-PCR分析重金属Cu、Cd在不同剂量以及不同处理时间下对鲫(Carassiusauratus)肝脏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共检测了过氧化氢酶、热激蛋白、金属硫蛋白等17个逆境胁迫相关基因。9个Cu处理中,GSTα、GSTπ、CAT在鲫肝脏中诱导表达,其余基因的表达特性属于中间型,即在一些处理中表达上调,另一些处理中表达下调。Cd处理中,只有GSTα属于完全的诱导表达型基因。HSP30、GR以及GPx4a在Cd胁迫的鲫肝脏中表达受抑制,其余基因的表达属于中间型。虽然Cu、Cd胁迫对各基因转录水平的的影响不尽相同,多数处理中Cu诱导基因表达的程度略高于Cd。实验结果还显示,本研究设置的Cu、Cd处理剂量以及处理时间与鲫肝脏基因的表达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逆境胁迫相关基因在Cu、Cd处理鲫的肝脏中表达水平变化多样。本研究旨为深入研究鱼类基因表达与重金属解毒分子机制间的关系以及重金属毒理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鲈冷冻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雌核发育
《水产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紫外线(UV)对冻存的花鲈精子进行照射使其遗传物质失活,作为异源精子诱导源,与漠斑牙鲆卵子进行"授精",可以诱导漠斑牙鲆卵进行雌核发育。结合静水压处理,抑制第二极体排出,成功获得了漠斑牙鲆雌核发育二倍体鱼苗。实验表明,同源精子和异源精子均可在紫外线照射遗传失活后诱导漠斑牙鲆卵雌核发育,经实验筛选出异源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雌核发育的最佳条件为花鲈冻存精子采用80mJ/cm2的紫外线照射,然后与漠斑牙鲆卵子进行授精,培育水温18℃条件下,受精后4~5min,施以65MPa的静水压休克处理6min,可有效诱导漠斑牙鲆卵的雌核发育。采用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雌核发育鱼苗进行了分析,证明了雌核发育鱼苗为雌核发育二倍体。本文首次报道了采用异源冷冻精子诱导漠斑牙鲆鱼卵进行雌核发育的技术方法,为漠斑牙鲆性别控制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技术手段。
关键词: 漠斑牙鲆 花鲈 雌核发育 异源冻存精子 静水压休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剑尾鱼IgM mRNA方法的建立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IgM和β-actin基因序列,分别在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引物,从注射免疫后的剑尾鱼头肾中提取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电泳纯化、T-A克隆及测序鉴定。将所得标准品质粒以10倍梯度进行稀释,采用SYBR Green I染料进行荧光定量扩增,构建标准曲线并进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剑尾鱼IgM和β-actin基因的标准品Ct值检测范围分别为7~21和8~25,扩增效率分别为2.025、1.970;融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具有特异的单个峰,其Tm值分别为82.43℃、86.09℃,表明扩增产物特异性非常好。本实验中建立的剑尾鱼IgM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用于对剑尾鱼IgM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对虾抗WSSV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DDRT-PCR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相关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中国对虾"黄海2号"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实验,感染20d后获得了59尾存活的对虾。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分析感染实验中早期濒死中国对虾和感染20d后仍存活对虾基因表达的差异,共回收到46个阳性差异片段。差异片段序列同源性功能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片段所编码的蛋白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蛋白质合成、糖酵解、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以上结果初步反映了中国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为研究对虾抗白斑综合征病毒的作用机制及培育抗白斑综合征病毒对虾新品种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抗白斑综合征病毒 mRNA差异显示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量的优化研究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化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乙醚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油醚净化,以ODS-C18柱,77%甲醇溶液洗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用本法测定罗非鱼(T.niloticus)、对虾(L.vannamei)和鳗鲡(A.anguilla)3种水产品中的甲基睾丸酮的残留量,其回收率不低于83%,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6.48%,定量限为8μg/kg。该法准确可行、前处理简便、适用于批量样品的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减菌剂对军曹鱼片的减菌作用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4种减菌剂对军曹鱼片的减菌作用。方法:分别以壳聚糖、固体二氧化氯(ClO2)、臭氧(O3)水以及NaClO为减菌剂,通过菌落总数、感官评价和鱼片色差指标测定,筛选军曹鱼片最佳的减菌剂和处理条件。结果:4种减菌剂分别对军曹鱼片的最佳减菌条件为:2g/L壳聚糖处理8min;200mg/LClO2处理10min;6mg/L臭氧水处理10min;100mg/LNaClO处理5min。进一步比较4种减菌剂对军曹鱼片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ClO2、NaClO对鱼片感官品质影响较大,而臭氧水不仅减菌作用明显且不影响鱼片的感官品质,是最佳的军曹鱼片减菌剂。结论:对军曹鱼片最佳减菌处理条件为:6mg/L臭氧水,处理时间10min。该研究可为开发高效、安全的鱼片加工减菌剂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效应区间低、中值法,分析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Cu、Zn、Pb、Cd和Hg)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南支表层沉积物中Cu的中值质量比已超过工业化前最高背景值(30mg·kg~(-1)),达到31.85mg·kg~(-1),且Cu、Zn和Pb的中值质量比明显高于邻近区域同期调查数据;Hakanson潜在风险指数RI值范围为16.15~93.27,中值为58.56,生态风险评价属于低风险水平;除Cu外,所有站位沉积物Zn、Pb、Cd和Hg的浓度均低于相应元素效应浓度低值(ERL),约有50%的站位沉积物中的Cu会对生物产生毒性效应,不过其预期毒性概率仅为0.34,产生毒性效应的风险概率较低,毒性效应仅偶尔发生。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 生态风险评价 长江口 表层沉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条斑星鲽CYP19a基因克隆及其在雄鱼生殖周期中的表达
《水产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arom)作为P450细胞色素酶超家族中的一员,是性类固醇生成途径中的末端酶,能够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在大多数脊椎动物中,P450arom由CYP19单基因编码。但是在鱼类中存在两种P450芳香化酶,分为性腺型芳香化酶(P450aromA)和脑型芳香化酶(P450aromB),它们由不同的基因(CYP19a和CYP19b)编码,分布在不同的组织。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 cDNA扩增克隆,在国内外首次获得全长为2167bp的条斑星鲽CYP19a cDNA序列,并将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P450arom氨基酸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存在跨膜螺旋区、I-螺旋区、Ozol肽区、芳香化酶特异保守区以及血红素结合区。通过RT-PCR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条斑星鲽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YP19a基因主要在脑、卵巢和精巢中表达,其次在肠、肝脏、肾脏也有少量表达。同时也分析了P450aromA mRNA在处于不同发育期的精巢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Ⅱ期精巢中表达量最高,在Ⅴ期精巢中表达量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