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

中国植保导刊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品种,以7种杀菌剂为材料开展田间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均在2次施药条件下,50%氟啶胺悬浮剂225 g/hm2处理对晚疫病的终防效为90.0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嘧菌酯悬浮剂75 g/hm2处理、3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25 g/hm2处理、25%吡唑醚菌酯乳油112.5 g/hm2处理对晚疫病的终防效也达到80%以上.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杀菌剂;田间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风险管理及农业保险制度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生产力研究 2021

摘要:农业承受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压力,农业保险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稳压器"和"保护伞",加强农业风险管理,强化农业保险制度,对保障农产品供给意义重大。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农业风险管理、农业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专题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七个主要问题,从优化农业保险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组织实施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灾害预警及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省级农业保险基金制度、合理拓宽扶贫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加强农业保险政策及相关技术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风险管理 农业保险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 甘肃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科技创新做强甘肃种业振兴的芯片

甘肃政协 2021

摘要:"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芯片",种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是支撑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就"打好种业翻身仗"进行了安排部署。作为种业大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南的天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林业科技通讯 2021

摘要:陇南的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天麻素含量高,品质好。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天麻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天麻生产的关键环节萌发菌、蜜环菌和麻种生产技术和育种技术滞后,药农种植天麻的技术同样落后于周边产区。本文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陇南天麻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概述,并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天麻 Gastrodia elata Blume 发展现状 陇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地区鹰嘴豆适应性评价及筛选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以生产中综合表现良好的鹰嘴豆品种陇鹰1号为对照,对5份综合性状优异、产量较高的鹰嘴豆资源材料进行了多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点均以张鹰5号和张鹰7号产量表现较高,均较对照品种陇鹰1号增产。其中乌江镇永丰村试验点分别增产17.65%、20.00%;新墩镇分别增产20.28%、16.00%;花寨乡分别增产11.55%、16.34%。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鹰嘴豆产量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数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价值(D值)以张鹰7号最高,为0.808 5;张鹰5号次之,为0.664 1。这2份材料丰产性较好,适合在河西地区种植。综合分析表明,5个鹰嘴豆材料在乌江镇永丰村整体表现最好,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高于3 400 kg/hm2,增产显著,这2个品种可在该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及示范推广,也可在该地区进行多品种筛选和鉴定评价研究;新墩镇试验点整体产量中等,其中张鹰5号和张鹰7号折合产量均达到3 000 kg/hm2以上,说明新墩镇地区的气候条件可筛选种植部分品种;花寨乡试验点折合产量均偏低,说明鹰嘴豆不适宜在该地区生长。

关键词: 河西地区 鹰嘴豆 适应性评价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水精品巨峰葡萄花果管理关键技术

西北园艺(果树) 2021

摘要:甘肃巨峰葡萄产区主要分布在天水市麦积区,已有30多年栽培历史。天水"下曲葡萄"在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近年来,随着全国葡萄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品种的多样化,天水巨峰葡萄种植效益有所降低。为了促进天水葡萄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果农持续稳定增收,笔者所在团队针对巨峰葡萄落花落果严重、大小粒明显、采前遇雨裂果严重等生产问题,以"花果管理"为突破口,持续多年开展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规范的花果管理技术。在天水麦积区南皋家庭农场试验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2019—2020年在张掖市民乐县新天镇王什村,通过灌浆期喷施和播种期拌种新型植物免疫激活蛋白维大力(VDAL),研究其小麦相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喷施7.5、15.0、22.5 g/hm2处理的小麦千粒重、穗粒重均较清水对照提高;折合产量2019年分别为9 523.0、10 040.0、10 240.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7.04%、12.85%、15.09%。2020年分别为9 433.0、9 653.0、9 745.0 kg/hm2,分别较清水对照增产3.47%、5.89%、6.89%。2020年进行种子拌种,维大力用量86.58、173.16、259.74 g/100 kg种子处理较不拌种对照千粒重增加4.52%~7.23%;穗粒重增加3.30%~6.04%,折合产量分别为9 818.0、10 138.0、10 137.0 kg/hm2,较不拌种对照分别增产7.70%、11.21%、11.19%。综合产量表现及效益,初步认为维大力在灌浆期15 g/hm2喷雾处理或播种期173.16 g/100 kg种子拌种处理,均具有较好的节本增效作用,可在今后生产上应用。

关键词: 维大力(VDAL) 喷施 拌种 小麦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物候期对放牧牦牛瘤胃液、牧草中脂肪酸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组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草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牧草物候期对其脂肪酸组成和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本研究在甘肃省甘南牧区选取平均体重为(234.9±10.5)kg的10头带犊甘南牦牛作为研究对象(自然放牧),分别于牧草返青期、盛草期、枯草期采集试验牦牛采食牧草、乳和瘤胃液,分别测定瘤胃液、牧草中脂肪酸及乳脂中共轭亚油酸组成,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期探明牧草物候期对牦牛瘤胃液和牧草中脂肪酸组成与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脂肪酸(P<0.05),盛草期牧草中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总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脂肪酸均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P<0.05),盛草期放牧牦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共轭亚油酸异构体t10c12和共轭亚油酸总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P<0.05);物候期显著影响了牦牛瘤胃pH值、乙酸、丙酸、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P<0.05),盛草期牦牛瘤胃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总挥发酸和反式11-油酸含量显著高于返青期和枯黄期(P<0.05);牧草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单宁酸、总脂肪酸和瘤胃液pH值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和粗灰分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瘤胃总挥发酸(TVFA)与放牧牦牛乳中CLA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关键词: 牧草 牦牛瘤胃液 牦牛乳 脂肪酸 共轭亚油酸 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旋耕深度对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水分特性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耕对打破犁底层、优化土壤水分特性有积极作用,但对旱作农田旋耕深度的土壤水分效应及其对马铃薯水分耗散过程和产量的影响缺乏研究分析.本研究设15 (TT)、40 (VRT)、60 cm (VRT6) 3个旋耕深度,测定土壤容重和水分特性、马铃薯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等,研究旋耕深度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VRT和TT相比, VRT6分别在40~60 cm和0~60 cm土层降低土壤容重,提高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VRT6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现蕾前的耗水量,导致盛花期的土壤贮水量在2016年较VRT和TT下降了22.3 mm、49.0 mm, 2017年下降了43.9 mm、56.6 mm; VRT6显著提高2017年花后耗水,分别较VRT和TT增加了42.2 mm和38.3 mm.旺盛的花前耗水促进了地上部发育, VRT6的LAI在全生育期高于TT,在现蕾期至收获期高于VRT,并使SPAD值在2017年的块茎膨大期显著高于VRT和TT,呈现明显的地上部旺长特征.基于以上原因, VRT6的块茎产量虽然高于TT,但在2017年显著低于VRT,而且水分利用效率(WUE)较VRT和TT下降了61.2%~67.5%和41.0%~53.5%.因此,在半干旱旱作区马铃薯种植的立式深旋耕作的适宜深度是40 cm,可在优化土壤水分特性和耗水过程的基础上,有效抵御季节性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旋耕深度 土壤水分特性 阶段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庆阳市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建议

畜牧兽医杂志 2021

摘要:庆阳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存在优良品种短缺、一致性差,高效繁育技术应用不足,良种繁育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思路和路线,扩大杂交父本种群数量,建立杂交生产模式,加大先进繁育技术的推广,开展庆阳肉羊新品系(种)选育,政府部门持续支持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 肉羊 繁育体系 建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