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BYDV-GAV比率的差异

植物保护 2012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大麦黄矮病毒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非专化性株系(BYDV-GAV)比率的差异,釆用RT-PCR技术,对BYDV-GAV的传毒介体麦蚜带毒情况进行检测。所用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测定样本用量可少至1/200头蚜虫;对采自我国主要麦区的蚜虫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山西、甘肃、青海、陕西11个小麦黄矮病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56%~91.5%,而河北、河南两省4个非重病区蚜虫样本带毒率为2.5%~33%。通过试验证实,我国不同地区麦蚜携带BYDV-GAV比率存在差异,小麦黄矮病重病区山西、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麦蚜带毒率高,而非重病区河北、河南等地的麦蚜带毒率低。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蚜虫带毒 差异

新垦灰钙土蚕豆/玉米间作系统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时空变异研究

土壤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新垦的淡灰钙土为对象,研究了蚕豆/玉米间作系统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新垦淡灰钙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及可溶性有机碳、氮(SOC、SON)等活性有机碳、氮含量较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SMBC含量显著增加;玉米收获期土壤SMBC、SMBN含量显著高于蚕豆收获期;土壤SMBC、SMBN含量空间变异为:蚕豆行间(F-F)含量最高,玉米行(M)、玉米行间(M-M)最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提高了蚕豆收获期土壤SOC、SON含量,而玉米收获期各施氮水平间土壤SOC和SON含量无明显差异;土壤SOC、SON的空间变异为:玉米行间>蚕豆行间、蚕豆行(F)、蚕豆与玉米行间(F-M)>玉米行。玉米收获期土壤SMBC及SMBN含量的显著增加,说明土壤微生物对矿质氮的固持对于新垦土壤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垦地 蚕豆/玉米间作 微生物碳、氮 可溶性有机碳、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GA土壤调理剂在盐碱障碍型土壤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决宁夏引黄灌区土壤盐碱障碍问题,提高盐碱障碍型土壤质量,增强土地生产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BGA土壤调理剂对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了BGA土壤调理剂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及枸杞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水稻的品质;与配方施肥相比,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善了盐碱障碍型土壤理化性质,促进了油葵、水稻的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了3种作物产量,改善了油葵的品质。如果能够有效降低BGA土壤调理剂生产成本并配合化肥合理施用,BGA土壤调理剂改良盐碱障碍型土壤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 BGA土壤调理剂 盐碱障碍 油葵 水稻 枸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相关分析研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程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特征,文中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比色测定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盐渍化不同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土壤pH值和盐化土壤全盐含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碱化土壤显著高于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差异不显著。0-20cm深度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碱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8月>6月>9月;碱化盐化土壤转化酶活性、碱化土壤脲酶活性、盐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表现为随着取样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即9月>8月>6月。碱化、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土壤学 酶活性 滴定法 盐碱地 银川平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缓释肥的侧条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侧条施肥技术条件下不同缓释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与不施肥处理(CK)和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比较,利用侧条施肥技术高缓释肥处理(HF)水稻氮素投入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FP)降低约40%,水稻产量没有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农民常规施肥处理增加17.0%和16.6%。缓释肥各处理氮素回收率在54.5%~63.5%之间,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36.9%。常规施肥处理田面水NH4+和TN在施肥后3d内即可达到最大值,随时间推移下降较快,而高缓释肥处理田面水NO3-含量在施肥30d后才降到最低;以尿素为氮源,施肥后的前9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以缓释肥为氮源,则前30d是防止氮素流失的重要时期。氮素渗漏淋失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以NO3--N形态为主,占全氮流失量的64.8%~70.3%之间,高缓释肥处理的全氮渗漏损失量(14.86kg.hm-2)比当地农民常规施肥处理(23.43kg.hm-2)减少8.57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和环境效益,侧条施肥技术可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上应用。

关键词: 侧条施肥技术 缓释肥 氮流失 水环境

工业废弃物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盐碱地是地球陆地上分布广泛的一种土壤类型,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在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持续增长的巨大压力下,盐碱地改良和开发利用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利用工业废渣改良盐碱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目前可用作盐碱土改良剂的工业废渣有脱硫石膏、粉煤灰、糠醛渣等。鉴于此,就脱硫石膏、粉煤灰、糠醛渣3种废弃物改良盐碱化土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工业废弃物 脱硫石膏 粉煤灰 糠醛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柠条粉混配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酵柠条粉(替代草炭基质)、珍珠岩和蛭石为基质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形成柠条粉复合基质,对混配基质物理性状和在辣椒育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发酵柠条粉基质,提高了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降低了基质的持水孔隙度,部分混配基质完全符合育苗基质要求,且育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壮苗二号育苗基质);发酵柠条粉体积百分比在55%至60%之间,总孔隙度在70%至90%之间,通气孔隙度在10%至11%之间育苗效果更佳。通过测定辣椒幼苗根系活力和壮苗指数,确定用于辣椒育苗的发酵柠条粉混配基质中柠条粉∶珍珠岩∶蛭石的最佳比例为3∶1∶1或4∶1∶2。

关键词: 发酵柠条粉 混配基质 辣椒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定额对枸杞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时域反射仪对不同灌溉定额下枸杞园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灌溉定额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枸杞园中土壤水分变化的深度一般在0~100cm,0~60cm土层变化尤为激烈,灌水量越大,变化越明显,100~180cm土层各处理土壤水分变化不明显;根据不同处理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将0~180cm土层垂直分为4层,即活跃层(0~30cm)、次活跃层(30~60cm)、缓变层(60~100cm)和均稳层(100~180cm)。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灌溉定额 枸杞 垂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因型值构建宁夏粳稻核心种质的方法

种子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50份宁夏粳稻为材料,根据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粳稻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统计分析方法无偏预测材料各性状的基因型值,根据2种遗传距离(马氏距离和欧氏距离),3种取样方法(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多次聚类优先取样法、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用均值、方差、极差、变异系数及秩次评价不同遗传距离、取样方法、聚类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马氏距离优于欧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优于优先取样法和随机取样法,聚类方法最好的是最短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适宜取样比例是15%。用马氏距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最短距离聚类法构建了37份宁夏粳稻核心种质。

关键词: 粳稻 基因型值 构建 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稻对周围旱地土壤盐分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种稻对周围旱地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选择稻旱田之间无沟和有沟相隔型两种类型,以不受种稻影响的老旱田作对照,在距稻田50、80、150和200m处各埋设定位观测井,监测种稻对地下水埋深、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极显著,耕层土壤盐分含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极显著,在上升期,旱田距稻田距离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极显著。因此,稻旱田之间无沟相隔时,种稻对周围旱地的影响表现为稻田水直接向旱田侧渗,而使距稻田附近旱田的地下水位上升,在距稻田220.7m内地下水位会上升到危害旱作物生长的程度;稻旱田之间有沟相隔时,种稻会导致稻旱田之间排水沟水位上升,从而对周围旱田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即可通过沟水向旱田的侧渗发生,又表现在阻止旱田的排水上,其不利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

关键词: 种稻 旱地 水分 盐分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