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植物病毒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传统方法很难进行病毒病有效控制。利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以期获得对病毒的抗性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1986年首次报道转TMV外壳蛋白基因烟草产生抗性后,又发展了多种利用病毒和植物基因的抗病毒策略。本文就近年来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 植物病毒;基因工程;抗病毒策略


土传线状小麦黄花叶病毒浦江分离物NIb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根据已发表的日本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yelowmosaicbymovirus,WYMV)RNA1核苷酸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NIb01/NIb02,用来扩增浙江浦江土传线状小麦黄花叶病毒分离物NIb基因的全长序列。以表现典型病症的小麦植株病叶总RNA为模板,Oligod(T)18为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用RTPCR法扩增浦江分离物NIb全长基因,并将此基因直接克隆到pGEMT质粒中,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分离物与日本WYMV相应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认为浦江病毒分离物为WYMV。


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英文)
《Entomologia Sinica 》 1999 SCI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常用农用化学品对褐飞虱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浓度处理下,扫氟特对褐飞虱、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大,丁草胺对褐飞虱和草间小黑蛛成虫杀伤小,但对尖钩宽邑蝽、黑肩绿官蝽成虫杀伤大;乙草胺仅对黑肩绿盲蝽成虫有较大的杀伤作用。快杀稗、苄磺隆、金秋、稻福星、杜邦农得时对上述害虫和天敌无明显致死作用。异稻瘟净对褐飞虱2、3龄若虫、尖钩宽邑蝽、黑肩绿盲蝽成虫的杀伤作用显著,但百菌清、叶枯灵、多菌灵、井岗霉素、三环唑、叶青双的杀伤不明显。尿素的杀虫作用也不明显。同时,还测定了扫氟特、丁草胺、乙草胺、异稻瘟净对褐飞虱及其上述天敌的毒性,并计算出毒力回归方程和LC50值。


水稻新品种(系)对褐飞虱持抗性的鉴定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持抗性是根据鉴定圃内水稻品种在褐飞虱为害压下,感虫对照品种 受害9级时1-5级的抗性品种的抗级保持期进行评定的。1997-1998年通过对449个水稻新品 种(系)苗期抗褐飞虱鉴定,筛选出34个抗性品种和2个有望推广的感虫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持 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苗期持长(LD)、持中(MD)、持短(SD)和无持抗期级的分别有15,3,14,2个,其 中成株期各持抗期级与苗期一致的分别有5,2,8,0个。鉴于品种持抗期级苗期和成株期相关的不 定性,提出以成株期的持抗期级评定该品种的持抗期级。其中部分品种田间试验结果与鉴定的基 本相符。


杂交水稻的褐飞虱抗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杂交籼稻若干组合的苗期、成株期和田间褐飞虱的抗性作了3 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63 等4 个组合具苗期抗褐飞虱的能力,协优963 等3 个组合成株期表现为抗褐飞虱。通过对褐飞虱田间抗性的鉴定,表明协优963 田间持抗能力优于汕优10 号。建议在大田生产过程中,防治协优963 褐飞虱为害的施药次数可比汕优10 号减少一次。比较受测组合的成株期抗性与苗期抗性,两者表现不完全一致。采用实用、经济、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才能正确地评价品种的褐飞虱抗性,以避免单一地采用苗期抗级评价抗性造成的偏差。


约克夏猪繁殖性状直接的和母体的加性遗传效应分析
《畜牧与兽医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畜禽遗传改良的速度有赖于使生产者能准确地度量生产性能和评估遗传价值的所用手段。建立在动物模型基础上的混合模型方法已成为育种值估计的重要方法,这不仅是因为方法提供了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值(BLUP),而且更是因为方法考虑了动物个体间的亲缘关系,同时...

