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8921条记录
饲料中茶多酚的添加量对团头鲂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茶多酚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5±1.0) 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配制了茶多酚添加量分别为0 (对照组)、100、300和500 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团头鲂幼鱼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肠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摄食300 mg/kg茶多酚组的增重率(WGR)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低添加量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500 mg/kg茶多酚显著降低了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血浆葡萄糖(GLU)含量,且300和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团头鲂肝肠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无添加组。100和300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肠组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鱼体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养殖实验结束后,通过腹腔注射浓度为50%的四氯化碳(CCl4)溶液诱导急性肝应激损伤,发现注射后24 h,300和500 mg/kg茶多酚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100 mg/kg茶多酚组,且1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注射浓度为50%的CCl4溶液24 h后鱼体肝脏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茶多酚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急性肝损伤后团头鲂肝脏MDA含量,5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且300 mg/kg茶多酚添加组肝脏GSH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团头鲂幼鱼饲料中添加300 mg/kg茶多酚能有效促进团头鲂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提高肝肠抗氧化能力;茶多酚添加量为500 mg/kg具有保护团头鲂抵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茶多酚在团头鲂饲料中的研究提供依据,为其更好地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团头鲂 茶多酚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肝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水体细菌菌群结构对凡纳滨对虾健康的指示作用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可能的微生物致病原因,通过对养殖水体环境细菌 16S rRNA基因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比较了健康虾塘(HSP)、少量死虾塘(MinUH)和大量死虾塘(MajUH)水体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MajUH 氨氮、亚硝酸盐、细菌总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HSP细菌群落香农指数显著高于MajUH(P<0.05).养殖水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蓝藻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菌门,其丰度在3 类虾塘中有很大差异,其中,蓝藻门在HSP、MinUH、MajUH的丰度分别为6.17%、5.94%、46.85%.对虾的大量死亡伴随着细菌群落的变化,RDA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的分布主要由亚硝酸盐氮和氧化还原电位决定.通过文献检索和方差分析对HSP与MajUH进行比较后发现,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时,其对高pH的抑制和调控作用将会减弱,从而影响对虾健康状况.此外,研究还确定了 24个可区分健康和大量死亡虾塘主要细菌指示物,明确了水体细菌群落结构作为虾类健康状态指示指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及新微生物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 细菌群落 健康状况 凡纳滨对虾 高通量测序 生物学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型养殖工船养殖舱壁清洁机器人设计

船海工程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养殖舱壁水下智能清洗问题,制定水下清洁机器人本体结构与控制系统方案,分析其机器人力学特性,计算满足稳定行走不倾覆与打滑的最小磁吸力要求,阐述基于机器视觉的清洁度图像识别的具体实现方法。制作水下清洁机器人样机,并在养殖工船中试船上开展机器人清洗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机器人平均清洗效率为413 m~2/h,清洗效果良好,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 水下清洁机器人 养殖工船 磁力吸附 清洁度识别 清洗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精氨酸对罗氏沼虾氨基脲检出量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甲壳类水产品中可能影响氨基脲(semicarbazide, SEM)生成的因素,该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以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研究对象,探索温度和精氨酸对罗氏沼虾内源SEM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罗氏沼虾虾壳和虾肉中SEM检出量逐渐升高,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不同烘干温度下虾壳和虾肉中的SEM检出量和蛋白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对罗氏沼虾进行精氨酸饲喂实验发现,虾壳和虾肉中SEM的检出量随着摄入精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精氨酸饲料饲喂的罗氏沼虾虾壳和虾肉中SEM检出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的升高对罗氏沼虾内源性SEM的生成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温度升高使得罗氏沼虾结合蛋白分解及水解氨基酸所致,精氨酸饲喂实验证明了精氨酸可能是罗氏沼虾内源SEM生成的前体物质。

关键词: 罗氏沼虾 内源性氨基脲 温度 蛋白质 精氨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模型的南海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及关键环境因子选择研究

海洋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栖息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关键环境因子的选择过程,根据2014-2017 年 1-12 月南海鸢乌贼渔业数据和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量化了不同因子对栖息地变化的贡献率,筛选关键环境因子并厘清其季节性变化规律.其中环境数据包括海表面温度(SST)、叶绿素(Chla)、海面高度(SSH)、海面盐度(SSS)、混合层深度(MLD)以及不同水层水温(Temp_50 m、Temp_100 m、Temp_150 m、Temp_200 m和Temp_300 m).结果表明,南海鸢乌贼的栖息地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适宜栖息地面积春夏季高,秋冬季相对减少.不同季节环境因子对鸢乌贼栖息地的贡献具有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春季关键环境因子为Temp_50 m、Chla和MLD;夏季为SST、Temp_100 m和Chla;秋季为SST、MLD和Chla;冬季为Temp_50 m、SST和MLD.整体来看,0~100 m水层的温度、MLD和Chla对南海鸢乌贼栖息地的影响最大.此外,各关键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动规律.研究表明,最大熵模型可以用来模拟鸢乌贼栖息地的季节性分布,且探究其分布模式需要考虑不同环境因子影响的差异.

关键词: 鸢乌贼 栖息地模态 季节性分布 关键环境因子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APA的深远海渔业装备参数化分舱

船舶工程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远海渔业装备普遍具有分舱繁多、舱室空间关系复杂、舱室限界面参数随设计阶段迭代更新等特点。舱名易于定位并明晰舱室位置与属性、修改主要分舱参数值而不必通篇修改分舱定义成为新的设计需求。文章因此提出基于舱室在全船坐标系下位置的分舱原则与舱室命名方法、基于NAPA软件的宏编程参数化分舱方法,研究结果有力提高分舱效率与准确率,规避传统分舱定义方法的繁琐弊端。

关键词: NAPA 深远海装备 参数化 分舱 舱室命名规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源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来维持人体的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与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使机体维持在最适当的水平.海洋动植物中存在着许多的天然活性多糖,这些活性多糖具有的重要生物活性之一就是免疫活性.目前,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海洋动植物中获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多糖也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对海洋动植物多糖的种类来源及生物活性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别从多糖对免疫器官、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免疫信号通路等方面综述了海洋动植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并就海洋动物多糖的免疫活性的机制研究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海洋源活性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洋动物多糖 海洋植物多糖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1-2022年山东荣成海带产区大规模溃烂灾害综合调查分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1年11月至2022年4月,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主产区山东荣成发生了海带溃烂灾害,受灾面积超9 300 hm~2,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等手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由多纹膝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和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构成的赤潮,顺自西向东沿岸流进入荣成海带养殖区,自北至南蔓延,暴发海域可溶解磷酸盐含量为3.68μg·L-1,凸显磷限制;室内培养试验显示问题海域海水正常;浮标观测显示,养殖区2021年11月盐度30.92 PSU,显著偏低;养殖区海水透明度显著高于往年同期。综上,此次灾害归因于海水透明度季节性偏高、赤潮藻枯竭了海带早期生长赖以需要的营养元素,溃烂海带促进了褐藻酸降解菌繁殖,加速溃烂过程,带来次生灾害。

关键词: 海带 赤潮 营养盐 水产养殖 灾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糖类益生元的筛选及凝结芽孢杆菌体外发酵特性

微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9种多糖对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的增殖、产酶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凝结芽孢杆菌分别添加至菊粉多糖(inulin polysaccharide)、刺五加多糖(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 polysaccharide)、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防风多糖(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polysaccharide)、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甘露糖(D-mannose)、白术多糖(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polysaccharide)和玉屏风多糖(Yu Ping Feng polysaccharide)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通过菌株生长、酶活性及其体外厌氧发酵等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优益生元。【结果】凝结芽孢杆菌能很好地利用防风多糖、黄芪多糖、白术多糖和玉屏风多糖;添加量为4%的防风多糖和白术多糖,pH差值差异最大,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体外发酵乳酸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均提高,4%白术多糖的乳酸和总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肠道内容物发酵液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添加黄芪多糖、防风多糖、甘露糖3种益生元发酵凝结芽孢杆菌显著降低了气单胞菌(Aeromonas)、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链球菌(Streptococcus)、志贺氏杆菌属(Shigella)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乳杆菌(Lactobacillus)、厚壁菌门(Firmicute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产酸杆菌(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结论】凝结芽孢杆菌发酵4%白术多糖具有较好的产酶性能与益生特性,二者协同发酵添加至饲料中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 益生元 多糖 体外发酵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摸清西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江段在2017年遭遇大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后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 2022 年 10-11 月(秋季)和 2023 年 4-5 月(春季)对墨脱江段及其附属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两季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 52 个种类,隶属于 3 门 3 纲 10 目 30 科,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对优势(50 种).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鳞石蛾属一种(Lepidostoma sp.);秋季优势种为四节蜉属一种(Baetis sp.1)、缺距纹石蛾属一种(Potamyia sp.),且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在春季和秋季间存在一定的差异(P<0.001).流域内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 6.67 ind/m2,总平均生物量 0.04 g/m2;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高于秋季,为 8.7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 0.04 g/m2.此外,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季节的干、支流均呈现出一定的差异(P<0.01).对比已发表数据(2015-2016 年)并结合现阶段水体环境因子现状,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已发生明显变化,且物种总丰度及生物量严重下降,说明灾害后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已受到干扰,大型底栖动物现存量较少,结果可为高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墨脱江段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