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珠江口和大鹏湾海豚体内石油烃含量

海洋环境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积累海豚污染基础资料,保护海洋濒危动物,本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珠江口及其附近海域5头海豚(3个种)体内的总石油烃(TPHs)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组织中TPHs含量与脂肪多少显著正相关(r=0.746~0.989,P<0.02),在腹部皮肤和额隆中占优势,在肝脏、心脏、肾脏、肌肉中比在肺、肠和胃组织中略高。海豚TPHs含量为鱼类、虾类的2.2~3.2倍,海豚脂肪可将海水中的石油烃浓缩103~104倍。

关键词: 河口 海豚 石油烃 组织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快速测定水产品中17种磺胺类抗生素残留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建立了水产品中17种磺胺类(SAs)抗生素残留的快速同时检测技术。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HLB固相萃取柱净化,ACQUITY UPLCTM BEH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分离,以甲醇-0.1%乙酸为流动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检测。17种磺胺在8min内实现同时分离测定,磺胺类抗生素在0.01~5μg/ml(磺胺醋酰、磺胺嘧啶和磺胺二甲异嘧啶为0.0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方法的检出限(S/N=3)为2.0~5.0μg/kg,17种磺胺在添加水平分别为10、40μg/kg时,平均回收率为70.4%~91.4%和73.3%~92.5%,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高效,适用于水产品中多种磺胺类抗生素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水产品 磺胺 药物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氮、磷的形态特征及分布研究

海洋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近几年大面调查的监测资料,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氮、磷营养盐的形态组成、时空分布及氮磷比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水域中硝酸盐是水体无机氮存在的主要形态,其约占总无机氮的90%,无机氮含量河口高,向东南方向愈来愈低;从该水域总磷的形态组成来看,磷营养盐主要以溶解态和颗粒态共存的形式存在,TDP略高于TPP,无机磷的平面分布与无机氮十分相似,春季无机磷含量高于夏季;N/P值变动范围大和平均值较高是该水域的主要特征,N/P值与长江径流量的大小有关系,夏季N/P值比春季高,综合分析来看,磷营养盐和光照都有可能成为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

关键词: 长江口 化学形态 分布 营养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现代水产养殖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养殖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可控的人工措施,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以解决水产品安全、鱼类疾病及资源环境等问题,提高水产养殖生产力。中国目前的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有:机械过滤、紫外线和臭氧杀菌、水体增氧、人工湿地和人工培育有益藻类或投放生物制剂等,常用的装备有: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过滤机、高效生物净化器、增氧装备和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解决了养殖水体有机颗粒物过滤分离、生物净化、消毒杀菌和水质自动检测等养殖水体净化基本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养殖水体净化系统模式。通过回顾中国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及常用水处理机械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为中国的水产养殖净化技术在高效、节能、集成化程度进一步发展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为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标准化体系的研究及新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水体净化 水处理机械 回顾 现状 最新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波纹唇鱼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波纹唇鱼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评估和讨论其肉质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波纹唇鱼Cheilinus undulates的含肉率为71.5%,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98%、1.56%、1.23%、76.33%;测定的18种氨基酸总量为878.1mg/g(干重),4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355.3mg/g(干重),是其美味的主要因素。DHA和EPA的含量分别为2.00和9.51mg/g,DHA和EPA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12.76%。

关键词: 波纹唇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背鲈的嗅囊及嗅板细胞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海洋湖沼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解剖和石蜡切片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嗅囊及嗅板细胞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驼背鲈具有2对鼻孔,前后鼻孔紧相邻,前鼻孔小,圆形,具瓣膜;后鼻孔大,为垂直长裂孔。驼背鲈嗅囊椭圆形,其长径与眼径之比为0.16,长径与短径之比为1.29。嗅囊由20~22个初级嗅板构成,嗅板辐射状,呈菊花瓣图案。嗅板游离端边缘为非感觉区,顶部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感觉区嗅上皮含有4种细胞,可大致分为感觉细胞层、支持细胞层和基细胞层,其中感觉细胞层由感受细胞和纤毛非感觉细胞构成,感受细胞在嗅板上不连续分布,嗅板感觉细胞层表面具较发达的纤毛。驼背鲈应属于以视觉为主进行活动的鱼类。

关键词: 驼背鲈 嗅觉器官 嗅囊 嗅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中河鲀毒素的高效液相紫外测定法

中国水产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鲀科鱼类为研究材料,采用超声波法提取,C18-WCX联用固相萃取纯化,使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测定水产品中河鲀毒素含量,通过探索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并确定和优化色谱分离和紫外检测条件,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测定水产品中河鲀毒素的方法。该检测方法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加标回收率在75%~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检出限达到0.02mg/kg。与现行河鲀毒素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对仪器要求低、操作简便的特点,易于推广应用。

关键词: 河鲀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 固相萃取 C18小柱 WCX小柱 紫外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高位池越冬暖棚建造及养殖关键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凡纳滨对虾高位越冬暖棚的建造及其养殖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创新,通过该技术可极大地增加养殖时间,提高养殖效率,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利用并避免浪费。此外,越冬暖棚搭建较简易,造价低廉,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位池 越冬暖棚 养殖关键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形鲳鲹消化酶活性的研究Ⅱ盐度和昼夜变化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盐度对卵形鲳鲹幼鱼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影响及其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实验设计了6个盐度梯度组,分别为10、15、20、25、30、35。结果表明:(1)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在盐度25时最高,而蛋白酶活性在盐度30时最高。3种消化酶酶活性的平均值在盐度20~30时要明显高于盐度10~15时(P<0.05)。(2)对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活性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最高值分别在20∶00、8∶00和14∶00,最低值分别在2∶00、17∶00和11∶00。

关键词: 卵形鲳鲹 幼鱼 消化酶 盐度 昼夜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大磷虾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海洋渔业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感官、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和TMA-N为指标,探讨了南极大磷虾在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结合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和细菌菌相的变化对南极大磷虾腐败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品质下降很快,0℃和5℃温度下15 h后品质不可接受,20℃温度下8 h后品质不可接受。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TMA-N都有增加,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变化明显,细菌菌相变化不大,表明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自溶迅速,酶对其腐败起主要作用。

关键词: 南极大磷虾 品质变化 腐败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