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品种 选育 高产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裂角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油菜裂角造成产量损失,同时不利于机械化收获。近年来关于油菜角果开裂的过程、调控角果开裂的因子以及参与裂角过程的基因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该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并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 油菜 裂角 调控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高温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高温堆肥中分离出1株高温异养硝化细菌。菌株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无荚膜,有芽孢的杆菌。根据形态、生理特征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经研究发现该菌株以乙酰胺为唯一碳源和氮源时,能通过氨化和硝化作用产生亚硝酸。

关键词: 异养硝化细菌 分离 硝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定化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及生物除氮研究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固定化微生物(含有光合细菌、芽胞杆菌、硝化细菌以及反硝化细菌)对养殖水体中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以及水体氮素等理化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后,水体中藻的种数增加,藻类细胞(或丝状体)数量及生物量减少;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类和生物量增加,从而浮游动物的群落组成发生了变化.微生物经固定化处理后,脱氮率高,有效期长;小球内固定化微生物总数和与脱氮速率呈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6.23×10-3+1.86×10-5x;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水体的总氮、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40.8%、36.5%和45.9%.图3表1参10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浮游生物 生物脱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号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号油菜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移栽密度的提高,光合叶面积和单株鲜重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呈先增后减趋势,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逐渐减少;施氮量对以上性状也产生较大影响;以施氮量17kg/667m~2、移栽密度9000株/667m~2的产量与投入效益较协调。合理密度和施氮量对宁油14号油菜籽的芥酸、油酸、亚油酸、硫苷含量和含油率等品质指标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垩白性状与食味值的相关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用日本佐竹公司生产的食味分析仪器(RCTA11A)对64个垩白性状有差异的粳稻品系进行食味品质分析,测定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含量和综合食味值,分析垩白性状与稻米食味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米食味值与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0.946。稻米的水分含量和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大小对稻米食味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优质育种可以兼顾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

关键词: 稻米 外观品质 食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反应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常规低温敏感型杂交稻汕优63和超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期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处理低温为10℃,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水稻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囊体膜PSⅠ、PSⅡ活性明显下降,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也明显下降。低温使两优培九的O 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下降,而汕优63却出现相反的结果;同时,S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两品种都有所提高,而CAT活性则是两优培九高于对照,汕优63低于对照。这些指标的变化幅度都是汕优63较明显。低温处理后,两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上升,但两优培九增幅较汕优63高。SDS-PAGE表明,低温处理后可溶性蛋白条带增多,但类囊体膜蛋白条带没有明显的增加。对照组中,除了PSⅠ和PSⅡ活性外,其余各项指标都是汕优63较两优培九高,意味着幼苗期的两优培九光合功能虽不如汕优63高,但其对低温的抗性较汕优63强。

关键词: 杂交稻 低温处理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类囊体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1~2005年江苏省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1~2005年,对江苏省水稻区试和预试品种(系)808份进行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在被测的各种水稻类型中,籼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比粳稻好;在粳稻类品种(系)中杂交粳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又略比常规粳稻好;粳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比籼稻好;常规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明显比杂交稻好;大部分被测水稻品种(系)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差。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稻瘟病 白叶枯病 纹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种子企业市场竞争力

中国种业 2006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70年。35年来,江苏的杂交稻育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间经历了起步、发展和突破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为起步阶段,以不育系选育为主;80年代至90年代前半期为发展阶段,杂交籼稻育种和生产迅速发展,杂交粳稻育种进入实用化阶段;1996年以后,以特优559、9优138和两优培九的育成为标志,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和两系杂交稻的选育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文中对江苏省杂交水稻育种的发展趋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育种 三系法 两系法 籼粳交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