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0512条记录
籽瓜多糖对益生菌生长促进效应及其结构表征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阐明籽瓜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生长的作用机制,该试验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籽瓜多糖,用二乙氨乙基(DEAE)纤维素DE-52分离得到3个组分(SMP-1、SMP-2和SMP-3)被用来替代碳源,以比较它们对肠道益生菌的生长促进作用.然后对SMP-1进行分子量、单糖和官能团组成等结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SMP-1、SMP-2和SMP-3均能明显促进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以及嗜酸乳杆菌的生长,且不同组分的促生长效果显著不同.其中,SMP-1的促进效果要优于SMP-2和SMP-3.SMP-1的分子量为97403 Da,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二中单糖组成,物质的量百分比为0.271%:0.729%,其主链连接方式为→6)-β-D-Galp-(1→3)-β-D-Galp-(1→的糖苷键,而端基α-L-Araf-(1→通过O-3键连接在主链上.

关键词: 籽瓜 多糖 益生菌 生长效应 结构表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

中国乳业 2022

摘要:我国奶牛粪污产量高、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污染风险高,对大气、土壤和水环境具有巨大危害.奶牛粪污的科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处理好农牧业生态循环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减少病原菌传播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本文梳理了奶牛场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奶牛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异位发酵床、污水肥料化利用,以期提高奶牛粪污的利用价值,实现变废为宝.

关键词: 奶牛粪污 环境危害 利用价值 利用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果枸杞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及生态功能分析

菌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了新疆盐生植物黑果枸杞不同组织中内生真菌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盐碱、干旱等环境下内生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筛选和开发促生、防病和抗逆等功能的有益内生真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黑果枸杞不同组织真菌群落组成及差异,并采用FUNGuild数据库预测真菌群落生态功能.测序共获得高质量内生真菌序列354 058条,涉及291个OTUs,分属于9门、19纲、34目、50科、60属.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根、果中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程度较高,叶居中,花的多样性最低,茎的丰富度最低.对黑果枸杞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优势菌群的分析表明,子囊菌门为优势菌门,花、叶、果、茎和根中相对丰度分别为86.85%、72.36%、75.97%、84.44%和85.02%.链格孢属为黑果枸杞植株中的核心属,不同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占比分别为85.41%、69.79%、47.07%、79.94%和36.97%.较优势的菌尚有枝孢属、枝顶孢属、新凸轮孢菌属、茎点霉属和楔孢黑粉菌属等真菌.这些菌多具有促生、抗逆等特性,在宿主对盐碱、干旱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有着潜在功能.各组织独有属的相对丰度均未超过1%.共有菌和独有菌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差异较大.经FUNGuild软件平台解析显示,黑果枸杞中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的相对丰度最高,在花、叶、果、茎和根中分别为85.41%、69.84%、47.24%、79.98%和37.09%.果和叶中含多种相对丰度≥1%的条件致病菌,而根中腐生真菌种类较多.黑果枸杞中蕴含着功能丰富的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组织中的组成及其生态功能差异较大,同时还含有大量未鉴定出种属和未定义的功能菌群,这些可为黑果枸杞功能菌群发掘提供数据参考.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生态位 群落多样性 ITS rDNA FUNGuil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乳制品中抑制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乳酸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 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关键词: 驼乳 酸驼乳 乳酸菌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益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田间利用生防菌防治棉花黄萎病效果的制约因素,为完善新疆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棉区棉花黄萎病为研究对象,采集田间调查黄萎病发生情况及数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土壤中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以gfp-AL7为标记菌株分析其在土壤中的定植能力及对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结果]库尔勒棉区随水滴施生防菌剂时间为6月中旬,迟于棉花黄萎病侵染和发生时期.土壤中90%以上的黄萎病菌微菌核分布于0~20 cm耕层,少量存在于20~40 cm耕层中.棉田土壤浸提液对菌株AL7的生长无抑制作用,但是标记菌株gfp-AL7在土壤中自然增殖能力较差,其定植数量随着时间延长开始下降,主要定殖在0~20 cm的土层中.生防菌AL7发酵原液对土壤中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为70.5%,而200倍发酵液对微菌核的校正抑制率仅为5.5%;生物菌剂对黄萎病菌微菌核没有抑制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微菌核数量的增加.[结论]生防菌株AL7在土壤中的增殖能力以及对棉花黄萎病菌微菌核的抑制能力较差;生防菌施用技术需根据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进行调整.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生物防治;微菌核;定植;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CA-BPNN的温室番茄果实直径预测模型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室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的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所需水肥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番茄果实横径为研究对象,以5株番茄果实膨大期的数据建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植物生理生态信息和环境信息进行分析,提取主要成分,以主成分为自变量,输出变量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含水率、叶片温度及果实横径的BP神经网络回归动态预测模型,并以3株番茄果实膨大期内所测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进行预测,比较预测值和实测值.[结果]第1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为(R2)0.964,均方根误差(RMSE)为0.238,第2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60,均方根误差(RMSE)为0.051,第3株番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951,均方根误差(RMSE)为0.047.[结论]该模型可以预测温室短时内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量,可以用于新疆连栋温室内的秋季番茄果实直径变化预测,可根据预测量与实测量之间差值对水肥实行微调.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温室番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粉虱持续取食对棉花叶片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密度与不同为害时间下,棉花植株对烟粉虱持续取食胁迫所产生防御应答响应,分析叶片中防御酶活性,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分析烟粉虱与棉花的互作关系.[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叶片真叶生长至5叶的棉花植株(NJ-135)上,分别接入0头(对照)、50和500头烟粉虱,单株罩140目尼龙网,在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后,分别采集棉花叶片,测定总蛋白、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叶绿素的含量.[结果]50和500头/株处理组,烟粉虱持续取食24、48和72 h,叶片中总蛋白、脯氨酸、过氧化氢酶含量均与取食时间的增长呈正相关,随取食时间和密度的加大而增高(3.23,4.87和5.55μg/mL,3.84,5.38和5.92μg/mL;0.85,0.92和0.99μg/g,0.89,0.98和1.21μg/g;9.81,10.98和18.45 U/mg prot;12.42,15.29和19.16 U/mg prot),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取食时间延长逐渐下降(16.77,15.83和15.64 mg/g;18.10,15.75和7.84mg/g),丙二醛含量随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延长先下降后升高(3.76,3.26和4.44 nmol/mg prot;4.45,3.94和5.15 nmol/mg prot),叶绿素含量变化低密度与高密度处理含量动态变化不同,50头/株为先下降后上升(1.27,0.90和1.92 mg/g),500头/株为逐渐上升(0.50,0.86和1.98 mg/g).[结论]棉花叶片会对烟粉虱取食胁迫产生相应的防御应答,与棉花生理生化性质改变有关.密度与烟粉虱持续取食时间,均是诱导叶片内总蛋白、脯氨酸、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因素.高密度的烟粉虱会增强这种应答的程度,随着为害时间的延长应答程度也随之增强.

关键词: 烟粉虱 棉花苗期 虫害胁迫 防御应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DNKAS对分枝列当的防效、安全性及作用机理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列当是全寄生性恶性杂草,为探讨生防菌对分枝列当寄生和生长的影响,以枯草芽孢杆菌DNKAS为材料,通过盆栽、大田和酶活试验,研究DNKAS对分枝列当的防治效果、寄生体系植株生长量、常见作物果蔬生长安全性评价及对寄生体系防御酶系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温室及田间验证下,枯草芽孢杆菌DNKAS对分枝列当防治效果分别为49.7%与43.1%;同时,在大田试验中,枯草芽孢杆菌DNKAS使产量和单果质量分别提高45.91%和45.89%,病虫果数减少48.5%.对5种常规作物生长安全性检测结果表明,该菌剂未对植物生长产生畸变,且具备一定促生作用;通过检测寄生体系的防御酶活性,施用枯草芽孢杆菌DNKAS使加工番茄根部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7.72%、111.41%、24.24%、14.06%,分枝列当酶活分别提高44.32%、137.59%,53.53%、15.67%.可见,枯草芽孢杆菌在分枝列当防除中作用是有效的,在分枝列当寄生期可提高寄生体系防御酶系统活性,阻碍分枝列当的寄生规模和数量,减轻其对寄主植物的危害;同时,菌剂的施用对常见果蔬等生长指标未见不良作用.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分枝列当;防效;安全性;作用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干制方式对大果沙棘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的阿勒泰大果沙棘为材料,采用自然阴干(NSD)、自然晒干(ND)、热风干燥(HAD)、热泵干燥(HPD)和真空冷冻干燥(VFD)对其进行处理,分析5种干制方式对大果沙棘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5种干燥方式中,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时间较短,分别为118和124 h,干燥率为100%,干燥时间较自然阴干和自然晒干缩短3倍以上,干燥速率提高5倍以上,真空冷冻干燥120 h后,大果沙棘干燥率仅为27.67%,继续增加干燥时间,其干燥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冻干效率低.与鲜样对比,真空冷冻干燥大杲沙棘品质较好,可使果实色泽鲜艳,呈现出亮黄色,褐变度低,能够保持果实VC和总酚含量.可见,在干燥效率方面,热风干燥和热泵干燥适于大果沙棘干制,但在干燥产品品质上,真空冷冻干燥效果较好.

关键词: 大果沙棘;干制方式;干燥特性;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生物质炭10年后对灌耕风沙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2022

摘要:针对灌耕风沙土存在的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采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施用生物质炭10年后灌耕风沙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探究生物质炭土壤改良的长期效果。试验通过设置空白对照(CK)、22.5 t·hm-2农家肥(牛粪,1%MA)、22.5 t·hm-2腐殖酸(1%FA)和4个梯度的生物质炭(22.5,67.5,112.5,222.5 t·hm-2;1%,3%,5%,10%BC),对照比较10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生物质炭10年后,对灌耕风沙土0~20 cm土层的土壤比重、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无影响。10%BC处理可以显著降低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6.68%,显著增加1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分别为27.31%,18.60%,15.50%,10.14%;10%BC处理对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影响。生物质炭对灌耕风沙土0~2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形成无影响。综上,高施用量的生物质炭在10年后仍能显著改良灌耕风沙土10~2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灌耕风沙土 物理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