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陇东旱地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模式的水分与养分效应

农业工程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完善和改进果园树盘起垄覆膜集雨保墒模式,提高土壤墒情,探寻更加有效的果园保墒措施,该研究以17a生苹果园为研究对象,设置常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清耕模式(F),在F基础进行改进的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模式(F+W)和树盘起垄覆膜+行间覆草+膜侧添加渗水穴模式(F+W+H)2种改进模式,以不起垄不覆盖为对照(CK),采用定点试验,连续3 a(2015年干旱、2016年秋旱和2017年常年降雨)开展苹果花前、果实膨大期及采后的水分效应,以及养分效应和树体生长发育响应研究。结果显示:3种覆盖模式可不同程度增加0~200cm土层的含水率,以2017年最显著,2种改进模式可缓解300~500 cm土层水分消耗,降低休眠期无效蒸散,3a三种覆盖模式果园土层总蒸散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由低到高顺序为F+W+H、F+W、F、CK。2015年和2016年采后覆盖模式0~300 c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极显著(P<0.01)低于CK(比CK低34.4%~39.6%)。3种覆盖模式增加果实中氮磷钾养分吸收,以钾最突出。F+W+H、F+W和F 3 a平均产量分别较CK提高13.1%、13.0%和8.3%。综合各种效应,以2种改进覆盖保墒模式F+W+H和F+W较优。

关键词: 土壤 含水率 苹果园 地面覆盖 硝态氮 果实养分吸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用量对制种玉米水肥利用及种子活力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水肥耦合对垄膜沟灌制种玉米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提出适宜高活力种子的最佳水肥耦合模式。试验采用3414设计,三因子为水分因子、氮肥因子和磷肥因子,2016—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定位观测试验,分析了不同水肥模式对制种玉米水肥利用、产量及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制种玉米产量在不同灌水水平和施氮水平下差异较大,W2N2P2(灌溉定额480 mm,施氮240 kg·hm-2,施磷120 kg·hm-2)、W2N3P2(灌溉定额480 mm,施氮360 kg·hm-2,施磷120 kg·hm-2)、W2N2P0(灌溉定额480 mm,施氮240 kg·hm-2,不施磷)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对照(W0N0P0)处理(灌溉定额240 mm,不施氮、磷),较对照分别增产36.0%、27.9%和30.6%,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29.3%,氮肥利用率提高20.75%~28.59%,磷肥利用率增加11.49%~13.23%。对种子活力的分析可知,同一灌溉量下,发芽指数、发芽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活力指数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有降低的趋势;同一施氮量下,发芽指数、发芽率、活力指数均随灌溉定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即中灌溉量W2处理的种子活力最高。综合分析种子活力指标,处理W2N2P2、W2N2P0种子活力显著高于处理W0N0P0和处理W0N2P2(灌溉定额240 mm,施氮240 kg·hm-2,施磷120 kg·hm-2),活力指数较对照(W0N0P0)分别增加0.41%、0.40%。综合考虑制种玉米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和种子活力,推荐灌溉定额为375~480 mm,施氮量(N)210~240 kg·hm-2,施磷量(P2O5)120~150 kg·hm-2为最佳的水肥耦合模式。

关键词: 灌溉定额 施氮量 施磷量 水肥耦合效应 种子活力 产量 制种玉米 垄膜沟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酸钾型果蔬肥在华耐B1102娃娃菜上的应用试验

农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以华耐B1102娃娃菜为指示品种在高寒二阴区进行了施肥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高寒二阴区华耐B1102娃娃菜生产中施用硫酸钾型果蔬专用肥的最佳施肥量为90 kg/亩(N、P2O5、K2O为17:6:25),此条件下其株高、球径、成菜率最大,产量最高达10829.0 kg/亩,极适宜当地娃娃菜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娃娃菜 华耐B1102 硫酸钾型果蔬专用肥 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莴笋品种绿竹及其制种技术

蔬菜 2021

摘要:莴笋品种绿竹表现中熟,植株生长势中强,叶色黄绿;具有肉质茎棒形均匀、皮绿肉青、纤维含量低、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显著特点,平均单株质量880 g,每667 m2产量高达4815 kg,适宜甘肃及西北相同气候区域推广种植.绿竹在商品性、产量、抗病性方面有较大突破,可部分替代当地老旧品种.利用河西走廊地区的天然优势,总结了1套制种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制种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种子采收等,为实现莴笋良种良法的配套生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莴笋 绿竹 优质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蒙古黄芪变异类型的主要性状及有效成分含量比较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研究了蒙古黄芪3种变异类型一年生、二年生的主要性状及品质。结果表明。高个大叶型和中间型的地上茎、叶性状及生长势均较矮个小叶型蒙古黄芪有较大的优势,矮个小叶型有一定的抗倒伏性优势。3种蒙古黄芪的甲苷含量均表现为二年生显著高于一年生,且均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标准。其中二年生矮个小叶型的甲苷含量最高,为1.74 g/kg,是药典标准的4.35倍。综合分析,高个大叶型和矮个小叶型可在选育黄芪优良品种时加以利用。

关键词: 蒙古黄芪 变异 类型 性状 有效成分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工艺条件对低硫杏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1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低硫杏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探索最优控制工艺条件使低硫杏脯制品食用更安全.方法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析真空度、真空预抽时间、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和真空渗糖时间对低硫杏脯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结果 在真空度0.08 Mpa、真空预抽时间1 h、焦亚硫酸钠溶液浓度0.2%、真空渗糖时间2 h条件下,二氧化硫残留量最低,仅为0.0130 g/kg.结论 采用此工艺条件制成的杏脯,食用安全性较高,可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消费的需求.

关键词: 杏脯 低硫工艺 二氧化硫残留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大接杏'花粉离体萌发与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中国果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兰州大接杏’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琼脂离体培养法研究蔗糖、硼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温度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兰州大接杏’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最适处理组合为10%蔗糖+0.10%硼酸,最适培养温度为25℃,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赤霉素、吲哚乙酸、萘乙酸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最适浓度分别为40、5、0.5 mg/L。

关键词: ‘兰州大接杏’ 花粉萌发 花粉管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李远缘杂交新品种'陇缘红'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缘红’是以‘大石早生’李为母本‘、张公园’杏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胚挽救技术获得的李、杏远缘杂交F1代杏李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微凹,两半部对称,缝合线中,果面洁净,有光泽;平均单果质量80.0 g,最大单果质量164.2 g;果皮底色绿黄色,果面50%以上着玫瑰红色,覆有稀疏短茸毛,果肉黄色,肉质细,纤维少;初熟时汁液少,经3~5 d后熟汁液变多,风味酸甜适口,兼具杏、李风味,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5%~14.5%,可溶性糖含量7.52%,可滴定酸含量1.69%,维生素C含量40.0 mg·kg-1,果实硬度6.35 kg·cm-2,黏核。在甘肃兰州6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79 d。该品种抗病,抗逆性强。适合甘肃大部分地区栽培。

关键词: 远缘杂交 新品种 ‘陇缘红’ 极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性肥料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莴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以蔬菜硫基稳定性复合肥替代普通化肥作为微生物菌剂的增效载体,研究了蔬菜硫基稳定性复合肥减量对灌漠土地区露地莴笋生长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6个处理:不施肥料(CK)、当地习惯施肥处理(CF)、10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T100)、 8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80)、6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60)和40%稳定性复合肥化肥+菌剂(T40),测定莴笋莲座期和成熟期植物学特征指标及品质指标,并计算肥料贡献率和可塑性指数。结果表明:在添加60 kg·hm-2微生物菌剂的基础上,稳定性复合肥减量40%以下不会对莴笋的生长形成抑制作用,反而可促进单株质量增加9.94%~11.57%、产量增长2.77%~10.27%,并且可有效提高莴笋Vc含量2.29%~10.23%,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1.11%~1.38%,降低硝酸盐含量14.13%~17.05%。其中,T60处理表现最好,较CF处理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7.38%、5.77%和31.24%,单株重增加11.57%,产量增加10.27%,肥料贡献率提高了7.16%,Vc提高2.2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38%,硝酸盐含量降低17.05%。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荒漠土露地莴笋生产中适宜的减肥措施为720 kg·hm-2稳定性长效复合肥添加60 kg·hm-2微生物肥。

关键词: 莴笋 稳定性复合肥 微生物菌剂 配施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甲基环丙烯在西兰花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兰花属于呼吸跃变型花菜类蔬菜,对乙烯敏感,采后花蕾极易开放萎蔫、黄化和腐烂.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是一种乙烯作用抑制剂,在果蔬采后贮藏保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该文查阅国内外有关1-MCP在西兰花贮藏保鲜中的研究,分析归纳1-MCP的作用机理和经过1-MCP单独处理后西兰花的呼吸代谢强度、果蔬品质、乙烯合成速率及各种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1-MCP处理结合其他贮藏保鲜方法在西兰花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1-MCP在西兰花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1-甲基环丙烯 西兰花 贮藏保鲜 采后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