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蒜素对绵羯羊瘤胃发酵指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 2023
摘要:为探究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绵羯羊瘤胃发酵指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6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8±1.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羯羊,采用体外采气法,以基础日粮为底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蒜素100、300和500 mg,筛选出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大蒜素对体外发酵pH值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大蒜素100、300和500 mg均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液中BCP(P<0.05)、氨态氮(P<0.05)和丙酸(P<0.05)浓度,显著降低了乙酸浓度(P<0.05)和乙酸/丙酸(P<0.05);并对甲烷产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因此,添加300 mg大蒜素对上述指标影响最大。


D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可以快捷、灵敏、安全地检测D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D virus,I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RT-qPCR)方法,试验首先将IDV NP 基因作为检测目标,根据其序列的保守区设计了一对RT-qPCR引物,然后采用单一变量法对RT-qPCR反应条件中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建立了一种可检测IDV的RT-q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和特异性进行检测,最后应用该方法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qPCR方法的最佳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分别为400 nmol/L和 61℃,标准曲线为y=-3.572x+42.02(R2 =0.999 3);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拷贝数为8.30×101copies,灵敏度是常规PCR的100 倍左右;组内重复和组间重复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 3%;同时检测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冠状病毒(BCoV)、牛副流感病毒 3 型(BPIV-3)、牛疱疹病毒4 型(BHV-4)和牛流行热病毒(BEFV)的结果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收集到的 244 份有呼吸道症状的牛鼻拭子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1.23%.说明成功建立了IDV 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和特异性好的特点,为IDV的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D型流感病毒(IDV)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SYBR Green Ⅰ染料 方法 建立 临床检测


专注培育中国芯 "金豆娘娘"惠万家-记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栾晓燕研究员
《黑龙江粮食 》 2023
摘要:连着下了几天的大雨终于停了下来,天边刚泛起鱼肚白,一个穿着迷彩服的身影便脚步带风地赶到种植着“黑农号”品种的大豆田里,熟练地忙碌起来。她仔细地观察、记录着各种数据,不时伸手摸一摸枝叶、翻一翻泥土,态度严谨而又专注。几抹淡淡的朝霞倾洒在这片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直“腰杆儿”的大豆植株上,显出无限生机。直到夕阳西下,身上沾满泥渍的身影才简单收拾一番,拖着疲惫的脚步匆匆走出大豆地。她转头又回到实验室里,分析数据、反复对比研究,为培育出高产、多抗的优质大豆品种呕心沥血工作着……。她,就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二级研究员、


优质抗病啤用大麦新品种-龙啤麦5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啤麦5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2005年以红00-965为母本、龙啤麦2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方法选育的优质抗病啤用大麦新品种。2012-2013年进行预备鉴定和产量鉴定试验,2014-2015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16-2017年完成黑龙江省地区的区域试验。2021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大麦(青稞)(2021)23002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春性多棱啤用大麦,株型紧凑,


芍药种子浸提液对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 0.02, 0.04, 0.06, 0.08和0.10 g/m L)的种皮和胚乳水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白菜和小麦)种子发芽率、幼苗苗高和根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芍药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芍药种子休眠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种子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物质,且同一质量浓度下,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胚乳大于种皮;种皮和胚乳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苗高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高于小麦;种皮和胚乳浸提液中的抑制物质均能使白菜和小麦幼苗产生生理响应,影响SOD、CAT和POD活性,从而启动抗氧化酶体系。研究认为,芍药种子种皮及胚乳浸提液均能够抑制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但芍药种子种皮与胚乳中所含抑制物在活性上存在差异。


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3
摘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首先要做到乡村产业振兴,保持产业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乡村产业发展迅速,促进了乡村的繁荣和居民的富裕.乡村产业振兴具体要做到:优化乡村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找出地方特色产业、持续推进产业扶贫工作、重视乡村第三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服务业的发展等,实现乡村振兴.


小豆锈病分子检测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s vignae Barclay)引起的小豆锈病是小豆生产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建立早期分子检测技术体系对病害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豇豆单胞锈菌ITS序列为依据设计引物,结合已报道的单胞锈菌属特异检测引物,以豇豆单胞锈菌为目标菌,以茄链格孢、茄丝核菌、禾谷镰刀菌、稻瘟菌、苹果轮纹病菌、半裸镰刀菌、玉米链格孢菌、尖孢镰刀菌和禾顶囊壳等 9 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为参照菌,采用CTAB法提取上述各菌株的基因组DNA,应用普通PCR技术筛选出豇豆单胞锈菌的特异性检测引物UV-ITS,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引物UV-MX,构建了基于巢式PCR的高灵敏度小豆锈病分子检测体系.该巢式PCR体系在基因组DNA浓度仅为4×10-6 ng·μL-1时仍可实现有效扩增,其灵敏度是普通PCR的10 万倍.以感病小豆品种'宝清红'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的叶片为材料检验检测体系的应用效果发现,接种后 12h的小豆叶片样本即可扩增出豇豆单胞锈菌的特异性条带.本研究建立的小豆锈病分子检测体系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备对潜伏期病害进行早期诊断的应用潜力,可为小豆锈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及时防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控释氮肥对寒地黑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氮肥施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对寒地黑土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①不施氮肥(CK);②全部普通氮肥基施(BU);③全部控释氮肥基施(CRU);④农民习惯施肥,即40%BU基肥,60%BU追肥(FP);⑤60%CRU与40%BU混合基施(MBC).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施用(MBC)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NUE),减少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降低氮素损失.与FP相比,MBC处理3年平均增产6.9%(P<0.05),增收27.8%(P<0.05),氮素吸收增加5.8%(P<0.05),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4.7%(P<0.05).且0~30 cm、30~60 cm、60~90 cm土壤剖面中土壤无机氮(SIN)累积量分别占总量的44.8%~51.8%、32.2%~34.9%、15.5%~21.6%.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基施(MBC),土壤剖面SIN累积量在0~90 cm剖面中,MBC处理较FP降低10%(P<0.05),在60~90 cm剖面中降低30.7%(P<0.05),氮素损失减少7.1%,氮素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盈余减少9.1%.控释氮肥单独施用(CRU)较普通氮肥单独施用(BU)在玉米产量、效益及氮素利用等方面具有显著正效应,但不如二者配合施用(MBC)效果好.从产量、效益、氮素利用及氮素循环等综合因素考虑,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以6:4比例配合施用(MBC)是该地区玉米高效施肥最佳措施.
关键词: 控释氮肥 玉米 产量 效益 氮肥利用率 氮素累积与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