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环境因子判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是长江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为了解长江上游鲢幼鱼空间分布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2019年9月至2020年1月在长江上游至三峡库区开展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水文环境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筛选影响其分布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鲢幼鱼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丰都江段;影响鲢幼鱼资源密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其中流速偏差解释率最大为57.7%。随着流速增大,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集中分布于0.10~0.55 m/s流速范围内;浮游生物密度和离坝距离与鲢资源密度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即随着浮游生物密度增加和距离大坝越远,其鲢幼鱼资源密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水温的升高,鲢幼鱼资源密度整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集中分布在18℃~21.5℃水温范围内。本研究揭示了长江上游流速、浮游生物密度、离坝距离和水温变化对鲢幼鱼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在长江十年禁渔背景下,应加强缓流生境库区和干支流汇合处的生境保护,为鲢种群资源量恢复构建重要栖息地。

关键词: 广义可加模型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长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药效团和分子对接的FLT3抑制剂筛选方法(英文)

中国海洋药物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建立虚拟筛选与生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来筛选FLT3抑制剂。方法 建立了基于药效团和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用于筛选靶向FLT3的化合物,并建立FLT3-ITD过表达的细胞模型进一步验证抑制剂的药效及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筛选商业化合物库,成功发现了1个含有3-苯基吡唑并[1,5-a]嘧啶骨架的化合物(命名74),可以选择性地抑制表达FLT3-ITD的BaF3细胞和AML细胞增殖。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细胞实验中,74也能克服FLT3-ITD-D835V、-D835Y、-F691L、-N676K等二次突变。机制研究表明,74通过抑制FLT3介导的通路抑制AML细胞的生长。结论 74是1个潜在的抑制FLT3-ITD的苗头分子,它的发现验证了FLT3筛选方法的准确性,并可用来寻找海洋来源的FLT3抑制剂。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ITD 3-苯基吡唑并[1,5-a]嘧啶骨架 分子对接 海洋药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强度光强胁迫对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我国藻类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其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2021~2022年产季,山东荣成海带主产区先后暴发了大规模病烂灾害,给当地水产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引起病烂的原因可能来自多方面,其中藻体所受光照过强及水体营养盐水平较低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为此,基于海带幼苗的最小饱和光强、烟台高新区牟平自然海区海水氮磷浓度及不同海水深度下的光照强度测定结果,研究了梯度强光在不同海水营养盐水平下对海带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烂菜”现象的病因分析提供一定的线索。结果显示,海带幼苗在700~900μE/(m2 s)强光胁迫3 d后, Fv/Fm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光合色素合成活跃,营养盐含量较高的海水更有助于PSII的修复,但1 300~1 500μE/(m2 s)的强光辐射导致PSII不能恢复,岩藻黄素、叶绿素a及β-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降低。整个胁迫实验中,藻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其他抗氧化酶比活力大体上在强光胁迫的起始至第3天上调,而在胁迫第5天时又出现下降趋势,且在营养盐含量较高的处理组中,各样本活性均高于天然海水处理组样本。抗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在低于900μE/(m2 s)的光照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得到较好的维持,而海水中相对较为丰富的营养盐则有利于藻体抗氧化能力的维持。研究结果为荣成海带病烂暴发的原因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强光胁迫 活性氧清除 光系统修复 海带幼苗 抗氧化酶 岩藻黄素 β-胡萝卜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1种四省市售淡水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特征与污染状况评价

核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我国湖北、广东、河南和黑龙江四省市售淡水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现状,本研究于2021年9月至10月在四省11个市县(区)采集11种淡水鱼,共计133份样本,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淡水鱼肌肉中铬(Cr)、铜(Cu)、砷(As)、镉(Cd)、汞(Hg)和铅(Pb)6种元素含量,依据《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测样品中Cr、Cu、Cd、Hg和Pb 5种重金属元素均未超标;淡水鲈鱼和乌鳢中As含量均大于0.1 mg·kg-1,其含量分别为0.182~0.738 mg·kg-1和0.180~0.628 mg·kg-1,且较其他淡水鱼类具有蓄积显著性差异(P<0.05)。对总砷含量高于0.1 mg·kg-1的样品,进一步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LC-AFS)法对其无机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表明其无机砷含量在总砷含量中占比非常低。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所检淡水鱼中6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和差异性,结果表明目前四省市售淡水鱼类中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本研究为明确该地区淡水鱼类质量安全状况以及开展水产品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淡水鱼 重金属 污染状况评价 标准限量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捕食胁迫对"四大家鱼"幼鱼生理反应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选取乌鳢(Channa argus)和南方大口鲶(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为捕食者,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为猎物鱼,比较了在无捕食(空白对照)、低捕食(隔网胁迫)和高捕食(直接胁迫)压力下,胁迫0、7、14d后,“四大家鱼”幼鱼血清皮质醇(COR)水平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捕食胁迫水平下,“四大家鱼”幼鱼的血液生化指标和COR水平变化程度不同,但变化趋势一致。“四大家鱼”幼鱼的COR水平随着捕食胁迫程度和胁迫时长的增加显著升高,表现为无捕食组<低捕食组<高捕食组,0 d<7 d<14 d。在血液生化指标中,血清蛋白浓度和总胆固醇(CHO)浓度较为稳定,各组相比无显著变化;血糖(GLU)浓度和碱性磷酸酶(ALK)在捕食胁迫下升高,甘油三酯(TG)则相反,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四大家鱼”幼鱼会根据捕食风险来增强自身生存能力的方式及调整生理反应。捕食胁迫处理后,“四大家鱼”幼鱼均产生了应激反应,与隔网捕食相比,直接捕食对鱼体生理反应影响更为显著,且随着胁迫时长的增加应激程度也随之增加。各检测指标中,血清蛋白和CHO可能不是捕食胁迫下鱼类应激的敏感指标;COR和GLU的变化最为显著,这可能是为了弥补应激期间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大。

关键词: 捕食胁迫 皮质醇 血液生化指标 四大家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褐藻寡糖及其锌络合物对暗纹东方鲀消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饲料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褐藻寡糖及其锌络合物对暗纹东方鲀的生长、血清免疫相关酶活性、消化酶活性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以暗纹东方鲀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3%褐藻寡糖、0.23%褐藻寡糖锌,挑选270尾规格均一、体表无伤的河豚,随机分3组,每组3个平行养殖桶,每桶30尾,分别投喂无寡糖的饲料、含0.23%褐藻寡糖的饲料、含0.23%褐藻寡糖锌的饲料,完成8周饲养实验。结果显示:褐藻寡糖对暗纹东方鲀起到促生长作用但不显著(P>0.05);相比于对照组,褐藻寡糖组、褐藻寡糖锌组暗纹东方鲀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提高201.761、51.235 U/mL,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褐藻寡糖、褐藻寡糖锌均提高暗纹东方鲀肠道中的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褐藻寡糖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均无差异显著性(P>0.05)。饲料中添加褐藻寡糖、褐藻寡糖锌可提高暗纹东方鲀血清溶菌酶活性、肠道消化能力,同时维持暗纹东方鲀肠道的细菌多样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褐藻寡糖 褐藻寡糖锌 暗纹东方鲀 生物学效应 肠道菌群 16S R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3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了解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在干流水域、八条一级支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共设置71个站位进行了调查,并对不同时期不同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解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浮游植物丰度范围为0.07×10~4~2 493.69×10~4 cells/L,生物量范围为0.001 1~21.072 2 mg/L。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是长江流域优势浮游植物门类。在空间上,由西往东,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呈增加趋势;硅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呈下降趋势,蓝藻门和绿藻门则呈上升趋势。在时间上,鱼类育肥期的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普遍高于繁殖期和越冬期,蓝藻门和绿藻门在浮游植物总丰度中的占比也更高,硅藻门则更低。冗余分析、层次分割和变差分解结果表明,就全流域尺度而言,环境因子和空间因子对长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均存在影响。在鱼类育肥期,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其中水温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且水温与浮游植物总丰度及优势门丰度呈显著正相关性;在鱼类越冬期,空间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影响更大,空间因子MEM3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以上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生态管理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龙须菜贮藏过程中的琼胶品质变化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水分含量(12%、25%、35%、45%、55%)的龙须菜以及龙须菜在不同贮藏温度(10、20、30、40、50℃)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该研究对龙须菜的琼胶提取得率、凝胶强度、藻体还原糖含量、琼胶酶活性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贮藏7 d内,龙须菜琼胶提取得率和凝胶强度随着藻体水分含量以及贮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龙须菜琼胶提取得率和凝胶强度也呈现下降趋势.低水分含量和低温贮藏条件下的龙须菜能够保持较好的加工品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相对缓慢,藻体还原糖含量较少,琼胶酶活性更低且琼胶得率较高,凝胶强度也更稳定.该研究为合理晾晒、贮藏龙须菜及保障琼胶品质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对高值化利用龙须菜,推动琼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琼胶 贮藏 还原糖 琼胶酶活性 凝胶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次B样条曲线与动态窗口算法的桁杆轨迹规划

南方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当前中国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捕捞自动化水平较低、人工观察探渔仪图像确定捕捞深度易产生误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南极磷虾声呐设备元数据的动力桁杆轨迹规划方法。首先解析水声学仪器EK80科学回声探测仪传回的数据,得到磷虾在不同深度下的目标强度,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磷虾在该深度下的资源量,以此得到每个水平距离(X)对应的磷虾最密集的深度(Y),再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和动态窗口算法分别进行全局和局部路径规划,规划路线通过这些磷虾最密集的深度。结果显示,规划路径全长1 054 m,总用时614 s,动态窗口算法跟踪的最大偏离距离仅为3.3 m,小于预计的最大偏移距离(5 m)。所提出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避免人工判断资源量深度产生误差而对捕捞量造成影响,提高捕捞效率;2)实现自动规划捕捞效益最佳的桁杆前进路线。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路径规划 三次B样条曲线 动态窗口算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运输水质及其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影响

水产科技情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适合"优鲈3号"幼鱼的麻醉运输方法,开展了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的静水麻醉试验和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监测了麻醉运输试验中的水质变化和幼鱼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进入麻醉的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静水麻醉使用丁香酚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2~18 mg/L.综合考虑运输需求、幼鱼存活率以及残留代谢,选择能达到轻度麻醉期的6 mg/L为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的麻醉剂浓度.以质量浓度为6 mg/L的丁香酚对幼鱼进行麻醉后进行10 h模拟运输,分析运输水质、幼鱼生理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麻醉组和对照组水体的pH均显著降低,麻醉组的pH总体高于对照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的皮质醇(COR)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麻醉组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尿素氮(BUN)和乳酸(LD)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也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肌肉中的乳酸与pH呈负相关关系,乳酸含量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H则总体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优鲈3号 麻醉 运输 丁香酚 水质 血液 肌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