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哈密淖毛湖主栽甜瓜病原微生物分离及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哈密淖毛湖主栽甜瓜品种黄86及西州蜜的健康和发病植株根、藤蔓、果实及根际土中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为淖毛湖主栽品种的甜瓜病害防控提供必要的病原菌和微生物病害种类信息。【方法】采集病株及对照健康株样品的根、藤蔓、果实及根际土,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培养细菌及真菌,采用16s rDNA及ITS初步鉴定分离菌株,对比健康株及病株样品中的微生物,分析潜在的病原菌及微生物病害种类。【结果】甜瓜品种黄86健康株及病株中共计分离、培养鉴定可培养菌株23株,其中细菌13株,真菌10株,潜在病原菌4株;甜瓜品种西州蜜健康株及病株中共计分离、培养鉴定可培养菌株51株,其中细菌37株,真菌14株,潜在病原菌4株。【结论】甜瓜品种黄86主要病原菌2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可分别引起甜瓜枯萎病、黄萎病;甜瓜品种西州蜜主要病原菌1株,为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可引起甜瓜镰孢根腐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新粮603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粮603(原代号04/6145)是以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自育品系96/6123为母本、96/6187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系谱法进行多年选择,并结合异地鉴定选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21年8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新审麦2021年12号。1 特征特性新粮603为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44~246 d。幼苗直立、深绿、生长势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业振兴背景下推进新疆小麦育种工作对策研究 -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2
摘要:小麦是新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新疆社会稳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概述了新疆小麦生产现状,系统分析了新疆农业科学院小麦育种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梳理了目前新疆小麦育种工作面临的生态类型多、研发投入少、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缺乏科技竞争力等困难和问题,并从明确新疆小麦发展战略定位、加大政府公益性小麦育种投入力度、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加强种业创新团队建设、完善"科企合作"政策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新疆小麦育种工作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区栽培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滴灌量对荒漠地区栽培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滴灌量影响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过程.[方法]以新疆昌吉州荒漠地区栽培甘草为材料,于2019年在昌吉州三坪农场进行大田试验.设X0(0 m3/hm2)、X1(2500 m3/hm2)、X2(5000 m3/hm2)、X3(7500 m3/hm2)和X4(10000 m3/hm2)等5种滴灌水平,检测并分析不同滴灌水平对甘草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分干重、根长、根干重和根直径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缺水处理对甘草苗地上地下各指标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甘草出苗率X2>X3>X1>X4>X0,X2出苗率最高达89.30%,比X0高出60.00%.株高、LAI和地上干重X4>X3>X2>X1>X0,在X4处理达最高,分别为63.54 cm、3.75和1139.56 t/hm2,比X0高44.53 cm、2.60和745.91 t/hm2.根长和根干重X2>X1>X3>X4>X0,在X2处理最大,为67.05 cm和519.17 t/hm2,比X0高37.51 cm和332.99 t/hm2.根直径和根冠比X1>X2>X3>X4>X0,均在X1处理最大,分别为11.09 mm和1.03,比X0高7.31 mm和0.70.[结论]在荒漠地区滴灌栽培甘草生产中,将滴灌量控制在2500至5000 m3/hm2时,甘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各个指标能够达到最优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蕾期低温胁迫对棉花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棉花蕾期不同低温胁迫对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棉花蕾期的抗冷响应规律,筛选棉花蕾期耐冷性相关的指标,为耐冷资源鉴定、耐冷棉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于棉花蕾期设置3个低温梯度:T1(20℃/15℃,昼/夜)、T2(15℃/10℃)、T3(10℃/5℃)和对CK(28℃/20℃)处理.[结果]蕾期棉花在低温胁迫条件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SPAD下降,NPQ、Fo上升.而Fv/Fm在20℃/15℃以上低温和15℃/10℃低温初期升高;10℃/5℃以下低温和15℃/10℃低温后期下降.[结论]可根据蕾期棉花的Fm、Fo等荧光参数来判断其受到的低温胁迫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新疆是制干椒优势产区,目前膜下滴灌技术已在色素辣椒种植上大面积应用,但在其生产中仍存在水肥资源浪费严重、水肥供应不协调、耦合效应差、产量和品质不高等问题,把水肥一体化技术与色素辣椒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品种选择、地块的理化性状、平整土地、滴灌系统布置与管理、种植模式及群体指标、色素辣椒各生育期的水肥管理和配套栽培措施等方面,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色素辣椒生产中的应用技术要点,形成了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脆片压差膨化干燥工艺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厚皮甜瓜脆片干燥工艺,获得品质较佳的新疆厚皮甜瓜膨化脆片.[方法]选取新疆厚皮甜瓜切片预干燥后含水率、压差膨化干燥温度、压差膨化真空干燥时间3个工艺关键因素,采用压差膨化技术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分析不同因素对新疆厚皮甜瓜膨化脆片产品含水率、酥脆度、膨化度和色泽的影响,研究新疆厚皮甜瓜脆片压差膨化干燥工艺.[结果]较优工艺参数为新疆厚皮甜瓜切片预干燥后含水率为30%,膨化干燥温度为90℃,真空干燥时间为2 h.[结论]新疆厚皮甜瓜脆片色泽均匀、口感酥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发生分布与危害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各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田间最新发生分布与危害,为新疆灌溉玉米产区玉米茎腐病科学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5点随机取样法系统调查新疆南北疆6个地州市17个县市区玉米茎腐病的最新发病情况,并综合分析栽培模式、品种因素与其发病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玉米茎腐病平均病田率为77.32%,平均病株率为39.66‰,其中北疆春播玉米产区(97.22%、51.86‰)显著重于南疆复播玉米产区(30.00%、17.70‰),且各地州病害发生程度不同,博州(100%、78‰)、伊犁州(100%、68.04‰)发病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100%、55.50‰)、塔城地区(93.33%、38.80‰)中度发生,而昌吉州(92.86%、13.43‰)、喀什地区(30%、17.70‰)整体发病较轻.以县市为单位统计,全疆范围内新源县危害(100%、126.2‰)最重,其次为博乐市(100%、117.14‰),而伽师县、疏勒县、疏附县暂未发现玉米茎腐病发生.商品玉米平均病株率(48.12‰)是制种玉米(15.56‰)的3.09倍.4种栽培模式(滴灌覆膜、滴灌无膜、漫灌覆膜、漫灌无膜)的病株率无显著差异(P>0.05),滴灌覆膜(95.12%)、漫灌覆膜(31.82%)分别低于滴灌无膜(100%)、漫灌无膜(69.77%).[结论]玉米茎腐病在新疆各玉米主产区普遍发生且北疆重于南疆.商品玉米品种整体抗病不强,覆膜栽培条件有利减轻病害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性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但寒麻、芝麻、红麻、籽粒苋、向日葵、大豆、白花菜等植物上成虫密度相对偏高.在室内Y型嗅觉仪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相比,茶翅蝽雌雄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向日葵、大豆、白花菜植株气味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好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我国茶翅蝽区域分布与发生消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先型核桃品种花芽分化过程比较研究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新疆主栽核桃品种‘温185’与‘新新2号’雌、雄花芽在不同时期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变化的差异以及二者的相关性。了解花芽分化机理,为新疆核桃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石蜡切片法对雌、雄花芽进行切片观察。用解剖针解剖雌雄花芽,并观察其外部结构特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温185’、‘新新2号’雌花芽分化过程划分为:形态分化临界期、雌花分化初期、花原基分化期、花柄、雌蕊分化期、雌花形成期共5个时期。(2)‘温185’、‘新新2号’雄花芽形态分化过程包括雄花原基分化期、花萼、雄蕊分化期、花药分化期、雄花形成期4个时期。(3)‘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外部形态大小与内部解剖结构具有相关性。【结论】‘温185’、‘新新2号’雌雄花芽分化时期特征基本一致,时期分化时间存在差异。从雌雄花芽外部形态特点推测内部分化时期具有可行性,可方便快速判断雌雄花芽分化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