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小麦集水补灌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陕西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20 0 0~ 2 0 0 1年 ,在山西洪洞地区就旱地小麦集水补灌选用不同生态型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瘠薄旱地集水补灌条件下 ,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均较雨养条件下增产 ;各生态型品种均以拔节、扬花期各补灌 3 0 0 m3 /hm2 产量最高 ;产量依次为旱地型 >扩浇型 >中肥水型 ;冬型冬性 >冬型强冬性 >冬型半冬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色关联度在旱地小麦品鉴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陕西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旱地小麦高代出圃品系进行了鉴定 ,将 1 5个小麦新品种 (系 )的 1 0个性状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X1 1 、X5、X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2002年,用塑料钵柱法对35份大豆主栽品种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研究。采用IP分级方法,以晋豆23号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对主栽品种划分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等级。结果表明,6份高抗多生理小种抗源的抗性稳定,2份黑种皮品种表现高抗,4份黄种皮亲本表现中抗,11份为感病品种,12份为高感品种。以适合当地的主栽品种的孢囊量作为IP分级标准的基数,有利于黄种皮中抗品种的利用,将拓宽抗病虫育种的范围,为筛选高抗SCN4号生理小种的黄种皮抗源提供新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山西省一年两作和一年一作两种种植制度下的两个自然村作为试点,通过网格方法采取土样,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进行了养分分析,并应用传统统计学和半方差函数对土壤养分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养分性质均存在着空间变异,受农业传统施肥措施影响较大的N、P和OM,变异相对较大;而Ca、Mg、K、Cu、Fe、Mn等养分,传统施肥投入较少,土壤变异相对较小;土壤养分性质存在半方差结构,拟合模型包括球型、线型和指数型,但同一养分拟合半方差模型不尽相同。即使模型一致,最大相关距离也不一样,而且空间变异性强弱程度也不尽相同。Ca、N、Mn显示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K、P、S显示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外施钾对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CSCD
摘要:试验研究金矮生苹果树生育期根外施K对其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根外施K可促进光合速率 ,一定程度缓和“午休”现象。苹果生育期 5~ 10月份 5次根外施K对促进与延长当年苹果树光合速率和营养积累有显著作用 ,其效应优于根外 1次施K和 3次施K处理 ,每次施K作用持续时间达 2 5d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