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调控机理研究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株高和穗位高更是玉米理想株型的重要指标,与产量密切相关,由多基因调控。矮秆基因被用来提高作物的抗倒性、生态适应性和收获指数。随着机械化穗收和粒收的普及,对矮秆玉米的育种需求日益突出,亟待拓宽玉米育种的矮化和抗倒伏种质资源。就矮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种质资源多样性及矮杆基因丰富性。尽管通过定位和克隆株高突变体获得了部分玉米株高的基因位点和QTL,但对玉米株高发育的遗传调控网络仍不清楚,而对矮秆性状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丰富株高和穗位高调控的理论基础,也能为耐密植、抗倒伏和宜机收的株型改良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育种实材。因此,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控制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相关QTL/基因克隆研究进展,以及植物激素赤霉素、生长素和吲哚乙酸与矮杆相关性研究工作,旨在为未来矮杆宜机收玉米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株高 穗位高 植物激素 功能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戈壁荒漠区基质槽培辣椒耗水特征及产量品质对水分调控的响应
《灌溉排水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提出基于水分-品质响应的河西走廊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合理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模式。【方法】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设定3种灌溉水平,即基质饱和含水率(θF)的50%~60%、60%~70%、70%~80%,分别在辣椒苗期、初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进行水分调控,研究了不同处理辣椒的耗水特征及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对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调控的响应。【结果】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各生育阶段耗水量、植株日耗水强度均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各生育阶段耗水模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递增趋势;辣椒株高、茎粗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Vc)、硝酸盐对苗期和盛果期灌溉调控最敏感。与全生育期基质含水率均在70%θF~80%θF处理相比,苗期和盛果期基质含水率均保持在70%θF~80%θF,初花期和初果期进行亏缺灌溉的处理果实可溶性蛋白质和Vc量分别提高了5.59%和5.82%,硝酸盐量降低了0.89%,产量增长了6.43%,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18.77%。【结论】综合整个生育期考虑,基质含水率苗期和盛果期均控制在饱和含水率的70%~80%,初花期和初果期分别控制在饱和含水率的50%~60%和60%~70%,在节水和保证较高产量的同时,可改善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戈壁荒漠区秋冬茬基质槽栽培辣椒可行的节水优质高效灌溉调控模式。
关键词: 戈壁荒漠区 辣椒 基质栽培 水分调控 优质高效 灌溉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地椒对滩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体重(22.0±3.0) kg的滩羊羔羊45只,按照单因子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公羔8只,母羔7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与试验2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和10%的地椒。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3组滩羊生长性能与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2组滩羊背最长肌的系水力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熟肉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背最长肌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4)试验1组滩羊背最长肌中C8∶0与C16∶0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3 PUFA的比例更加合理。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10%的地椒可以改善滩羊的肉品质,添加5%的地椒可改善滩羊肉的营养价值与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主要产区梨树腐烂病发生和防治调查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对甘肃省5个梨主产区14个村25个果园的梨树腐烂病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树腐烂病总体发病率高达62.1%,病情指数为34.4.不同产区间差别较大,景泰县和甘州区的发病株率分别高达92.0%和80.8%,而静宁县发病率最低,为27.2%.随着树龄的增大,发病株率提高,5~8年生梨树发病株率为6%,9~18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56%,18~24年树龄的梨树株发病率为98%.品种间发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早酥发病率为59.5%,黄冠梨发病率高达98.0%.调查共发现2176个病斑,株平均病斑数为3.5个,病斑分布以分枝为主,占调查总数的82.9%;发病部位以向阳面居多,占调查总数的76.0%;病斑类型以复发病斑为主,占调查总数87.2%.日灼或冻伤发病占41.7%,是导致腐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后扶贫时代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措施
《农村经济与科技 》 2021
摘要:致贫的因素是多样的,除了自然因素的限制之外,农民的知识与技能也是精准脱贫到后扶贫时代路上的重要阻碍。对于这一问题,最主要的解决措施是发展教育,除了发展学校教育使后代摆脱贫困命运之外,还要重点发展农民教育,通过培训活动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脱贫效果,将技能方面的贫困因素消除。但是在培训活动开展的初期,培训的精准性、目标人员的主动性以及培训措施的彻底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未来需要做到:瞄准培训对象,促进人力资本增量的提高;整合培训资源,更好地实现拔根除贫的目标;引入PPP模式,为扶贫效果的发挥提供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条件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应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明确灌水和施氮对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垄膜沟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溉定额下垄膜沟灌玉米的产量及水分利用效果,结果表明,施氮、灌水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均有重要影响。灌溉定额从3 600 m3/hm2增加到4 500m3/hm2和在0~300 kg/hm2范围内增施氮肥,玉米穗粒数、千粒重增加、增产显著。增加灌水和减少施氮,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其中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4 5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与最高产量处理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 m3/hm2相比,仅减产0.17%,减产差异不显著,且水分利用效率较施N 300 kg/hm2、灌水定额为5 400m3/hm2处理提高了11.45%,节水900 m3/hm2。在河西走廊垄膜沟灌栽培条件下,可选择施N 300kg/hm2和灌水4 500 m3/hm2为玉米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灌溉定额。玉米获得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80~390 kg/hm2,灌溉定额3 720~5 100 m3/hm2。
关键词: 玉米 垄膜沟灌 施氮量 灌溉定额 水氮耦合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藜麦幼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藜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评价不同品种耐旱性,本试验以4个陇藜系列藜麦品种(即‘陇藜1号’、‘陇藜2号’、‘陇藜3号’和‘陇藜4号’)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CK)、轻度水分胁迫(L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50%)、中度水分胁迫(M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30%)和重度水分胁迫(SD,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0%~10%)4个处理,通过测定幼苗生物量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运用数学分析方法明确测定指标与干旱胁迫的关系,并进行耐旱性评价。结果表明:SD处理各品种幼苗株高分别较CK降低了30.64%、28.36%、32.76%和37.88%,根长分别较CK增加了37.54%、81.46%、43.33%和74.85%,根冠比较CK分别升高了42.86%、33.33%、40.00%和40.00%;‘陇藜1号’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处理升高了29.40%,其余3个品种分别较CK处理降低了33.22%、36.20%和15.99%;各供试品种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0.51%、1.67%、1.19%和2.07%;脯氨酸含量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116.84%、268.07%、798.01%和208.70%;‘陇藜3号’幼苗叶片SOD活性较CK处理升高了6.67%;各供试品种幼苗叶片POD活性较正常处理分别升高了163.96%、62.83%、73.27%和169.50%;幼苗叶片CAT活性较CK处理分别升高了16.87%、11.44%、10.79%和4.30%。说明干旱胁迫下,藜麦幼苗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体内活性氧物质,从而使幼苗适应干旱环境;但当干旱胁迫严重到一定程度时,抗氧化酶活性减弱,植株体内ROS积累,叶片叶绿素合成和干物质积累受到抑制,表现为植株生长受到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可知,供试材料抗旱性表现为‘陇藜1号’=‘陇藜3号’>‘陇藜2号’>‘陇藜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甘甜3号'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甜3号’是早中熟薄皮甜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果实倒卵形,纵径11.94 cm,横径11.78 cm,单瓜质量670 g;果皮灰绿色,老熟时微泛黄斑;果肉翠绿色,厚2.9 cm,肉质较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全生育期90~100 d,果实发育期32 d。中抗白粉病和霜霉病。产量48 667kg·hm-2。适合全国春秋季保护地栽培和兰州地区砂田提早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