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客户关系管理(CRM)在辐射加工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核农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我国辐射加工行业竞争状况及CRM信息系统框架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辐射加工企业导入CRM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针对行业应用现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氧化苦参碱对异育银鲫血液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含不同剂量(0~400 mg/kg)氧化苦参碱的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对异育银鲫在摄食0 d、5 d、10 d、15d、20 d、25 d、30 d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血清溶菌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等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对异育银鲫血液中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正效应,但在效应时间上呈现出非同步的特点,其中100 mg/kg试验组的异育银鲫血液中白细胞水平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分别在第15 d和第10 d达到最高,为1 m l 2.59×106个和11 875.79 U/m l,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90.44%和443.81%(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200 mg/kg试验组中分别在第10 d、第5 d达到最高,为121.46 U/m l和11.94 U,分别比对照组高6.89%(P<0.05)和148.75%(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水稻主要虫害影响初探
《江苏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全球气候渐变模型Transient B在江苏省2010年、2030年和2050年的输出值,结合南京等6个样点近40年(1955~1994年)的逐日气候资料(BASELINE),生成各地未来不同时段的气候渐变情景;针对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常见的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选用自主研制的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RCSODS)分别在上述气候渐变情景和BASELINE下运行,并将2个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再结合有关害虫发生的气候指标,评价了未来50年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江苏省主要稻区蔓延和加剧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灭活的H9亚型禽流感NJ01病毒株作为抗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鼠,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 d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采用H I进行筛选,检出18个阳性孔,阳性率为4.69%。对其中的3个阳性值较高的孔进行3次克隆,最终获得3株单克隆细胞,分别命名为1E1、2E10和3G2。通过与新城疫病毒、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H5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H I试验,证明1E1、2E10和3G2分泌的抗体具有特异性。经连续1个月的体外培养和两次冻存复苏仍能稳定地分泌抗H9亚型禽流感H I抗体,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为IgG1,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92~108条,平均97条。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和腹水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 I值分别为25~28和212~214,PD50分别10-2~10-1.67和10-4~10-3.3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禽流感的快速诊断、预警预报和病毒的抗原性分析等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花粉管通道形成时期的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石蜡切片法观察陆地棉的花粉管生长、受精和受精卵分裂过程及花粉管通道形成时期。结果表明:①授粉后15 h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囊;②授粉后18~21 h,精子和卵细胞开始融合,24 h后形成一个核仁的受精卵;③授粉后48 h,始见胚分裂;授粉后72 h,早期胚形成;④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对棉花导入外源DNA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18~48 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在小麦抗赤霉病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与小麦抗赤霉病QT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barc 133、Xgwm 493、Xgwm 533 a在育种早代材料中辅助选择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的育种世代具有最高选择效率的标记或标记组合不一样,但是Xbarc 133、Xgwm 493、Xgwm 533 a三标记一起的选择效率在F3和F4的筛选中均较高。建议小麦的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用Xbarc 133、Xgwm 493、Xgwm 533 a三标记一起进行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采集与保存
《江苏农业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孕马血清(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6~8周龄的雌性昆明系及ICR系小鼠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从注射hCG后10 h起每间隔2 h采集小鼠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对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PbI)进行数量和形态分级统计,并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第一极体的活力;同时,对新获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不同温度保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hCG后12 h所获得的第一极体活性最高;在室温和37℃下,第一极体的活力在6 h后便完全丧失,而在4℃下保存的第一极体,经过48 h后其活力依然良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