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火龙果农药残留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7个产区火龙果的农药残留情况,并进行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为火龙果生产上合理使用农药提供参考依据。对7个产区抽取的175份火龙果样品进行113种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并对检出的农药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评估、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评估。72份样品检出农药残留(占41.14%),2份样品(1.1%)氧乐果残留值高于我国制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检出的28种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范围为0.003%~7.013%,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范围为0.037%~25.77%。不同年龄人群通过食用火龙果摄入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小于100%。火龙果的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但氧乐果残留超过限量值,在火龙果生产和监管中应重点关注。

关键词: 火龙果 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青贮品质和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南9号鲜木薯(Manihot esculenta)块根为材料,设4个处理组,试验组分别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C1)、高效复合菌酶制剂(C2)和生物饲料发酵剂(C3),对照组(CK)添加等体积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密闭发酵30?d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旨在探究添加不同生物益生菌对木薯块根的青贮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益生菌后,各处理组的干物质和乳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C2组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CK组(P??C1?>?C2.

关键词: 木薯块根;菌剂;生物发酵;发酵品质;细菌;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液泡膜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ScTDT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甘蔗液泡膜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ScTDT),并分析其在甘蔗不同组织及在铝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功能及抵抗铝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技术从甘蔗品种ROC22中克隆ScTDT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甘蔗不同组织(根、茎和叶)及在铝胁迫(0、10和20μmol/L20Al3+)下的表达水平。【结果】克隆获得的ScTDT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62320bp,编码540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相对分子量57.3420kD,理论等电点(pI)5.77,为不稳定的疏水蛋白,可能定位于质膜、液泡和/或高尔基体,其氨基酸序列与高粱(XP002460443.1)、水稻(XP015612609.1)和玉米(PWZ04635.1)的TDT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其中与高粱的TDT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6.30%,说明ScTDT与高粱TDT的亲缘关系最近。ScTDT基因在甘蔗根、茎和叶中均有表达,但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P<0.05,下同)。在铝胁迫处理下,3个甘蔗品种(ROC22、柳城05-136和中糖1202)的根中ScTDT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0μmol/L20Al3+)均显著升高,尤其是柳城05-136和中糖1202随着营养液中Al3+浓度增加,ScTDT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升高趋势,说明高浓度Al3+胁迫更能诱导ScTDT基因高效表达。3个甘蔗品种中,以中糖1202的ScTDT基因表达量变化最大,柳城05-136次之,以ROC22的变化最小。【结论】克隆获得的ScTDT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根中高效表达可能与甘蔗抵抗铝胁迫相关,即植株通过上调根中ScTDT基因表达,从而加快液泡中苹果酸的释放,促使苹果酸从根中分泌到土壤与Al3+反应,从而减少铝毒害,表明ScTDT基因可能参与甘蔗抵抗铝胁迫,且不同甘蔗品种的抗铝胁迫能力有所不同。

关键词: 甘蔗 液泡膜二羧酸转运蛋白(TDT) 基因克隆 组织 铝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叶螨Aceria(Eriophyes)guerreronis对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性分析

生物安全学报 2021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刺吸式害虫椰子叶螨对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为该虫的检验检疫和应急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椰子叶螨的国内外发生现状、潜在危害性、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难度等方面,对椰子叶螨危害我国椰子产业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结果】椰子叶螨个体较小、传播方式多样、检疫和灭除难度较大,根据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及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统计,该虫风险值评价指标体系R值为1.80,结合我国外来物种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结论】椰子叶螨在我国属于中度危险有害生物,对我国椰子产业具有较高的风险,需从检疫管理、检测及防控技术引进与研发等方面制定针对椰子叶螨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椰子叶螨 椰子产业 风险分析 风险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γ射线和电子束对红棕象甲雄虫的不育效应

生物安全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棕象甲在我国的危险性和潜在风险性日益突出,应用辐照不育技术控制该虫是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筛选对红棕象甲雄成虫的射线最佳辐照剂量,为该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并分析2种射线不同辐照剂量60 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红棕象甲雄成虫对红棕象甲产卵量、卵孵化率、寿命的影响.[结果]处理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都随2种射线剂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电子束剂量为100、150、200和250 Gy以及60 Coγ射线剂量为100、140、180 Gy时,卵孵化率为0.对2种辐照射线进行对比,当雌:雄:辐照雄虫为1:1:6时,100 Gy 60Coγ射线辐照对红棕象甲的防治效果较好,雌雄交配后卵的孵化率仅为2.44%.[结论]实际应用中应选择剂量100 Gy60 Coγ射线辐照为宜.

关键词: 红棕象甲;60 Coγ射线;电子束;不育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磷胁迫对柱花草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基因型TF291柱花草为供试材料,分析低磷处理(5μmol/L)对柱花草生长、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探索柱花草抗氧化系统在低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对照磷处理(250μmol/L)相比,低磷处理抑制了柱花草生长,其叶绿素浓度、最大光化学效率、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2)随着低磷处理时间的增加,15 d时叶片CAT、POD、SOD、ASP、PAL活性和类黄酮含量显著提升(P<0.05);30 d时叶片CAT、SOD、ASP、PPO活性和MDA、H2O2含量显著提高(P<0.05)。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低磷胁迫下柱花草抗氧化系统的分子响应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活性氧 低磷胁迫 抗氧化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狗尾草U6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狗尾草是重要的模式植物,是研究C4光合作用的优秀模型,具有热带植物的典型特征。U6启动子主要用于构建RNAi和CRISPR表达载体,有启动干扰发夹结构的表达和基因编辑引导序列复合结构的表达的作用,该启动子具有特殊的启动位点G,能够保证转录后RNA结构的完整性。随着CRISPR技术的发展,利用狗尾草进行基因编辑的研究日益增多和深入,目前还没有针对狗尾草U6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鉴定。U6启动子具有种属特异性,在转基因技术中,使用转化物种本身或亲缘物种的U6启动子能取得更高的的启动效率,本研究克隆了狗尾草2个U6启动子基因,并构建不同序列长度的U6启动子序列驱动GUS基因的表达,GUS融合表达载体转化狗尾草胚性愈伤,瞬时表达验证表明,克隆出的2个狗尾草U6启动子在狗尾草上具有很强的启动效率;并且将该载体转化狗尾草后,获得了能够稳定表达GUS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将该U6启动子用于构建狗尾草PDS基因CRISPR编辑载体,获得能够稳定表达的白化苗,说明克隆的狗尾草U6启动子能够很好的启动基因编辑载体的转录。

关键词: 狗尾草 U6启动子 CRISPR系统 RNA干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剑麻抗病基因Hevein的导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剑麻是我国乃至世界热带地区最重要的麻类经济作物,用途广泛,综合利用价值高。而斑马纹病是剑麻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严重制约着剑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研究通过农杆菌介导将抗病的Hevein基因导入,获得37株剑麻抗性植株,阳性率约为24.7%。经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Hevein已成功整合到该剑麻植株的基因组中。并通过体外抑菌和抗病性检测,说明转基因剑麻植株中表达出一定的活性,而且还提高了对剑麻斑马纹病的抗性。研究结果为培育抗病高产转基因剑麻新品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剑麻 斑马纹病 转基因 Hevein 抗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隐症病毒1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一种快速、精准且能定量分析槟榔隐症病毒1型(Areca palm velarivirus 1, APV1)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已登录的APV1全基因组序列,在p21蛋白基因保守区域和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之间设计1对特异性RT-PCR引物,并构建阳性重组质粒;在p60蛋白基因保守区域部分设计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引物和TaqMan-MGB探针,利用阳性重组质粒,构建标准曲线,并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其应用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对阳性质粒标准品检测的敏感性达3.0×101copies/μL级别,是常规RT-PCR敏感性的100倍;标准曲线显示,Ct值与拷贝数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3.2748x+42.957,扩增效率为102%,相关系数R2为0.9992;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其他槟榔病原物及内生菌不会对本方法产生非特异性干扰;批内与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APV1的检测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对海南万宁、琼海、定安、文昌等4个市(县)采集的181份疑似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5%、86.95%、89.65%、73.68%,其阳性的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59×107 copies/μL,表明海南部分地区APV1病毒载量较高、流行情况比较严重。

关键词: 槟榔 槟榔隐症病毒1型 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药剂胁迫下黄翅绢野螟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黄翅绢野螟(Diaphaniacaesalis)逆境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使该虫抗逆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标准化。本研究根据黄翅绢野螟成虫转录组注释结果,利用qPCR技术分析了9个分别编码ACT、β-TUB、GAPDH、G6PDH、RPS3a、RPL13a、EF1α、EIF4A、β-ACT的候选内参基因在温度及药剂胁迫下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算法)分析各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下,geNorm分析表明ACT和RPS3a为表达最稳定的基因,NormFinder和BestKeeper分析结果表明GAPDH和EIF4a的表达最稳定。药剂胁迫下,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结果均表明EIF4a和ACT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而BestKeeper分析结果表明GAPDH和RPS3a为最稳定内参基因。全样品条件下,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结果相似,表明EF1α和EIF4a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BestKeeper表明GAPDH和RPL13a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根据geNorm软件成对变异值Vn/Vn+1<0.15的原则,确定3种条件下对靶标基因表达进行标准化时需引入的内参基因的数目均为2个。利用在线分析软件RefFinder综合评价上述3个分析结果,最终确定温度胁迫下最合适的内参基因为EIF4A和GAPDH,药剂胁迫下最适内参基因为ACT和EIF4A,全样品下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和EIF4A。本研究结果为利用qPCR技术分析黄翅绢野螟温敏及抗药性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提供了稳定的内参基因,进而为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黄翅绢野螟 温度胁迫 药剂胁迫 内参基因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