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水稻条纹叶枯病成灾原因初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大发生及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病的为害特点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水稻条纹叶枯病 成灾原因 防治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小型西瓜的干物质分配模型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分配指数的计算原理,利用温室小型西瓜的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地上、地下部分配指数及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指数模型:地上部分配指数PIS=0.990/[1.000+6.935×exp(-0.035×GDD2)];地下部分配指数PIR=1-PIS;茎分配指数PILVG=0.650/[1.000+0.001×exp(1.450×GDD)];叶分配指数PISP=0.500/[1.000+0.003×exp(16.218+0.086×GDD-0.597×GDD2)];果分配指数PIST=1-PILVG-PISP。由此建立了基于分配指数的温室小型西瓜不同器官间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时间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温室小型西瓜干物质分配动态的模拟具有较好的解释性和预测性。

关键词: 温室小型西瓜 干物质分配 模拟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DON毒素作用后小麦愈伤组织盐溶性蛋白质变化

扬州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0.1 m g.mL-1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处理对赤霉病抗性程度不同的5个小麦品种(苏麦3号、望水白、扬麦158、宁麦6号及安农8455)成熟种子愈伤组织,分别于6、12、24 h后用FPLC方法分析组织中的盐溶性蛋白(细胞壁蛋白)组分,探讨小麦愈伤组织中盐溶性蛋白对DON的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的组织提取液中均含有洗脱体积为8.00(P 8)、18.20(P 18)、20.20(P 20)mL的蛋白吸收峰。DON处理后,抗病品种中这些吸收峰明显增高,而感病品种中这些吸收峰变化不明显或有下降趋势;抗病品种苏麦3号的愈伤组织细胞壁蛋白图谱变化与过氧化氢处理对照样品的趋势相同,说明小麦愈伤组织对DON反应中的蛋白变化可能与过氧化氢有关。

关键词: 小麦 愈伤组织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3-2004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区域试验评述

中国棉花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建立科研档案若干问题的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阐述科研档案的概念,分析建立规范科研档案的意义,提出了建立规范的科研档案的重要性,对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的档案建立和规范管理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科研档案 价值 意义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丘红壤坡耕地的水分状况变化及其调控

土壤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壤坡耕地水分状况随年降水周期、利用类型和坡位高低而变化。0~150cm土壤贮水量大致分为盈余期、消耗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土壤水势变化与贮水量3阶段相对应,总体由大变小再回升,只是土壤剖面从上而下,水势值增大,变幅减小,100cm土层以下近乎常年稳定;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土壤水势也有较大时空差异,花生地年际变化大,坡位上下差异小;板粟园恰好相反。在4个水势段出现频率中,水势高的水势段出现频率越高,顺序为饱和>湿润>亏缺>干旱;且饱和、湿润段出现频率比例总体上是板栗园>花生地,底土>心土>表土,坡下>坡上、坡中;低水势干旱段主要出现在坡上、土壤上层和伏秋干旱季节,出现频率比例依然是板粟园>花生地,尤其是中、下坡40~85cm心土层。由此,红壤坡耕地水分状况应因地制宜从工程、生物和农艺3方面予以调控。

关键词: 红壤 坡耕地 水分状况 变化 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桃的胚培养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实发育天数为65 d的普通桃82-18-73及75 d的油桃Sunsp lash为试材,探讨早熟桃两步法胚培养和移栽技术。结果表明:第一步培养以SH+6-BA(1 mg/L)+IBA(1 mg/L)结合光照培养为最好,有利于胚的发育,长度>5 mm的胚比率达到93.8%以上;第二步培养以WPM培养基显著优于1/2 MS+6-BA(2 mg/L)+IAA(0.5 mg/L),胚培试管苗生长健壮。试管苗移栽以草炭土∶珍珠岩=1∶3(体积比)混合基质为佳,移栽后7 d内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湿,7 d后逐渐揭膜透气,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早熟 胚培养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氮素代谢特征

江苏农业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B t基因抗虫棉新棉33B及其常规棉对照品种泗棉3号为材料,探讨转B t基因抗虫棉氮素代谢特征。结果显示:转基因抗虫棉33B主茎功能叶片中的全N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以及主要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含量均高于常规棉,其氮代谢十分旺盛;转基因抗虫棉33B的棉铃对位叶、铃壳中的全N含量亦高于常规棉,表明转基因抗虫棉33B具有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但在棉铃发育中后期,转基因抗虫棉33B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速度比常规棉低,从而导致单铃重减轻,衣分下降。

关键词: 转Bt基因 抗虫棉 氮素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宁薯192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源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畜牧与兽医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从南京某肉鸭养殖场用灭菌棉拭共采集肉鸭的泄殖腔样品20份,通过SPF鸡胚尿囊腔传代接种法分离到1株病毒。HA-HI试验表明:该病毒可凝集鸡红细胞,不能被ND、EDS-76阳性血清抑制,但能被H9阳性血清所抑制,为H9亚型AI。该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鸡表现为弱致病性,而对鸭无致病性。能在小鼠体内良好的增殖,并且可引起发病和死亡。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分离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