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鲜食番茄新品系坐果性和果实品质的对比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了筛选出适宜甘肃省种植的优良鲜食番茄品种(系),以鲜食番茄品种金棚3号、东农712为对照,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5个中大果型鲜食番茄新品系的坐果性、果实质量指标、果实感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大果型鲜食番茄品系2014-B8和2013-B16在坐果性方面上均优于对照品种金棚3号、东农712和其他参试品系,但在果实质量指标和果实感官综合评价方面表现较差;而中大果型鲜食番茄品系2009-B21坐果性较好,在果实质量指标和果实感官评价方面也较为优秀,是一个高质优良的鲜食番茄新品系,宜作为适宜甘肃地区种植的鲜食番茄品种(系)加以推广。
关键词: 番茄 品种(系) 鲜食 坐果性 果实质量指标 果实感官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甘玉759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甘玉759是甘肃五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适宜西北春玉米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亲本组合为WG4597/WG606。2013年于海南组配,2014年产量鉴定比对照增产显著,抗性突出。2018—2019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15 163.8、16 042.9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3.7%、3.3%,增产均显著。2 a 36点(次)中有26点(次)增产,增产点(次)占比为72.2%。籽粒含粗蛋白92.1 g/kg、粗脂肪46.1 g/kg、粗淀粉744.5 g/kg、赖氨酸2.9 g/kg,容重769 g/L。适宜西北春播玉米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以向日葵品种陇葵杂6号为试材,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对陇葵杂6号向日葵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浓度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包衣处理后,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白籽不包衣。其中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种子出苗率最高,达95.71%。从长势、生育期、不育株率、盘径、单盘粒重及对主要病害的防控效果和产量表现等综合分析,以咯菌腈悬浮种衣剂8.33 mL定容至50.00 mL拌种1 kg处理的效果最好,苗齐苗壮、根深叶茂,也有较强的田间抗病性;折合产量最高,为3 833.33 kg/hm2,较对照白籽不包衣增产18.56%。
关键词: 向日葵 陇葵杂6号 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包衣处理 生长发育 抗病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春玉米子粒乳线和水分变化与灌浆特性的关系
《玉米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7个不同类型的春玉米品种,通过对灌浆期子粒乳线和含水量、子粒重量的连续测定,明确乳线与子粒水分、子粒水分与授粉后积温的关系,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筛选提供依据.结果 表明,7个参试品种授粉至生理成熟天数、积温需求和百粒重差异明显,灌浆后45 d乳线下移到子粒62.4%~76.2%处,62~70 d乳线先后消失.随着乳线下移子粒含水率呈明显的直线下降趋势,乳线比例可以预测子粒水分和灌浆天数变化,生理成熟后达到低水分粒收要求所需天数在品种间均可相差1倍.参试品种子粒含水率与授粉后积温均符合Logistic Power非线性增长模型.授粉后,7个品种子粒含水率降低到机械收获子粒含水率25%时,各品种所需授粉后积温1298.6~1463.2℃·d,平均1375.7℃·d;达到18%~ 22%子粒含水率时,所需授粉后积温为1414.8~1827.9℃·d.因此,选择生理成熟后脱水快和收获期子粒水分低的品种,延期收获降低水分含量是提高西北春玉米粒收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玉米;子粒灌浆;子粒脱水;子粒乳线;Logistic Power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粉碎带膜还田对玉米氮肥追施过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初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秸秆粉碎带膜还田对春玉米氮肥追施过程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不还田(CK)、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CM)、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CB)、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WM)4个处理,采用密闭法测定各处理在追肥过程中土壤氨挥发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拔节期追肥后,CM和CB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76.94 g·hm-2和85.49 g·hm-2,占追肥量的0.06%和0.07%,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显著,降幅达到了71.24%和68.04%;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为253.50 g·hm-2,占追肥量的0.21%,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降幅仅为0.96%。大喇叭口期追肥后,CM、CB、WM处理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37.92、33.45、40.88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2%、0.02%、0.03%,相比不还田CK处理差异不显著,CM和CB处理的降幅仅有3.76%和15.09%,WM处理的增幅为1.04%。整个追肥过程中CM、CB、WM处理的的氨挥发肥料损失累积量分别为114.86、118.94、294.39 g·hm-2,分别占追肥量的0.08%、0.10%、0.20%,相比不还田CK处理的降幅分别达到了61.58%、61.25%、0.91%。综上所述,全量粉碎带状翻压覆膜还田和传统粉碎全地翻压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作用显著且基本相当,全量整株带状覆盖覆膜还田对土壤氨挥发的抑制无显著效果。可见,在河西绿洲灌区,采用秸秆粉碎带膜还田措施来抑制玉米全生育期化学氮肥追施后的氨挥发效果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厚度地膜对废旧地膜残留、回收影响及其使用选择概述
《农学学报 》 2021
摘要:以已有研究文献为基础,概述了不同厚度地膜残留与回收的研究,并对地膜选择使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地膜覆盖后地膜残留情况因作物不同而异,地膜越厚,残留量越低,达到一定厚度后,残留量差异并不显著,超过一定厚度后,由于单位面积残片质量增加,反而出现残留量增加现象。使用厚地膜可有效提高地膜可回收性,但当地膜达到一定厚度后,其回收率差异并不显著;机械化回收是趋势所向,除注重地膜强度外,也要考虑地膜厚度影响。在农业生产中,选择使用的地膜偏薄或偏厚均不适宜,大多学者建议的厚度介于0.008~0.012 mm,具体应统筹考虑地膜覆盖效益与生态效益最优效应选择使用。
关键词: 地膜 厚度 残留 回收性 覆盖效益 生态效益 使用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3份甘肃胡麻资源的脂肪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对甘肃地区43份胡麻资源的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各组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来自甘肃地区的43份胡麻资源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范围为33.46~416.80 g/kg,平均含量为207.72 g/kg,变异系数为86.96%。其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8.60、49.80、272.80、144.80、478.30 g/kg,各指标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55%~98.10%,其中以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亚麻酸的变异系数最小。综合分析认为,胡麻中的脂肪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变异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硬脂酸、粗脂肪、油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甘科3号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甘科3号是以自交系P0630为母本,自交系P0637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2012—2013年参加甘肃省区域试验,前期折合产量342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20.4%;折合总产量7659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17.0%.早熟,定植到初次采收期约40 d左右.植株长势中庸,株型直立紧凑,株高75~80 cm,株幅55 cm.叶片深绿色,花密生.果实羊角形,果实基部有皱褶,果长25~28 cm,果肩宽3.5~4.0 cm,果肉厚3.5 mm,单果重75 g.果面光泽度好,耐贮运.单株结果数25个,结果集中,前期产量高,丰产性好.辣味淡,肉质细嫩,鲜食口感好,品质优良.中抗辣椒疫病.适宜在甘肃省安宁区、崆峒区、甘州区、凉州区、甘谷县、临洮县及同类生态区保护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陇中黄605选育报告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陇中黄605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03-5179为母本、中黄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稳产广适抗病品种。2018—2019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3 038.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2.87%。2020年参加全省大豆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2 95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16.04%。该品种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旱、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籽粒含粗蛋白405.0 g/kg、粗脂肪208.5 g/kg。多年田间试验未发现花叶病毒病、霜霉病、菌核病的发生,经鉴定抗大豆花叶病毒,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在甘肃省中晚熟及晚熟品种类型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