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间伐改形对陇东乔化密闭苹果园树体叶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为探索间伐改形对陇东乔化密闭富士苹果园树体叶片光合、荧光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15年生密闭红富士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树体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和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间伐改形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苹果叶片光合能力,也可以显著提高果实品质。间伐改形后,树体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比不采取间伐提高了12.4%、8.3%、17.4%;间伐树体叶片的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最大荧光产量比不采取间伐提高了3.0%、1.5%;叶片的吸收光能、还原QA能量和电子传递能量分别比不采取间伐提高10.4%、5.5%、6.3%;果实单果重、着色面积、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均显著高于不采取间伐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陕西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实现水基废弃钻井泥浆资源化利用及长庆区环境绿色持续发展,在长庆油田开采区有针对性的选取了5个废弃钻井泥浆回填法处理后的井场平台,采用"点对点"的方法采集泥浆池内外的土壤和生长的玉米植株样品,研究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4.54%和13%;风沙土泥浆池内的分别增加15.80%和18.66%,且风沙土上增产效果优于黄绵土。不同质地土壤上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对玉米粗蛋白、还原性糖、粗脂肪、淀粉及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同。与非泥浆池相比,黄绵土泥浆池内玉米籽粒的粗蛋白、还原性糖和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7.11%、4.89%和9.28%;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4.84%和1.30%;风沙土泥浆池内的玉米籽粒粗蛋白和氨基酸总含量保持不变,还原性糖含量提高14.40%,而粗脂肪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2.7%和3.17%。因此,将水基废弃钻井泥浆填埋于不同质地土壤,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明显改善玉米品质,能作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半干旱区小麦土壤氮素矿化及无机氮的影响,为优化田间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于2014~2017年在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区设置定位试验,设全膜覆土穴播(MS)、传统地膜覆盖穴播(M)、露地穴播(CK) 3个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S较M处理增加了耕层0~20 cm 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 0~15 cm 土壤氮素矿化速率,显著增加了土壤NO3--N和矿质氮净矿化量,较传统地膜覆盖(M)分别显著提高29.02%和27.81%。MS处理增加了 0~20 cm 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且以NO3--N为主,降低了40~200 cm深层土壤NO3--N和无机氮含量,NH4+-N含量变化不明显。从小麦生长阶段看,小麦生长早期T2~T4 (14-62 d)阶段矿质氮表现为净固持,小麦生长中后期T5~T7 (63~116 d)阶段表现为净矿化,小麦全生育期表现为净矿化,MS、M、CK处理矿质氮净矿化量分别为23.9、18.7、8.5 mg/kg;在小麦生长中期T5 (63~75 d)阶段MS处理土壤氮素净矿化速率[1.61 mg/(kg·d)]达到最大,较M [1.39 mg/(kg·d)]和CK [0.27 mg/(kg·d)]分别显著提高15.83%和496.30%。从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看,MS较M分别显著增加8.81%~59.45%和5.91%~22.1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改善了土壤的水热条件,提高了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增加了土壤氮素的有效性,提高了土壤氮素供应能力,显著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全膜覆土穴播 春小麦 土壤氮素矿化 无机氮 半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产气法评价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饲料饲用价值
《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全株藜麦的饲料化利用率,寻找其与全株玉米的最佳青贮比,试验共设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为100∶0,90∶10,80∶20等11个组合进行青贮发酵,发酵60 d后测定各组青贮料的体外产气发酵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最佳青贮比例。结果表明,体外发酵至36 h时,各处理组GP趋于稳定,体外发酵减弱接近停止;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该青贮饲料组合的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乙酸(AA)、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以及氨态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分析表明,全株藜麦与全株玉米比例为90∶10时,混合青贮饲料的营养品质和产气发酵特性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优质混合青贮饲料在家畜养殖中推广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溶肥对马铃薯生长及茎基腐病发生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 2021
摘要:以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对比试验,调查马铃薯水溶肥对增产和抗茎基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马铃薯专用水溶肥作为底肥,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平均单薯重、商品薯率、单产较常规化肥分别提高41.40~42.50 g、2.10~4.10 g、4.00%~4.30%、227.92~233.64 kg·(667 m2)-1,增产8.14%,增产效果明显;马铃薯茎基腐病在幼苗期、结薯期、成熟期,地下茎、匍匐茎、块茎的病情指数较常规化肥下降,防效分别达91.26%~93.65%、69.77%~75.07%、63.94%~67.88%,表明水溶肥增强了对茎基腐病的抗性。为马铃薯减肥增效和提高茎基腐病的抗性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凹凸棒添加对有机肥发酵温度及养分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充分利用凹凸棒石的吸附性能,降低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的碳氮损失,减少臭气排放,设置4个不同凹凸棒石添加量(0、5%、10%、15%),探讨凹凸棒石添加量对有机肥发酵温度、养分含量及养分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相比不添加凹凸棒石的对照,添加凹凸棒石可降低堆肥发酵最高温度,延长高温持续时间,降低堆体水分损失速率;5%凹凸棒石添加可显著降低氮素损失约10个百分点,但当其添加量超过10%时,氮素损失反而增加;添加凹凸棒石显著降低了有机质含量和损失率,且凹凸棒石添加量与有机质损失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外,添加凹凸棒石可提高有机肥的钾素含量,但对磷素的含量和损失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有机肥生产工艺中,凹凸棒石的适宜添加量应为物料总质量的5%~10%.
关键词: 凹凸棒石;牛粪堆肥;发酵温度;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种党参种质综合品质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摘要:为筛选适合长治地区栽培的党参种质,本研究测定了20种党参种质在长治地区种植后的12项指标(千粒重、发芽率、大田出苗率、根长、根直径、单株质量、越冬保苗率、株高、茎干颜色、叶片形状、浸出物、苍术内酯Ⅲ),对12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用隶属函数分析得出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2项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归纳成药效成分因子、出苗率因子、抗性因子、种子质量因子和产量因子5个主成分;20种党参种质资源的综合品质顺序由优到劣依次为平顺县龙溪镇下井村、威宁县小海镇松山村、平顺县龙溪镇南小沟、平顺县西沟乡申家坪村、威宁县二塘镇艾家坪村、平顺县寺头乡寺头村、平顺县龙溪镇新城村.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品质较高的平顺县下井村、威宁县松山村、平顺县南小沟、平顺县申家坪村、平顺县青羊镇聚为一类,推荐这5个种质作为长治地区党参推广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党参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聚类分析 千粒重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
《草原与草坪 》 2021 CSCD
摘要:为探索不同强度短期放牧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在碌曲县加仓村选择禁牧5年的高寒草甸草地作为试验样地,通过不同强度放牧试验,探究其地上生物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禁牧的地上生物量值最大,为1 084 g/m2,当放牧强度不断增大时,地上生物量逐步减小;重度放牧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低,中度放牧最高,与"中度干扰理论"相契合;禾草和莎草在中度放牧条件下密度最大,重度放牧使禾草物种丰富度和株高减小,与禁牧差异显著(P<0.05);杂类草在重度放牧条件下所占比重最高,其中,当放牧强度逐渐增大时,毒草和可食杂草物种丰富度明显减小,毒草密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大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重度放牧可食杂草密度与禁牧、轻度放牧差异显著(P<0.05);试验区出现的毛茛科植物绝大多数为毒草,其物种丰富度和密度表现出了和毒草相似的变化趋势,即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密度逐渐增加,禁牧株高与三个放牧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因此适宜强度的牦牛放牧可使草地植被结构与功能得以改善,当高寒草甸发生退化时,可利用围栏禁牧作为有效恢复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叶片显微结构综合评价马铃薯不同品种的抗旱性
《中国马铃薯 》 2021
摘要:作为粮、菜、饲兼用型作物,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但受干旱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区产量低而不稳,种植抗旱品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研究以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参数为主要指标的马铃薯抗旱性评价方法,以‘陇薯6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和‘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制片法,应用光学显微技术对干旱条件下不同品种的叶片厚度、中脉厚度、叶片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海比)、栅栏组织结构紧密度(RT)和海绵组织结构疏松度(RL)、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抗旱相关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参数进行测定和显著性分析,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叶片厚度、中脉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和叶脉密度都具有明显的差异,但不同解剖结构参数与抗旱性之间没有绝对的相关性,单一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抗旱性的强弱。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表明,4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庄薯3号’>‘陇薯10号’>‘陇薯6号’>‘陇薯14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