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氮素调控对甘肃静宁长期覆沙苹果园果实品质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旱地苹果不同耕作方式下适宜的施氮量,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选择黄土高原地区长期覆沙苹果园,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主区为覆沙(SM)与清耕(CT)2个处理,副区为5个氮素水平,每株施氮量分别为0(N1)、109 g(N2)、218 g(N3)、327 g(N4)和436 g(N5),配施等量的磷(P2O5,145 g)、钾(K2O,87 g)和商用有机肥6.5 kg.结果表明:(1)果园覆沙能显著提高苹果单果重、果实纵径、横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清耕分别平均提高15.3%、4.1%、5.6%、3.5%和1.8%;改善果实着色程度,果实背阴面a*、C*和FCI值分别提高了55.1%、18.5%和15.1%,覆沙苹果果实更鲜红.(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苹果单果重、果实纵横径增大,果实向阳面硬度降低,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均呈升-降的变化特征.适量施氮有利于苹果果形指数、总糖、有机酸和Vc含量以及向阳面可溶性固形物的提高.综合分析得出,施氮量为N3(179.85 kg?hm-2)时,果实品质最优.(3)覆沙处理贮藏期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了果实阴面红色度,FCI较清耕提高23.6%;果实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和程度随耕作方式和施氮量而变化,冷藏90d后,不同处理果实总糖含量提升2.47~3.29倍,Vc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则分别降低55.7%~82.7%、18.2%~50.3%;低温贮藏减弱或降低了施氮量和耕作方式对果实有机酸、Vc含量以及阴面硬度的影响.果园覆沙能显著改善果实品质,适量施氮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高,黄土高原旱塬区覆沙果园最佳施氮量为218 g?株-1.

关键词: 氮水平 苹果 品质 果实色度 长期覆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发酵菌剂对巨菌草青贮饲料营养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探索发酵菌剂在巨菌草青贮中的效果,以不添加任何菌剂为对照,研究了3种发酵菌剂(EM菌液、聚能发酵剂、酶菌复合剂)对巨菌草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巨菌草中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青贮饲料的品质,使巨菌草青贮饲料pH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减少,营养成分得到较好的保存.其中以每1 t巨菌草揉丝原料添加2 L EM菌液处理组效果最好,不仅降低了巨菌草青贮饲料的pH,而且提高了粗蛋白含量,是3种供试发酵菌剂中的最优菌剂.

关键词: 巨菌草 发酵菌剂 青贮饲料 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豆间作产量优势中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的角色

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竞争和补偿是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的主要生态学原理之一。于2017—2020年在甘肃张掖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包括3个玉米/豆科间作体系,即玉米/豌豆(maize/pea,M/P)、玉米/蚕豆(maize/fababean,M/F)、玉米/大豆(maize/soybean,M/S),4个单作种植体系,即单作豌豆(solepea,SP)、单作蚕豆(solefababean,SF)、单作大豆(sole soybean, SS)、单作玉米(sole maize, SM)。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分析间作作物增产率、豆科对玉米竞争力(aggressivity, A)、间作体系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净效应(net effect, NE)、补偿效应(complementarity effect,CE)和选择效应(selectioneffect,SE),以明确补偿效应和选择效应在3个间作体系产量优势发挥中的角色。结果表明:4年平均, M/P、M/F和M/S的LER分别为1.30、1.31和1.13,大豆偏土地当量比小于0.5,豌豆和蚕豆偏土地当量比大于0.5,玉米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0.5;豌豆、蚕豆和大豆的增产率分别为53.3%、81.4%和–14.9%,与之间作的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3.0%、–5.8%和32.3%;豌豆和蚕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大于0,大豆相对玉米的竞争力小于0;M/P和M/F的补偿效应显著高于M/S,而M/S的选择效应显著高于M/P和M/F;LER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豆科作物增产率与补偿效应显著正相关,与选择效应显著负相关;玉米增产率与选择效应显著正相关;综上, M/P和M/F的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补偿效应, M/S体系产量优势主要来源于选择效应。

关键词: 玉米豆科间作 生产力 补偿效应 选择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农业产业模式探索与创新

寒旱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产业发展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靖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的分析,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目标和要求,总结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指出了靖远县巩固脱贫攻坚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大资金投入;联动优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强东西部协作;重视人力资源培育;推进品牌战略,加强宣传营销;建立协调机制,完善扶助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农业产业模式 衔接 探索 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谷子新品种陇谷029选育报告

寒旱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获得优质丰产抗逆优良的谷子品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品种晋谷29号作母本、皋兰农家地方品种皋兰大凉谷作父本,有性杂交后经过多年多地鉴定,选育出了丰产、抗病谷子新品种陇谷029.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谷子品种登记.该品种白谷黄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俱佳,2017年被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评为"二级优质米".陇谷029熟性适中,抗旱性强、抗倒伏;抗谷锈病、黑穗病和白发病,中抗谷瘟病和玉米螟.2015-2016年参加甘肃省谷子品种多点试验2 a平均折合产量4 675.36kg/hm2,2017-2018年参加全国谷子区域联合鉴定西北早熟组试验,2a平均折合产量5 479.50 kg/hm2.陇谷029适宜甘肃中东部及河西走廊地区、山西大同、河北张家口、宁夏固原及内蒙古呼和浩特等西北春谷区种植.

关键词: 陇谷029 优质 抗逆 适种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为筛选适宜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降解菌株作为玉米秸秆腐熟菌剂菌株资源储备,通过采用腐殖玉米秸秆土壤微生物培养筛选、刚果红水解圈测试及酶活测定等多种方法的应用,筛选得到2株具有纤维降解能力的真菌1#菌株和2#菌株。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确定1#菌株为长枝木霉,2#菌株为聚多曲霉。真菌1#菌株和2#菌株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均呈现比生长圈大2倍的水解圈。2个菌株在液体、固体2种酶液发酵情况下均表现内切酶活较强(65.202~217.614 U/mL),均高于外切酶活(55.398~85.322 U/mL)和滤纸酶活(46.074~141.366U/mL),认为这2个菌株可作为玉米秸秆专用腐熟菌剂研发的储备菌株。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降解 真菌 菌株 纤维素 筛选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及收获时间对青贮玉米营养组成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西地区适合种植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及收获时间,本研究选择了 23个品种在民勤县种植,播种后的107、112、125、130及135d采集青贮玉米全株样品,研究不同品种玉米植株乳熟期和蜡熟期的营养动态.结果表明:在生长120d时测定23个玉米品种产量,有14个品种的青贮玉米全株产量高于57 000 kg·hm-2,居前3位的品种分别为J27、J10和J67,产量分别为73 892.58、72 336.95和72 336.95 kg·hm-2;青贮玉米品种及刈割时间均显著影响干质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淀粉的动态营养组成(P<0.05);各品种干物质和淀粉含量随着收获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综合产量、干物质及淀粉含量,推荐在民勤县种植J27、J10和J67,适宜收获时间分别在播种后125、130和130d.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品种 收获时间 营养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中半干旱区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 2022

摘要:干旱是影响旱作区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选择抗旱品种是保障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选取13个玉米品种在陇中半干旱区进行了抗旱玉米品种筛选试验,测定干旱胁迫和补灌条件下各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叶片整齐度、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水分利用效率、折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以产量为基准计算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评价不同玉米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中种8号、先玉335、晋单81号、吉祥1号抗旱指数高,分别为1.25、1.18、1.23、1.14,说明这4个品种抗旱能力较强,且在干旱胁迫后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6682.35、6310.20、6438.40、6339.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分别增产10.55%、6.51%、4.88%、4.39%,可作为适宜在陇中半干旱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抗旱指数 产量 抗旱性评价 筛选试验 陇中半干旱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多点联合试验马铃薯产量要素稳定性及试点鉴别力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评价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中参试品种(系)产量要素性状在不同环境中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代表性、鉴别力,利用R语言的GGEBiplot GUI程序包对参加2017-2018年甘肃省马铃薯品种多点联合试验的8个参试品种(系)'L1036-34'(Pl)、'F80'(P2)、'201106-7'(P3)、'D0602-10'(P4)、,天11-8-2'(P5)、'天11-8-24'(P6)、'西和蓝'(P7)和'陇薯6号,(P8)在6个试点的产量要素性状进行双标图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年6个试点中小区产量适应性、丰产性、稳产性最强的参试品系均为P1;商品薯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1、P5;单株产量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l、P5;单株结薯数丰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2、P1,稳定性好的品系为P1、P5;商品率丰产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为P6.综合产量要素分析,参试品种(系)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排序依次为P1、P5、P6、P2、P4、P8、P7、P3.双标图能够简单直观有效的评价参试品系和试点,较为理想的品系为P1,较为理想的试点为会川、天水、临夏.

关键词: 马铃薯 R语言 产量要素 GGE双标图 多点试验 试点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葡萄新品种——碧玉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摘要:“碧玉”是以“京秀”为母本、“红地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绿色无核葡萄新品种。2020年12月23日通过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良种编号:甘S-SC-VL-005-2020)。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整齐、紧凑,果穗长、宽分别为16.2、12.5 cm,自然着果的果穗平均重278.5 g;果粒近圆形,着生紧密,大小均匀,纵径1.82 cm、横径1.78 cm,果粒平均重3.7 g,最大重4.2 g;果皮黄绿色,薄、脆,果肉较软,汁液中,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6%,可溶性糖含量16.10%,可滴定酸含量0.52%,维生素C含量3.92 mg/100 g;无核或残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