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广东罗非鱼养殖区水体及鱼体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与健康风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广东罗非鱼主要养殖区水体及罗非鱼肌肉中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检测,并用美国环保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罗非鱼食用安全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总量为272.53 ng·L-1,范围为53.55~679.97 ng·L-1;罗非鱼肌肉PAHs残留含量范围为182.66~717.20 ng·g-1,平均含量为355.28 ng·g-1;多环芳烃的组成以低环为主,在水体及罗非鱼肌肉所占比例分别为69.64%~97.09%和59.70%~74.46%;罗非鱼经食用所含6种致癌PAHs造成个人年致癌风险值范围为2.87×10-6~1.56×10-5a-1,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1),但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8种非致癌PAHs有害污染物对人体的总非致癌风险为2.51×10-10~1.54×10-9a-1,低于国际标准值,健康风险较低。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珠江三角洲 养殖鱼塘 健康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盐度胁迫对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海洋环境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表示为S20、S1 5、S1 0、S5、S0)的条件下饲养20 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 d、5 d、10 d、15 d、20 d)其耗氧率、排氨率及O/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第5 d,鲻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降低而减小,盐度0实验组最低。在实验第5 d~10 d,S0、S5、S10实验组排氨率变化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实验的第10d各盐度组之间的耗氧率已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排氨率则在实验的第20 d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相同盐度下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逐渐下降,鲻鱼幼鱼体重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鲻鱼幼鱼O/N分析表明,各盐度组的O/N比值维持在0~10的范围,表明此盐度范围蛋白质是鲻鱼幼鱼的主要能源物质。

关键词: 鲻鱼幼鱼 耗氧率 排氨率 盐度 O/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草鱼种群结构与生长特征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长江江津江段是连接三峡水库和长江上游干流的重要通道,2008—2010年对该江段的草鱼种群进行了调查,以了解长江上游草鱼的种群结构和生长特征,为其资源恢复和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草鱼种群个体体长范围为75.0~880.0 mm,平均体长为438.8±221.4 mm,体质量范围为8.5~8 900.0 g,平均体质量为2 400.3±2 426.2 g.资源群体的个体大小分布指数PSD=50±6,PSD-P=41±6,PSD-M=4±2,PSD-T=0,显示该江段草鱼种群中大个体偏少.该江段草鱼种群年龄由0+~7+龄构成,其中优势龄组为1+~4+龄,占种群数量的75.7%.草鱼体长(L)与鳞径(S)呈显著线性关系(L=50.367 1 S-32.007 1),与体质量(W)呈显著幂函数关系(W=5.852 2×10-5L2.819 3).用过渡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草鱼的生长规律,模型参数为L∞=1 029.199 0 mm,W∞=18 216.232 2 g,k=0.168 2,t0=-0.232 5,其生长特征指数φ=5.25,生长拐点年龄为6.28龄.与历史资料相比,长江草鱼种群平均体长和生长性能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上游逐渐成为草鱼的重要栖息地和产卵场,应采取禁渔等措施,加强该江段草鱼种群及其生境保护.

关键词: 草鱼 四大家鱼 种群 生长 长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HCO_3碱度对5种幼鱼的生存及鳃、肾组织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Songpu mirror carp)、鲫鱼(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关键词: 幼鱼 碱度 半致死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H对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生长竞争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pH值是藻类生长环境的重要理化指标,它可以通过改变环境酸碱度和碳酸盐平衡系统及不同形态无机碳分配关系来影响藻类的生长。为揭示水体中常见藻类的生长过程及其与pH的相互关系,设置了6.0,7.0,8.0和9.0等4个pH梯度,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水体条件,研究不同pH条件下主要水华藻类——鱼腥藻(Anabaena sp.strain PCC)和常见淡水藻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的生长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种培养还是在共同培养体系中,4个pH条件下两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适pH均为9.0,其中单种培养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4 473.5×104,689.6×104 cells·mL-1;共同培养时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的最大生物量分别为2 798.0×104,296.5×104 cells·mL-1。竞争试验结果表明,pH对藻类种间竞争抑制参数能够产生显著影响,pH 7.0时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最大,为12.91;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则是pH 6.0时最大,为1.778。在4个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对鱼腥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均大于鱼腥藻对普通小球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与单种培养相比,鱼腥藻最大藻细胞数受到明显削弱,说明普通小球藻在竞争中占优势。因此,在水产养殖过程控制和精准培水技术研究,以及控制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养殖水体pH值以及普通小球藻的浓度来控制鱼腥藻的生长。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鱼腥藻 pH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功能群组成与功能群多样性

海洋与湖沼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1年4月、7月和11月象山港水域桁杆拖网和单拖网渔业资源定点调查资料,对象山港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功能群组成及功能群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摄食习性,本文将调查海域出现的96种游泳动物划分为7个功能群,其中底栖动物/游泳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和腐屑食性功能群是该水域的优势功能群。相似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季节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的功能群结构保持相对稳定,不存在显著性季节差异。4月、7月和11月该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的功能群多样性均值分别为1.303、1.261和1.185,亦未呈现显著性季节差异。功能群多样性指数与大个体生物(体重大于50g)的总重量资源密度显著正相关;功能群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可用斜率为0.463、截距为0.266的线性方程进行描述,这表明该水域物种多样性的大量丧失可能引起功能群多样性的降低。象山港水域部分功能群所含物种数明显偏少,冗余度较低,在强大的外界干扰下,某些重要物种的衰退可能将使该水域功能群多样性显著降低。

关键词: 象山港 游泳动物群落 功能群 功能群多样性 物种冗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蜇生活史的补充研究

海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生活史,作者应用显微观察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其各阶段的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继而对已报道的海蜇生活史进行了资料补充。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浮浪幼虫纵轴长度及活力将其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浮浪幼虫;在海蜇浮浪幼虫变态附着和足囊萌发过程中,补充了杯状体发育阶段;根据伞部中胶层变化、中央口发育状况及棒状附着器的出现与否,对碟状体至幼蜇的发育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将海蜇浮游幼体划分为碟状体、稚蜇和幼蜇3个阶段。实验结果完善了海蜇早期生活史,为深入开展海蜇基础生物学和基础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生活史 浮浪幼虫 杯状体 稚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游离精氨酸和赖氨酸、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60±0.10)g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分别投喂精氨酸水平(实测值)为0.83%、1.30%、1.81%、2.35%、2.82%和3.3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6组等氮等能半精制饲料,饲养期为9周,探讨精氨酸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游离精氨酸和赖氨酸、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团头鲂幼鱼增重率和饲料效率显著升高(P<0.05),均在1.81%组达到最大;随着精氨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上述指标不再发生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0.83%)相比,1.81%、2.82%和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精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36%组血清中赖氨酸含量却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1.30%和1.81%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1.81%、2.35%、2.82%和3.36%组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3.36%组团头鲂幼鱼血清中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但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各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力、葡萄糖和白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精氨酸水平的增加,团头鲂幼鱼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都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其中1.81%组最高;饲料中精氨酸水平对血栓细胞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81%和2.35%组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补体3的含量(P<0.05),却对血清中补体4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精氨酸显著(P<0.05)提高了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团头鲂幼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累计死亡率。综上所述,饲料中精氨酸含量为1.81%和2.35%时,团头鲂幼鱼生长、氨基酸吸收以及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原菌感染能力均达到最高。

关键词: 团头鲂 精氨酸 赖氨酸 呼吸爆发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28种微量元素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水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HNO3-HClH2O体系消解样品,通过在溶液中加入Au标准溶液消除系统的Hg记忆,普通/ORS混合模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水产品中Li、Be、Al、Ti、V、Cr、Mn、Fe、Co、Ni、Cu、Zn、Ga、As、Se、Sr、Mo、Ag、Cd、Sn、Sb、Te、Ba、Tm、Hg、Tl、Pb、U等28种微量元素。经标准物质和加标样品检测验证,测定结果与推荐值(或加标值)基本相符,回收率85.3%~110%,相对标准偏差RSD<10%。28种元素的检测限(LOD)为0.001~0.022mg·kg-1。本方法适用于实验室开展水产品中28种微量元素的同步检测。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八级杆碰撞/反应池(ORS) 水产品 微量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船拖曳4顶网式双撑杆虾拖网模型试验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单船拖曳4顶相同网具的双撑杆虾拖网有单顶网具规格小、结构相对简单、网口高度低、网具水平扩张大的特点。本文针对我国过洋性远洋渔业2种不同功率的双撑杆拖网渔船所使用的虾拖网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4片式结构、网口周长为28.6 m的1号网和网口周长为40.3 m的2号网,在相同的拖速下,随着水平扩张增大,网具的阻力增加,而网口高度则有所下降。水平扩张L/S=0.45时,当拖速从1.29 m·s-1提高到2.57 m·s-1,1号网的阻力从4.77 kN上升为14.29 kN,网口高度从0.73 m下降为0.51 m;2号网的网具阻力从5.98 kN上升为18.04 kN,网具的网口高度从1.71 m下降为1.03 m。当拖速为1.54 m·s-1、L/S=0.45时,1号网具的阻力为6.37 kN,网口高度为0.66 m,2号网具的阻力为7.99 kN,网口高度为1.49 m;1号网网口垂直扩张系数为2.31%,2号网的垂直扩张系数为3.71%;1号网的能耗系数为3.71 kW·h·(104m3)-1,2号网的能耗系数为2.20 kW·h·(104m3)-1;在相同的拖速和水平扩张L/S下,2号网的垂直扩张性能优于1号网、能耗系数低于1号网。功率消耗系数的分析表明,1号网与渔船主机的额定功率较匹配,2号网被模拟部分的功率消耗所占渔船主机额定功率的百分比过小。

关键词: 双撑杆 虾拖网 模型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